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伽朱那團——靈光碑文內(nèi)容解析

相信大家都正在拼命肝或者已經(jīng)完成了新出的地圖和世界任務啦。這次的世界任務跟沙漠中的那伽朱那團(下面簡稱「矯論團」)緊密相關。先不討論這次的花靈與矯論團的故事,讓我們先從其中一個小細節(jié)談起。 在這次世界任務中,「矯論團」的成員索希請求旅行者幫助進行「靈光碑文」的解謎研究。在費盡心思找到四個碎片后,歸位至碑文處則發(fā)現(xiàn),碑文的文字亮了起來?!?
(閃閃發(fā)光的碑文字符) 從這里面可以看出撰寫字體為須彌雨林文。 (畢竟矯論團的部分創(chuàng)始人出自雨林,而且也是500年前,用雨林文很正常~( ̄▽ ̄~)~)
——出自原神UP主-圖研所「提瓦特現(xiàn)行文字對照表」 根據(jù)知論派UP們提供的對照表,可以翻譯為以下內(nèi)容:
anirodham
anutpadam
anucchedam
asasvatam
這并不是米忽悠亂寫的字符,實際上出自于龍樹菩薩(Nagarjuna,那伽朱那)所著《中論》卷首的「八不偈」前半段。 (原文如下)↓
八不偈為《中論》大旨: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故偈頌曰:
anirodham anutpādam
不滅亦不起 不生亦不滅
anucchedam a?ā?vatam
不斷亦不?!?不常亦不斷
anekārtham anānārtham
非一非種種 不一亦不異
anāgamam anirgamam
不來亦不去 不來亦不出
——龍樹 「中論」
要想了解為何米哈游會使用這段文案作為靈光碑文的內(nèi)容,還得先看看
「靈光碑文」的原文內(nèi)容和「矯論團」的原型
。
研究原神歷史學一定要先
看原文,看原文
?(ˉ?ˉ?)
①靈光碑文(Khvarena Monument Iscription)
...藉著
甘露
與
靈光
的偉力,吾等已熄滅倒映魔天的幻影...
...With the power of
Amrita
and
Khvarena
,we have extinguished the phantoms mirroring the bedeviled sky...
...贊頌光中善靈,贊頌
荼訶
護持,使大業(yè)得以成就...
...Praise be the spirits of the light,praise be the protection of the
Dahri
!It is thanks to them thay our grand cause has come to fruition...
...
靈光
無始無終
,
甘露
不生不滅
,然亦須祭禱維持其潔凈...
...The
Khvarena
is
without beginning or end
,the
Amrita
is
neither created nor destroyed
,but must be kept pure through ritual prayer...
...故碑銘于此,希冀后來之人,勇猛精進,無得懈怠...
...Let the iscription here serve as a warning. All who come after,be diligent and barve,fall not to decadence and neglect...
(經(jīng)過謹慎的對比,中英版本所表達意思大致相同) 碑文內(nèi)容用于紀念「矯論團」的初代學者與荼訶勇士一同對抗坎瑞亞災變(特指五百年前出現(xiàn)在該地的「黑淵污穢」)的偉大事業(yè),并警示后人繼續(xù)堅持與其作斗爭。
其中甘露與靈光都代表著樹王獻出自己生命而創(chuàng)造的花靈一族,「無始無終,不生不滅」即是這個物種的特性。
②「那伽朱那團」(Nagarjuna,詞源梵語) 那伽朱那原型取自于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活躍于約公元150年-公元250年) 著名的大乘佛教論師,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他首先開創(chuàng)空性的中觀學說,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他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chuàng)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與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稱號。 龍樹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僅次于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而且這個碑文所使用的文案也出自與龍樹的《中論》。
另外碑文旁邊的四個石頭分別寫的是須彌雨林文的「D、S、M、N」。這同樣也不是米哈游瞎寫的,從左到右,四個字母分別代表的是:
Dukka——苦
Samudya——集
Nirodha——滅 Marga——道 「苦集滅道」也是佛教用語,亦名「四諦」。
苦為生老病死,集為召集苦的原因,滅為滅惑業(yè)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完全解脫實現(xiàn)涅槃境界的正道。被廣泛使用于多個佛教典籍,也用在龍樹所寫的《觀四諦品》中。
其中有一段挺有趣的(?>?<)☆
《觀四諦品》的“三是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是全書中心思想的概括。
(很難不聯(lián)想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這位比較有名的旅行者)~( ̄▽ ̄~)~
綜上,碑文所述的意思是標志著花靈這個物種的「不生不滅」,與人類之間「不常不斷」的聯(lián)系。
就寫到這里啦(?ó﹏ò?)。這次也算是臨時寫作,如果真的愿意專門查這個,其實很快就可以發(fā)出來,當時忙著收集那伽朱那團的信息和文案(用于添加到「須彌教令院」第一版中),加上楠希自己還得肝地圖,忙活到晚上12點才做完主要任務,下午才注意到相關文字進行的破譯,有點累(>﹏<)。
不多說啦,希望大家能多長長見識啦。楠希也在忙著撰寫新的考據(jù)內(nèi)容,估計這個月就可以發(fā)布,還請大家盡情期待啦(?>?<)☆
楠希
202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