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遺稿”重現(xiàn):小明之死

文 / f(μ)=Le1=[0,袁]
小明后來去研究自然科學了...因為他意識到社會科學里,(似乎)無論提出什么觀點,都會因為“立場”不同遭遇各種“聲音”,回復各種“聲音”(即使是‘絕對”謬誤),耗費了小明大量的精力,或者已閱不回,也會消磨一點“心智”,于是感到身心俱疲。
他累了,他說:“自然科學領(lǐng)域,至少廣義自然哲學的討論范圍,似乎不會囿于'立場’,探索一寸,便有表達一寸的【自由】”,想必是歡喜的;
后來,小明做出了貢獻…直到,有人問他是哪囯人…來自哪里,代表誰...
被問的那一刻,小明,突然想起了:自然哲學范疇內(nèi)-日心說-哥白尼之死...(所謂“立場”無處不在);
緊接著一刻,想起一句話:表達似乎就注定了被誤解(忘記出自哪位“哲人”);
小明悟了,既然所有立場分析完后,都可能歸結(jié)于“人性”探討,【下輩子】,研究“心理學”叭...
于是,小明……
這個故事,叫“小明之死”,剛剛編的。
以上故事,純屬杜撰,如有雷同,恐怕不是巧合。

對啦,哥白尼日心說的起源,似乎是為“簡潔”的科學表達而提出的;以地球為心,也能表達,但是過于繁雜;←我也是道聽途說的;
以及,本文標題→這肯定不是哥白尼遺稿嘛,a metaphor啦.
文?/?f(μ)=Le1=[0,袁]
2021年8月22日19:26:14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