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學入門】化學試劑、參考文獻
今天解答一下之前評論里的問題~

(最近up比較忙,學業(yè)上事情比較多,暫且先把這些問題解答掉,等以后有空把菌物學里的其他各個方面講一下,帶大家入門菌物學hhh
?

1.化學反應和試劑
在進行蘑菇鑒定時經(jīng)常用到各種各樣的試劑。這些試劑的成分有時邪門到讓你懷疑早期的菌物學家可能都是化學大佬…
up本人是業(yè)余愛好者,沒接觸過很多試劑,家中常備的試劑僅有KOH溶液。下面都是我的個人理解,如有誤歡迎指出:
(一)堿溶液
配方:堿(氫氧化鉀KOH,氫氧化鈉NaOH等可溶性堿)、蒸餾水
濃度:2%-10%
來源:可以在淘寶購買配置好的溶液。也可以購買堿自行配置,蒸餾水可以用屈臣氏。
用途:堿試法、標本復水、顯微觀察
建議常備。最常用5%KOH水溶液。
堿溶液很容易購買,用途也很多,既可用于宏觀觀察,也可用于顯微觀察。
宏觀上,將堿溶液滴加在子實體上的不同部位,可能出現(xiàn)陽性的變色反應(變黃、變綠、變橙、變紫…),若不變色則為陰性,這種方法稱為堿試法。堿試法的陽性或陰性可以作為鑒定特征(尤其是在蘑菇屬Agaricus物種中,子實體對KOH的反應是重要的分組特征),
顯微上,在顯微觀察干標本時最好先將干標本切片置于KOH溶液中,進行復水,使標本部分恢復到干燥前的狀態(tài)(如果復水效果不佳,可換用濃度更高的溶液,但最好不要超過10%),然后將KOH溶液滴加在載玻片上進行顯微觀察;因為堿性溶液具有滑膩感,滴加在切片上可以還充當潤滑劑,使各個顯微結構滑開,方便觀察;一些蘑菇的組織在KOH中會變色,也可以作為鑒定特征。如果觀察的是新鮮標本,無需進行復水,且可直接使用蒸餾水滴加在載玻片上。
?
(二)梅氏試劑Melzer's?Reagent
配方:碘0.5g、碘化鉀1.5g、蒸餾水20-22ml、水合三氯乙醛(Chloral hydrate)20-22。將碘化鉀先溶解在少量蒸餾水里,加入碘并攪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剩余的蒸餾水和水合三氯乙醛。
濃度:按配方配置
來源:一般人搞不到的,放棄吧
用途:檢驗孢子或組織的質(zhì)地
保存:最好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只能用于顯微觀察
梅氏試劑一般用于檢驗蘑菇的組織或孢子質(zhì)地。它基本只能用于顯微觀察淺色調(diào)組織或孢子,往載玻片上的孢子或組織切片滴上一滴,等待一段時間后放到顯微鏡下觀察,如果變藍色調(diào)則為“淀粉質(zhì)amyloid(也可能是假淀粉質(zhì))“,如果變紅色調(diào)則為“類糊精質(zhì)dextrinoid”,不變色則為“非淀粉質(zhì)inamyloid”。這些組織的質(zhì)地可以輔助蘑菇鑒定。
如果組織或孢子本身有顏色,則不能使用梅氏試劑,因為變色現(xiàn)象很難觀察。
梅氏試劑一般人很難制備,主要問題是配方中的水合三氯乙醛既有毒還有揮發(fā)性,普通人是無法獲得的。有一種梅氏試劑的替代品叫魯哥氏碘液Lugol's Reagent,就是將配方中最后那個邪門的東西去掉,不過有研究表明魯哥氏碘液和梅氏試劑對同一種蘑菇的反應效果可能存在差異,因此魯哥氏碘液還不能完全替代梅氏試劑。
Up的個人感覺是,梅氏試劑一般的愛好者不需要準備,在鑒定作用不太大;只有在面對特定類群(如鵝膏屬),或是面對完全沒有鑒定方向的物種時,或在面對存放很久,干燥變形的標本時,才一般考慮組織或孢子是否淀粉質(zhì)這個特征。
?
(三)剛果紅Congo Red和甲酚藍Cresyl Blue
配方:色素(剛果紅或甲酚藍)、蒸餾水
濃度:1%(每1g色素溶解在99ml蒸餾水中)
來源:可以在淘寶上買到色素,自行加蒸餾水(屈臣氏)調(diào)配
用途:染色孢子
保存:長期保存最好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
