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長|本杰明 · 富蘭克林在22歲時是怎么管理自己的?——《道德圓滿計劃》
大約在這時(1728年,1706年出生的富蘭克林22歲),我想到一個能夠達到道德圓滿(也就是完美的自我道德約束)的勇敢而艱苦的計劃。我愿意在無論何時過著沒有任何錯誤行為的生活,因而我必須克服一切的人類本有的自然習性、惡習或交友不善的誘惑。依據(jù)我過去所知道的,或者依據(jù)我過去所有的想法去時刻分辨什么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我還是不能做到一直只做正確的事,而不是錯誤的事。有了這個心愿和目標后,我立刻發(fā)現(xiàn)我承擔了一個比我自己想象得要難得多的任務(wù)。當我的注意力是用于監(jiān)察我自己千萬別出現(xiàn)某一種過失時,另一方面的過錯便又讓我出乎意料地出現(xiàn)了。習慣總是趁注意力不夠用之危(這里指舊習慣和壞習慣總是使自己不能完全正確地做事,尤其是在精力不集中或不夠用的情況下),而天性有時比理性對一個人的影響還強烈(即便想用理性規(guī)束自己,卻總還是被人性的弱點所影響行為)。因此,我終于得出結(jié)論:為達目標,僅僅堅持著想要過上“道德完美自律”的生活的信念是不夠的,信念和信仰在沒有方法輔助的情況下是空洞的。僅認為做到完美道德是我們的目標和興趣,還不足以杜絕我們的錯誤與過失。因此,背離理想的習慣必須破除,良好的習慣必須被養(yǎng)成和確立,這樣我們才能有把握做出穩(wěn)定的、始終如一的正直舉動。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想出了下面的方法。
我曾在書上讀到過各種各樣的美德的名稱,我發(fā)現(xiàn)這些美德因為是不同的作者詮釋的,所以在同樣美德名稱下所包含的意思或多或少得不一樣、或詳略不同。例如“節(jié)制(temperance)”一詞,有些人只將節(jié)制限于一個人的飲食習慣(近代早期西方文化講求為保持清醒頭腦要“禁欲節(jié)制”),而其他人卻把對它的解釋和定義擴大到節(jié)制各種別的娛樂、嗜好、意向、或肉體的和精神上的情欲,甚至擴大到要節(jié)制我們的對錢的渴望和對事業(yè)的野心。我對自己建議,為了使這些德行的名目和內(nèi)容清楚明晰,我寧愿多使用一些道德名稱去進行分類,也好多一個名目下混雜了好多含義。我給自己設(shè)定的美德計劃一共包含13個道德名目,都是當時的我認為很需要和我自己很想要做到的。每一個道德名稱下都附以我對它短短的定義,而且是已經(jīng)能充分地說明我對其所下的所有定義的寫法。
這些道德名目和它的定義是:
1.節(jié)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沉默。除非于人于己有利之言不談;避免瑣屑的談話。
3.秩序。你的一切東西該有它們自己的位置;你的工作何時干、何時完,該有它們的時間。
4.決斷。決定做你該做的事;做好你決定做的事。
5.儉樸。除非于人于己有益者不去花費,否則即為浪費。
6.勤勞。勿浪費時間;時間要常常用之于有用的事;棄掉一切不需要的舉動。
7.誠懇。勿為有害之欺詐;勿思邪惡,唯念正義;如有言,言必誠。
8.正直。不要施行有害行為,也不要忽略你所應(yīng)給的利益來損害任何人。
9.中庸。勿趨極端,制止因受到應(yīng)得的損害而發(fā)怒。
10.清潔。身體、衣服與習慣,不許不潔。
11.寧靜。勿為瑣事或普通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自擾。
12.貞潔。除非為了健康和后嗣不行房事;行房事的時候,不要做到無味、衰弱或者損害你的或別人的安寧或名譽。
13.謙遜。效法耶穌與蘇格拉底。
