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島嶼讀書 第二季 第二集
第二期
AI寫作
文學藝術類的作品要依靠作者的親身感受,AI沒有這一功能,沒有感受力
?
可以模仿人的大腦,無法模仿人的情感
文學是AI寫作的最后一個堡壘
?
文學作品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可以通過想象建構自己沒經歷過的生活——人的思維、情感、體驗的特殊性
?
“通感”
?
命運的看法比我們更準確
?
The powerful play goes on and you may contribute a verse
?
八十年代是文學風起云涌的時候,我們一遍又一遍的試圖走近他,想象他,也會好奇,作家們日常生活的樣子
?
《重讀八十年代》朱偉
?那個年代,除了文學沒有別的東西
八十年代排隊買書——與現(xiàn)在排隊做對比
?
在現(xiàn)場看比賽——被電視馴化了,覺得看電視好,有近景,可以看見球
?
重溫的意義在于,更客觀更坦率
?
八十年代,是搖籃,也是熔爐
?
在魯迅文學院學習期間,創(chuàng)作了《酒國》和《在細雨中呼喊》
?
四大青年文學刊物:《青春》、《丑小鴨》、《青年文學》、《青年作家》
?
蘇童:八十年代的文學浪潮實際上影響了八十年代開始寫作的那些人。在一波波浪潮中,要保持獨立行走,既在浪潮之內,但是獨立地寫作,自省地寫作,但是要站起來自主行走
在浪潮之內,又要掙脫浪潮,這是每個作家的必由之路
?
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尋根文學
?
《午夜巴黎》穿越回1920年,見到自己的文學偶像,如海明威;卻發(fā)現(xiàn),在當時年輕的海明威等心中,還有著另一個黃金年代
?
《帶著一本詩集去旅行》
?
《舞臺小世界》?王安憶根據(jù)她在文工團的經歷寫的
生活中很熱鬧,心里很寂寞?失望和希望交替的心情
文工團就是一個小社會
?
文學與時代的關系
卡夫卡--時代的逃避者
海明威--時代的參與者
艾倫·坡--無法參與時代,被時代打敗
從文學的角度看,卡夫卡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是從外界走入德國,又改變了德國的人
?
文學的兩個向度:本身內部的自我建構,不斷拓展寫作疆域,不斷拓展現(xiàn)實能力;呼應這個時代,且做到現(xiàn)實主義與超現(xiàn)實主義的結合(在中國文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一旦對現(xiàn)實多加關注,變成所謂的現(xiàn)實主義,我們就會被現(xiàn)實淹沒)
?
取材于生活的時候,要有取舍、有提煉、有升華,而不是單純的描摹生活;真正的好作品,需要通過材料,講生活的一些深刻的、有意義的東西
?
表達和平
意大利:圣母、教堂
畢加索:線條、色彩《格爾尼卡》
?
蘇童:任何文學都脫離不了時代,有時候以具體的形狀出現(xiàn)在小說里;有時候以一個巨大的影子投射在小說里;真正的好的作品、好的作家,一定是擁抱現(xiàn)實
?
余華:文學不可能把時代全部表現(xiàn)出來,只能以一葉見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時代賦予了文學以時代特征;每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作品也不一樣
“時代是河床,文學是水。文學的水,在時代的河床上不斷流淌。如果沒有河床,文學就會被那些泥土給吸收掉,不再是河水,而是泥土中的水了。?”
?
“重讀是為了更好的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