可以準備也可以不準備,顯微觀察比較有用
這些是顯微觀察時染色用的色素,將其配置成濃度1%的溶液,然后滴加在組織切片或孢子上??梢宰屳喞忧逦员銣y量孢子或菌絲長度、寬度等數(shù)據(jù)。甲酚藍還可以觀察擔子菌的擔孢子壁是否分層(部分物種的內(nèi)孢壁遇甲酚藍會變紅)。
(四)Schaeffer’s Cross Reaction
原料:苯胺、濃硝酸
來源:一般人搞不到的,放棄吧
用途:可能出現(xiàn)顯色反應,可用于蘑菇鑒定
主要用于蘑菇屬Agaricus物種。在菌蓋表皮上滴加一條苯胺,然后再在垂直方向上滴加一條濃硝酸,形成一個x形。等待幾分鐘,若交界處變色(如亮橙色、亮紅色,偶爾深紫紅色)則為陽性,不變色或緩慢變褐則為陰性。Schaeffer’s Cross Reaction的陽性或陰性,是鑒定蘑菇屬物種的重要特征。
鑒于苯胺和濃硝酸都是有危險性的化學物且很難買到,因而有人提出了一種替代品:將4-苯胺磺酸水溶液直接滴加在蘑菇菌蓋上,或?qū)?-苯胺磺酸溶解在3%KOH溶液中,然后再滴加25%的醋酸,據(jù)說效果和Schaeffer’s Cross Reaction相同。
測試可以在干標本上進行,但效果和新鮮時可能存在差異。
?
(五)濃硫酸Concentrated Sulphuric Acid
配方:kk鯊魚 字面意義的濃硫酸H2SO4
濃度:>70%
來源:kk鯊魚?一般人搞不到的,放棄吧
用途:識別部分小脆柄菇科物種,如小脆柄菇屬Psathyrella。
只能識別小脆柄菇,真的沒啥用
部分小脆柄菇科物種遇濃硫酸孢子會褪色,而在其他相似的深色孢子類群中一般不會褪色。
危險系數(shù)大,且完全可以依靠其他特征來識別小脆柄菇科,不建議使用。
?
(六)硫酸香草醛溶液Sulpho-vanillin
配方:純凈香草醛(香蘭素)0.5g,蒸餾水2ml,純凈硫酸4ml。建議先將香草醛溶解在乙醇中,再緩慢加入蒸餾水和硫酸。
濃度:按配方配置
來源:一般人很難搞到
用途:鑒定紅菇屬物種
主要用于紅菇屬Russula物種。紅菇屬一些物種的新鮮菌肉會在此溶液中變紅褐色、黃褐色、紫褐色等,可以作為鑒定依據(jù);如果滴加在子實體上各部位,等待約5分鐘,也可以將對應部位的囊狀體染色,方便顯微觀察。
有一定危險性,制備后需過濾再使用(不要傻到用濾紙過濾——仔細讀讀試劑名稱前兩個字,請用玻璃棉過濾),不能用于干標本。
硫酸香草醛溶液僅在鑒定紅菇屬物種時有用——但紅菇是個天大的坑,往往你有了硫酸香草醛溶液,依然鑒定不出任何紅菇屬物種。沒有必要準備。
?
(七)氨水Ammonia
濃度:5-50%
來源:較低濃度可直接在淘寶購買,高濃度一般人難獲得
用途:可能出現(xiàn)顯色反應,可用于蘑菇鑒定
有臭味、有毒性,不建議使用
較低濃度的氨水可以在宏觀上讓一些蘑菇的菌肉變色(如各類牛肝菌),50%的氨水能讓一些蘑菇的囊狀體、菌蓋表皮變色。
氨水有難聞的氣味,具有危險性,且平時也不常使用,可以不準備。如有需要,可以在淘寶上直接購買配置好的低濃度氨水。
?
(八)硫酸亞鐵溶液Ferrous sulphate(Iron Salt)
配方:硫酸亞鐵(FeSO4),蒸餾水
濃度:10%
來源:分析純硫酸亞鐵可以在淘寶上購買(最好不要用花肥硫酸亞鐵),蒸餾水用屈臣氏代替
用途:可能出現(xiàn)顯色反應,可用于蘑菇鑒定
不經(jīng)常使用,可以不準備
硫酸亞鐵溶液滴加在一些蘑菇的菌蓋、菌柄或菌肉上可能會出現(xiàn)變檸檬黃色、橄欖綠色、藍綠色、粉色、灰色或其他顏色等現(xiàn)象。
偶爾將硫酸亞鐵直接敷在蘑菇上也能造成變色。
?
(八)Wieland Test(Meixner Test)
將菌肉碾碎,放在報紙上并滴加一滴濃鹽酸。若蘑菇中含鵝膏毒肽或裸蓋菇素,則報紙上會變橄欖綠色調(diào)。
反應要點是要用低質(zhì)量的報紙,因為鵝膏毒肽、濃鹽酸和報紙中的木質(zhì)素反應并生成綠色物質(zhì),而高質(zhì)量的紙中木質(zhì)素含量更少。具體的反應原理未知。裸蓋菇素也能反應并造成假陽性。
我國學者在2021年基于這種反應開發(fā)了鵝膏毒肽快速檢測試劑盒,可用于中毒患者的食物殘渣檢測等。
?

