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地處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河西走廊,會有“天干地不干”的說法?
河西走廊可以說是我國最重要的走廊,位于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河西走廊南側(cè)是祁連山,再往南就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走廊北側(cè)是沙漠廣布的內(nèi)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南依祁連山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度超過1000千米,因位于我國母親河黃河以西,故而得名。

關于河西走廊的“天干地不干”
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我國中原地區(qū)和西域地區(qū)的交通要道,這里不僅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同時也是現(xiàn)代絲綢之路“亞歐第二大陸橋”隴海蘭新線的必經(jīng)之地。河西走廊中分布著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等歷史悠久的城市,在自然地理方面,河西走廊地區(qū)有“天干地不干”的說法,這是為什么呢?

河西走廊位置圖
在“天干地不干”這句話中,描述了兩種地理要素,一個是“天”,代表的應該是當?shù)氐臍夂驙顩r,“天干”可以理解為氣候干旱,降水少;另一個地理要素是“地”,代表的應該是河西走廊的地表或地面,“地不干”可以理解為地表并不干,也就是地表水資源較多。我們知道,一個地區(qū)水資源的多寡,很大程度上會受到當?shù)貧夂驙顩r,特別是降水狀況的影響。

河西走廊與祁連山
如果,一個地區(qū)降水豐富,氣候濕潤,那么往往地表水資源也較多,也就是會表現(xiàn)為當?shù)亍疤鞚竦匾矟瘛?,反之一個地區(qū)降水稀少,氣候干旱,那么往往地表水資源也較少,也就是會表現(xiàn)為“天干地也干”。而“天干地不干”這句話,明顯在自然地理上帶有十分強烈的反差,河西走廊地處我國西北干旱半干旱區(qū),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氣候十分干旱,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
在這么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地不干”的現(xiàn)象呢?這是由于降水的多少,僅僅是影響一個地區(qū)地表水資源多寡的一個因素,當然確實是最重要的因素,不過除此之外,地表水資源的多少還會受到冰川融水、積極性季節(jié)融水、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因素的影響。這個給河西走廊地區(qū)提供豐富水資源的因素就是“祁連山”。

河西走廊及周邊地區(qū)地形圖
祁連山是我國最重要的西北東南走向山脈,祁連山脈東西長度超過800千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至6000米之間,由于海拔升高,氣溫下降,使得祁連山上冰川廣布,祁連山上的大小冰川數(shù)量超過3300多條,數(shù)量巨大的冰川,形成的冰川融水,沿祁連山北坡向下流動,形成河流流入河西走廊地區(qū),從而帶來了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形成了眾多的綠洲。實際上,我國西北的大量綠洲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都符合“天干地不干”的說法。

祁連山七一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