我的意圖是一直奉行和習得所有以上道德的習慣。不過我認為,最好不要同時試行一切,以免分散了注意力,而應(yīng)每次只抓住一條去實行。當我已掌握這一條,然后再進而實行另一條,這樣下去,等到我把13條完全做到,而前面已經(jīng)掌握的幾條可以使得新的這條的練習更容易習得。上面的排列法我是依據(jù)這么一個觀點定的:“節(jié)制”第一,因為它有助于獲得冷靜清晰的頭腦,這是為保持習慣性的警覺所必需的,并且可以警惕舊習慣不由自主地回頭,是抵制不斷誘惑的力量。這一條做到了,下一條“沉默”就要容易一點。而我想要獲得知識,同時也培育道德,在談話中用耳傾聽就比用嘴巴說重要得多。所以想矯正和改變我正在養(yǎng)成的只使我取悅于游戲伙伴的空談、詼諧和說玩笑話的習慣,因此我列“沉默”為第二條;其次是“秩序”,我希望實踐事事有序能允許我多出一些時間去用于我的項目和研習;“決心”,“決心”如果成為習慣,將使我能保持堅決的努力來獲得一切上述諸項美德;“儉樸”和“勤勞”可以使我從剩余的債務(wù)中解放出來,這樣才能致富與獨立,也能使接下來的“誠懇”和“正直”更容易實踐。我又想起,依照畢達哥拉斯所著的《黃金詩》,日常的自我考查是必需的,我想出下面的方法用以考查完成情況。
我做了一本小冊子,在里面每一種美德占一頁。每頁我用紅墨水畫了直線,共計7行,每星期的一天占一行,上面寫著星期幾。7行之中又橫畫了13行紅線,每行之首記著一種德行的第一個字母,在縱橫線之中,用小黑點記著由考查而知道的在這一日的過失。

我決定每星期對于德行中的某一項特別注意,給予特別關(guān)注。因此,在第一個星期,我最關(guān)心的是避免生活中的言行與實踐“節(jié)制”形成任何小的沖突,把別的德行拋開,只是每晚標記一下有沒有就別的德行犯錯。如果在第一個星期內(nèi)我能夠做到代表第一行——注明是“節(jié)制”的那行,毫無黑點,那我猜想那一項德行的習慣已大為鞏固了,否則便是沒有做到。直至第一行完全空白且成功,我才敢擴大我的注意力,將其移至第二行,而在下一星期保持這前兩行都要沒有黑點。這樣循環(huán)進行到最后一項。我在13個星期內(nèi)把本次的自我要求條目完全做到(13星期為一期,每年4期)。正像一個人有塊園地要除去莠草,不要企圖一次就把莠草除光,這將超過他的范圍和體力,但是如果同時只在一個苗床里工作,等到第一個做完了,再進而做第二個,便有希望可循。所以我希望我這樣做會激起我被鼓勵的勇氣,這樣我能從陸續(xù)消滅每行的黑點上看到我在每周我的德行的上的進步,直到最后,經(jīng)過了幾次這樣的循環(huán),在13個星期中每日自我檢查后,我將能看到一本白白凈凈、沒有污點的本子,而為此感到快活了。
我這本小冊子曾引幾行愛迪生的《卡托(Cato)》一書中的話作格言:
我相信如有一個權(quán)威凌駕于我們之上(那是有的,萬物高聲宣告),
他必喜愛美德,
而且他所喜愛的具有美德的人一定快樂。
(Here?will I hold. If there's?power above us,?He must delight in?virtue,?And that which he delights in must be happy.)
還有一句來自西塞羅(古羅馬哲學家)的名言:
人生的前導就是哲理,信從勸人為善的神。為善雖死亦光榮,吾又何求長生不死而蒙受惡名。O vitae Philosophia dux! O virtutum indagatrix?expultrixque vitiorum! Unus dies, bene et ex praeceptis?tuis actus, peccanti immortalitati est anteponendus. (拉丁文)
另外又從所羅門的格言中引來,講到智慧和道德的: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富貴。她的道是安樂,她的路是和平。Length of days is in her right hand; and in her left hand riches and honour. Her ways are ways of pleasantness, and all?her paths are peace.
