周公制禮作樂,人類文明就是天下大同的禮樂文明社會(huì)
? ? ? 周公制禮作樂,人類文明就是天下大同的禮樂文明社會(huì)《孔了凡-人類文明史話(草稿 13)》
? ? 《左傳·文公十八年》,季文子說:"先君周公制禮作樂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事民。'"
? ? 子曰:“興于《詩(shī)》,立于禮,成于樂。”? 《論語 泰伯篇》。孔子:“不學(xué)禮,無以立。” 《論語 季氏篇》。先師孔子認(rèn)為,禮樂教化的過程就是讓人成為人的過程?!笆且跃庸Ь催す?jié)退讓以明禮。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禮記》
? ? 儒典《禮記 ·樂記》《禮論·樂論》及司馬遷《史記 禮書·樂書》記載:“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于天地,然后能興禮樂也”。
? ? ?周公制禮作樂,把人和動(dòng)物區(qū)別開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人置于天地間的主宰位置。
? ? ?禮樂文明體系,就是德性自主體系。脫離自身欲望驅(qū)使的自然,打破枷鎖解放自身,“五十而知天命”;超越宇宙法則運(yùn)行的必然,突破限制自由靈魂,“六十而耳順”;上達(dá)德性高度自覺的應(yīng)然,勘破界限釋放自性,“隨心所欲不逾矩”;做到應(yīng)然、必然、自然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
? ? ?把人和動(dòng)物區(qū)分開來,需要禮的約束,把自性釋放出來,需要樂的熏陶?!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孔子學(xué) 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jìn)。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 已習(xí)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也。"有間,曰:"已習(xí)其數(shù),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習(xí)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 高望而遠(yuǎn)志焉。曰:"丘 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zhǎng),眼如望 羊,如王四國(guó),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論語 述而篇》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span>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周公所期的人類禮樂文明社會(huì)倏然可致。(待續(xù))
孔元2574年五月廿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