2.如何尋找蘑菇相關資料?
不要用百度百科。Up個人推薦bing國際版(最好有一定英語基礎),不需要翻墻,可以很方便搜索國內(nèi)國際各種豐富的資源。Bing上還能搜到不少精美的蘑菇照片。
?
蘑菇科普網(wǎng)站:
Mushroom Expert、Ultimate mushroom guide等都是很好的蘑菇科普網(wǎng)站,能找到很多蘑菇的介紹和簡單描述(當然,以國外蘑菇為主)。
不過,這些網(wǎng)站上對蘑菇的形態(tài)描述往往很簡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某個類群,需要閱讀相關文獻。
?
搜索參考文獻:
國內(nèi)文獻可以在知網(wǎng)、萬方、維普或百度文庫等上搜索。但是這些網(wǎng)站上往往不會提供文獻全文,而只提供摘要(abstract),全文需要到道客巴巴、稻殼瀏覽器等去尋找。
國外文獻可以在Google Scholar(國內(nèi)可以用鏡像網(wǎng)站)、Web of science上搜索,或者直接在bing國際版上搜索。同樣,找到想要的文章后如果找不到全文,則需要復制文章名稱到Researchgate, Pubmed, Scihub等提供免費全文的網(wǎng)站上尋找。外文文獻往往比國內(nèi)文獻資料更豐富。
假設我想了解? 近年在我國發(fā)表的鵝膏屬Amanita物種:
首先,到Google Scholar鏡像網(wǎng)站(up用的是http://scholar.scqylaw.com/)上搜索。關鍵詞可以是Amanita China New species (鵝膏屬 中國 新物種)等。

我們看中了第一篇文章,點進去看看:

可以看到,網(wǎng)站上只展示了文章的摘要,想要找到全文必須付款。白嫖文章可以去Researchgate、Scihub、Pubmed等網(wǎng)站。

有些文章實在找不到全文,可以試著聯(lián)系作者。一般作者都很樂意分享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