因為相信上帝是智慧的源頭,我認為為了得到智慧,便需要正確又有必要地懇求他的幫助,以求他賜智慧與福報予我。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的,我撰寫了下面的簡短的祈禱文,我在每天要填寫我的自我考查表之前朗讀它:
“啊,全能的至善!寬仁的父親!慈愛的引導者!增加我的智慧,它將發(fā)現(xiàn)我真誠的興趣。加強我對于去實行智慧所指揮的事業(yè)的決心。領(lǐng)受我對于你另外的孩子的仁慈服務(wù),以此為我力所能及的對于你給我的不斷恩惠的唯一報答?!?/p>
“O powerful Goodness! Bountiful Father! Merciful Guide! Increase in me that wisdom which discovers my truest interest. Strengthen my resolutions to perform what that wisdom dictates. Accept my kind offices to thy other children as the only return in my power for thy continual favours to me.”
我有時也引用湯姆森的詩作為祈禱文,詩是:
“光明與生命的父親,你至高的上帝!啊,教導我什么是善的,請您自己來教導我吧!請將我從愚蠢、虛榮和罪惡中救出來,請將我從各種卑劣的追求中救出來;以知識、自覺的安靜和道德的潔凈充實我的靈魂;神圣的,持續(xù)的,永無止息的天福!”
Father of light and life, thou Good Supreme!
O teach me what is good; teach me Thyself!
Save me from folly, vanity, and vice,
From every low pursuit; and fill my soul
With knowledge, conscious peace, and virtue pure;
Sacred, substantial, never-fading bliss!
“秩序”格言要求我事業(yè)的每一部分都要有它應(yīng)分得的時間,我的小冊子的一頁含有一日24小時的時間分配計劃。


(第一列第一行問題:對早上提問:今天我該做些什么好習慣的事?
第一列第二行問題:對晚上提問: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呢?)
我執(zhí)行這個自己檢查的計劃,偶爾中斷,但隨即接續(xù)上了。我驚愕地發(fā)現(xiàn)自身充滿著遠出于我意料之外的這么多的過失,但是我也滿意地看到它們的減少。為了避免時時調(diào)換小本子的麻煩,我總是立刻擦掉記著舊過失的紙上的記號,以便記錄下一循環(huán)的新過失。即便這些紙因為被我反復使用而充滿著黑色的洞。我便把我的表和格言都抄到了一個公務(wù)便簽本上,在其上面用紅墨水畫了直格,那就能久耐污染,而在那些格子上我用黑鉛筆記著我的過失,這種記號我可以很容易地用濕海綿擦去。堅持了一段時間后,我改為一年中只做一次自我檢查,后來改為幾年檢查一次,直到最后我完全廢止了這項練習,因為我投身在航海公事時與經(jīng)商事務(wù)中,有許多的事情侵擾,但是我總是帶著我的這本小冊子。
