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尋找了一生的人生指南,這十三點誰能做到必成大器
讀書評閱讀書籍分享:取其精華(4)《富蘭克林自傳》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是美國有名的作家、政治家、外交官、科學家,他在美國的地位,如同中國的圣人,受人擁護和愛戴,從《富蘭克林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到,富蘭克林是如何克服自己的種種缺點,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他又是如何要求自己的,自我的成就來源于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以下是關(guān)于富蘭克林自傳十三個美德名目——
我希望任何時候,不犯任何錯誤地生活;我想克服天性、習慣或伙伴可以給我造成的一切缺點。因為我知道或者自以為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所以我看不明白為什么我就不可以見對就做、遇錯就躲呢。然而很快我就發(fā)現(xiàn)我干了一件超出我的想象的難事。我處處留心提防這兒出差錯,可往往又挨了那兒一個差錯的悶棍。一不留神,習慣又占了上風。習性太強,理性無可奈何。我終于得出結(jié)論:相信做到功德圓滿是我們的利益之所在,這純屬想入非非,它并不足以防止我們跌跤;必須破除陋習,樹立良風,我們方能對一種沉穩(wěn)一貫的正直行為有所依賴。為此我想出了下面的一種辦法,我把當時覺得必要或可取的美德歸入十三個名目。這些美德名目及其規(guī)戒是:
一,節(jié)制。
飯不可吃脹。
酒不可喝高。
二,緘默。
于人于己不利的話不談。避免碎語閑言。
三,秩序。
放東西各歸其位,辦事情各按其時。
四,決心。
決心去做該做的事情,做就做到心想事成。
五,節(jié)儉。
不花于己于人沒有好處的閑錢,杜絕浪費。
六,勤奮。
珍惜時光。手里總忙有益之事。剪除一切無謂之舉。
七,誠信。
不害人,不欺詐。
思想坦蕩,公正;說話實事求是。
八,正義。
不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行為永不沾邊,利公利民的應(yīng)盡義務(wù)切勿放手。
九,中庸。
避免走極端。忍讓化冤仇。
十,清潔。
身體、衣著、居所,不許不干不凈。
十一,平靜。
不可為小事、常事或難免之事攪亂了方寸。
十二,貞潔。
少行房事,除非為了身體健康或傳宗接代;千萬不可搞得頭腦昏沉,身體虛弱,或者傷害自己或他人的平靜或聲譽。
十三,謙卑。
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我的意圖是把這些美德養(yǎng)成習慣,所以我認為最好不要同時全面開花,分散了注意力,而應(yīng)當一次專注于一項,等把這一項掌握透了,然后再試下一項,這樣循序漸進,直到我把十三項統(tǒng)統(tǒng)做到。由于先養(yǎng)成幾項可以方便另外幾項的養(yǎng)成,于是我根據(jù)這種看法按它們上面的地位做了安排。節(jié)制先行,因為它有助于頭腦冷靜,
思維清晰,這在常備不懈高度警惕、防范舊習持續(xù)的吸引、抵御強大永久的誘惑的地方是不可或缺的。這一項養(yǎng)成鞏固之后,緘默就更容易做到了,由于我的愿望是提高美德和獲取知識齊頭并進,考慮到談話中,獲取知識靠的是耳朵聽,而不是嘴巴講,因此就希望破除我正在養(yǎng)成的嘮嘮叨叨耍嘴皮子的習慣,因為這種習慣只能使我與輕嘴薄舌之徒為伍,所以我把緘默放在第二位。這一項和下一項秩序,我希望會使我有更多的時間關(guān)照我的計劃和我的學習;決心一旦變成習慣,將會使我堅定不移地努力獲取隨后的所有美德;節(jié)儉和勤奮,由于使我擺脫了剩下的債務(wù),獲得了獨立和富裕,所以使我更容易實施誠信和正義等等。、
富蘭克林每日每周自查,用筆記來記錄黑點,及時反省來迭代形成自我的習慣。在這里也突然想到,“心想事成”,“心想”到“事成”的距離,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呀。
這些美德是經(jīng)過富蘭克林的實踐檢驗而取舍下來的。曾經(jīng)一度尋找人生的指南書,其實這何嘗不是人生指南呢?他一生踐行已能看到確切效果,后人只用在大樹下乘涼,把這些美德悉數(shù)習得,說不定也會有一番作為。
本文作者:尚鈺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