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陽癥受害者:“人沒確診新冠,但全身都不舒服……”

此時此刻的你,是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閱讀這篇文章的?
或許你已經(jīng)陽了好幾天,躺在床上期盼病毒趕快離開;或許你還留在“決賽圈”,口罩、消毒液、備用藥品樣樣不落。
也有些朋友,雖然抗原檢測一直都是一條扛,但總覺得身上有點不舒服,時不時吞一吞口水,摸一摸額頭,反復確認自己是不是陽了。
如果你也是這樣,那么可能是“幻陽癥”在作祟。


“幻陽癥”并不是一種嚴謹?shù)尼t(yī)學表述。
所謂“幻陽”,其實是大家對“陽”的未知情況的焦慮,我們身體上的一些癥狀可能與新冠無關,而是恐慌焦慮導致的。反映的其實是大家在面對短期內疫情的不確定性和頻繁變化,心理上出現(xiàn)的不適狀態(tài)。
因為過分的焦慮擔心,人們就會非常關注自己的身體不適,稍有癥狀,就會無限放大。
比如,秋冬季容易干燥發(fā)炎,焦慮中的人們就會放大自己的“癥狀”:覺得自己咽喉疼、咳嗽、頭疼、哪哪都不舒服,懷疑自己是不是“陽”了,從而產(chǎn)生更多焦慮緊張情緒,繼而更關注自己的軀體癥狀,最后陷入“幻陽”的惡性循環(huán)……

焦慮屬于正常的情緒反應,不需要過度緊張。
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面對未知的、不確定的情況,擔憂、焦慮是正常反應,面對疫情而焦慮,也是正?,F(xiàn)象,就算經(jīng)歷過再多,也仍然可能會出現(xiàn)焦慮情緒。
一項針對全球超過200萬人進行分析的研究顯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焦慮的發(fā)生率為35.1%。其中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屬于重度焦慮,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出現(xiàn)輕度至中度焦慮。

年齡較小、女性、職業(yè)和收入因疫情波動較大、患基礎疾病、瀏覽過多疫情相關的新聞和資訊、獲得社會心理支持較少等人群,更易在疫情期間感到焦慮,也就更容易“幻陽”。
而焦慮,是一種正常的“自我保護”。因為適當?shù)慕箲],人會萌生出擺脫不良境況的主觀意愿,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改善眼前不利的處境。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焦慮本身也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

有現(xiàn)實依據(jù):周圍的人都“陽”了,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很大
他們有足夠的理由懷疑自己已經(jīng)“陽”了,所以很關注自己的身體癥狀,導致草木皆兵;
替代性創(chuàng)傷:看到別人的痛苦,自己很心疼也很害怕
他們感性、善良,能很好地體驗和照顧到他人的身體及心理體驗,但自己也很容易被情緒感染、從而深陷其中;
過度防疫:對疫情防控認識不科學
他們覺得疫情防不勝防,危險無處不在。所以,對可能的風險避之不及,對可能的癥狀明察秋毫;
過分擔心:對感染的后果有災難化思維
他們對“陽”十分害怕:害怕痛苦、害怕影響工作、害怕影響家人、害怕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等等,所以會時刻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tài);
環(huán)境渲染:周圍的人都很焦慮,自己不得不留意自己的癥狀
周圍的人都很焦慮,每天在討論“陽不陽”,自己不得不每天都對照癥狀,檢查自己是不是“陽”了

其他心理因素
由于性格等原因,相較于一般人群,多愁善感、孤僻、焦慮、悲觀、膽小、保守、敏感、自卑等等的人更容易“幻陽”。

因為害怕感染而帶來的過度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會降低人的抵抗力,給病毒可乘之機。做好以下幾件事,幫你擺脫“幻陽癥”的困擾:
接納自己
緩解焦慮的第一步要從認可自己的情緒開始,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接受自己有焦慮、不安和恐懼的情緒,接受自己的脆弱,不要否認和故意排斥它們。告訴自己:“我確實有些敏感、緊張,不過這些都是正常的,不用過分關注,做點別的會慢慢好起來的?!?br>轉移注意、合理宣泄
有的人可能會出現(xiàn)恐慌、焦慮、憤怒情緒,或者感到沮喪、孤獨。這時需要給自己找一個適當?shù)陌l(fā)泄口。比如,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傾訴,獲得鼓勵和支持;進行體育運動或唱歌、跳舞等,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做一些能讓自己感覺更好的事情,把注意力轉移到能讓自己更舒適的活動上。
積極自我暗示
要選擇一些積極的、肯定式的、富有激勵性的語言,并反復強化。如,“我一定能克服困難”“春天遲早會來的”“我今天精力很充沛”等等。

重建生活秩序
無力感、低落、頹廢,可能是源于無法改變目前狀況而產(chǎn)生的。我們可以先把自己的生活規(guī)劃好,來增加可控感。比如,保持規(guī)律作息,給自己準備營養(yǎng)均衡的三餐,通過運動健身來管理身體等等。
關注權威信息
尋找正規(guī)、權威渠道的科普知識以及信息,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學會獨立思考,辨別虛假信息,減少不安全感。限定自己上網(wǎng)查閱新聞的次數(shù),減少負面信息的輸入,重點關注好消息,增強對抗疫的信心。
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因為“幻陽”而盲目濫用藥物。如果通過以上方法都無法緩解目前的焦慮、緊張、不安等情緒,或發(fā)現(xiàn)“幻陽”無法通過自行調節(jié)緩解,甚至逐漸發(fā)展為“恐陽”,建議及時向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心理醫(yī)生求助。

怎么判斷自己是否過度焦慮了?
美國杜克大學編制了一份焦慮自評量表(SAS),可以幫你初步判斷焦慮的輕重程度。閱讀以下20個問題,根據(jù)你最近一個星期的實際感覺,選擇符合的答案。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標準差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注:表格僅供自評提示,不能作為診斷依據(jù),有需要還請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References:Health.harvard. (2021). Anxiety in the Time of COVID-19.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anxiety/anxiety-in-the-time-of-covid-19WHO. (2021). COVID-19大流行促使全球焦慮和抑郁患病率增加25%.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2-03-2022-covid-19-pandemic-triggers-25-increase-in-prevalence-of-anxiety-and-depression-worldwide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otherapist?Wei 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