實踐的過程中,堅持實踐“秩序”是最使我感到困難的。我覺得,雖然在一個人他有支配他時間的場合,例如,一個印刷工人,這個計劃可能是合于實際的,但是要是使商人準確地遵守時間是不太可能的,他必得同客戶交往,常要按照其他客戶和商人的時間來接見他們,他們說幾點就是幾點。關(guān)于安置東西、紙張等的“秩序”,我也覺得極難做到。我以前沒有這個按順序擺放物品的習慣,不過因為我有一種超乎尋常的好記憶力,所以并不覺得缺乏方法會給找東西帶來不便。這個道德項目費去了我那么多的關(guān)注力,而我的這種壞習慣也大大使我煩惱,稍加改正,又重蹈覆轍,于是我差不多準備放棄這個野心了,在這一點上我對我自己就是有這個缺點的品格知足、就范了。正像有一個人,他向我鄰居的一位鐵匠買一把斧子,他要把斧面全部弄得跟斧刃邊上一樣的光亮。鐵匠說,如果你愿意搭把手幫我旋轉(zhuǎn)那個機輪,我就答應(yīng)為你拋光斧面。他就去旋轉(zhuǎn)了,鐵匠把寬闊的斧面重重地壓在礦石上,這使旋轉(zhuǎn)機輪很為吃力。這個人因為感覺太重了,總是時時從機輪那面跑過去看師傅這邊的磨面進行得怎樣了。到了后來他想就這樣拿走了,不要再磨了。鐵匠說:“不,轉(zhuǎn)下去,轉(zhuǎn)下去,我們將漸漸地把它弄得光亮,現(xiàn)在還有幾個斑點?!边@個人說:“是的,但是我想我最喜歡有斑點的斧子呢?!倍蚁嘈乓苍S有許多事也是這樣的情形,他們由于缺乏了一些改正錯誤和舊習的好的方法,便在發(fā)現(xiàn)在其他惡德和美德方面難以養(yǎng)成好習慣和改掉壞習慣后放棄了斗爭,轉(zhuǎn)而結(jié)論說是“一把有斑點的斧子是最好的斧子”。我自己也使用了某些自以為理性的說法來規(guī)勸我自己:像我這樣對自己要求得極端嚴苛的話,真全部都做到了可能也是道德上的蠢事,因為如果其他人都知道了我如此要求自己道德完美,這也許會使我看起來成為一個很可笑的人了。而一個完美的人格必將受到妒忌和憎惡的騷擾,一個仁慈的人應(yīng)該允許自己有一些缺點,以維護他朋友的面子。
事實上,我知道自己在秩序方面是不可救藥的;現(xiàn)在我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我很理智地覺得自己需要它這個習慣。但是,總的來說,盡管我從未達到我曾經(jīng)如此雄心勃勃的想要獲得的完美,可是通過努力,我成為了一個比我原本應(yīng)該成為的更好和更快樂的人,正像志在學書法而臨帖的人,雖然他絕不能達到他的本愿,寫得像那些字帖一樣高妙,他卻由于臨帖而有長進,如果繼續(xù)寫下去,他也可以寫得既清秀、漂亮、又清楚可讀了。
我想把那個小計劃告訴我的子孫的這個想法,也許是好的。感謝上帝,他們的祖先一生有不斷的幸福,直到他79歲,在這一年寫他的自傳。也許我在殘年有什么逆運,唯有上帝知道。但是,如果逆運來到,過去快樂的映象應(yīng)該能幫助他愉快地以更大的忍耐力來承擔它們。他以為他長期持續(xù)著的健康應(yīng)歸功于“節(jié)制”,所以身體直到現(xiàn)在仍舊留給他一個強壯的體格;早年境遇的順適,財富的獲得,應(yīng)歸功于“勤儉”;而一切的知識使他能成為一個有用的公民,并且在學者中間得到相當?shù)穆曌u;本國人對他的信仰應(yīng)歸功于“誠懇”和“公平”,因此給他尊貴的位置,而所有一切美德結(jié)合起來的影響,就算在他所能得到的那種不完全的狀況下,在一切態(tài)度溫和、談話愉快的情況下,使人樂于同他打交道,甚至他的青年相識也歡迎同他在一起,我因此希望我的子孫能仿效這個例子而獲得有益的效果。
我還要在這里說明,雖然我的計劃并非完全沒有宗教成分,但里面卻絕對沒有任何教派特有教義的記號。我有意避免這些。因為,既已完全相信我的方法有用又卓越,有時也相信可能對信仰各種宗教的人會有好處(有時頗想刊登它),在其中,我必將避免足以引起任何宗教教派偏執(zhí)的任何東西。我想為每種美德寫一點注解,在里面我將說明有這種德行的好處,與此相反的惡行的害處。我想我的書名應(yīng)該叫《道德的藝術(shù)》,因為它將特別說明習得美德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將和僅限于勸人為善的書大有分別。那些書是不教導和說明為善的方法的,只是像口頭上施恩的信徒,對受凍挨餓的人不說怎樣或在哪里可以得到衣服或糧食,卻告誡他們必得吃飯和穿衣(《新約》,雅各書第二章第15、16節(jié))。
不過我寫作和刊行這個注解的志愿絕沒有達到過。確實地,我時時寫下這種感覺、理由等的短短摘錄,以備他日之用,有些東西仍在我旁邊,但是在我早年時需要嚴密地關(guān)注我的個人事業(yè),而以后又從事公眾事務(wù),使我延擱至今。因為,它在我的腦中是與需要一個人的全副精力去實行的龐大計劃相連的,卻有一連串不能預料的事情使我不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解釋并強調(diào)這個學說,那種不良的行為不是因為它們被禁而有害,而是因為它們有害而加以禁止,單以人的本質(zhì)而論,那么人人的興趣都是有美德的,他們都希望在世界上得到快樂,而我將從這個環(huán)境中,企圖說服青年——沒有一種品質(zhì)能夠像正直忠厚那樣使一個窮人致富。
我的德行表起先只包含12項,但是一位教友會的朋友親切地告訴我,說我平時大概看來是驕傲的,而我的驕傲常常在談話中流露。當我討論問題時,如果我是對的,我不是以謙遜的態(tài)度來討論,而是又自大又傲慢,對于這點他提出了幾個例證來勸服我。我決定盡力想法自行治療這種惡德行,于是我把“謙遜”加入我的表中,而給此字定以廣義。
我不敢自夸我已獲得這種德行的實質(zhì),但是關(guān)于這種德行的外表方面,我卻有了很多改進。我制止了自己一切對于別人的意見當面搶白的反駁,也不再作盛氣凌人的正面肯定的論斷。甚至我按照我們俱樂部的老規(guī)矩,禁止自己在言辭中遽下斷語,例如不用“確定的”、“無疑的”等詞,而采用“我猜想”、“我揣測”或“我猜度某事是如此如此”,或用上“在現(xiàn)在,這件事?lián)铱磥硎侨绱恕边@樣的說法。當別人肯定某種事情,而我以為錯誤時,我也制止自己以粗暴的方式攻擊他,或立即表現(xiàn)對于他的建議覺得可笑,而只回答他:據(jù)我的觀察,在某種情形與環(huán)境中,他的意見是對的,但是在現(xiàn)在的情形下,據(jù)我看來(或我以為好像)有點不同,等。我立即感受到了我在談話態(tài)度中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好處,我所參加的談話進行得都很愉快。這種有禮貌的方法在我提建議意見時使他們易于贊成而反對減少,當我講得錯誤時也可減少恥辱,而當我恰是講得對時也也更易于使人拋棄他們的錯誤而信服我、和我一致。
這個方法,起初運用時是違反人性的心理自然傾向的,到了后來就變得那么容易,也成為我的習慣了。經(jīng)過50年之久,沒有人曾聽得一句獨斷的表示從我的口中沖出。正是由于這種習慣和性格(及我正直的品格),每當我有新的建議去更新時,公民們都很看重我的提議和主張。我以為我的謙遜是主要的原因。因此,當我成為議員時,我在議會里有很大的影響力。我不擅長于演講,有時發(fā)言不流利,措辭也常有錯誤,言語上不盡正確,但是人們?nèi)阅苷徑狻?/p>
其實,我們的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像克服自我的驕傲那么難得了。雖然我們極力藏匿它,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總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你將常在這本書中看到,我是自以為自己已經(jīng)完全克服了驕矜習氣的,但是我恐怕又在以我的謙遜而自驕了。
(Benjamin Frankinlin, 寫于1785年)
翻譯 & 排版 //L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