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國語配音的歪門邪道?深度解析“中配”方言的真正問題所在!

看了UP的視頻,有感而發(fā)幾句。
首先UP是從影視劇觀影體驗的角度來闡述的觀點,我不準備深入的探討這個角度。
純當看了UP的視頻,有一些其他角度的“感受”想要分享一下。
針對你視頻中所推薦的“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這種,我個人來說其實比較是反感的。
是反感有人說普通話帶口音嗎?不,我就是反感UP主的這份“推薦”。
如果一個角色是“普通話不標準”的角色,該這么配音嗎?該。
如果是因為配這種“鄉(xiāng)音”,讓影視劇感官更好,讓大家更容易“理解”和“觀影”,該這么配音嗎?不該。
下面解釋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呢,UP自己是山東人,大概是你的鄉(xiāng)音跟北方官話措辭和語序上相似程度比起西南官話這種要近得多,所以感受并不明顯。
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在外地的,常年說普通話,說家鄉(xiāng)話的時間已經(jīng)很少了,即使有口音也很輕微了。
那么有個問題使用北方官話的人群大概意識不到的就是,
拿我的“鄉(xiāng)音”西南官話舉例,其實即使影視劇里所謂的“四川話”配音,基本上已經(jīng)屬于“四川口音的普通話”了,因為措辭語序語言邏輯完全就是普通話的臺詞,只是用四川話念出來而已。
這種情況就類似于,很多國產(chǎn)影視劇的臺詞腳本,嘴上說的是中文,但語言邏輯是歐美的。同理動漫里,嘴上說中文,臺詞語言邏輯是日本的這種情況一樣。
看到這里的年輕人回想一下,可能有許多人過年回老家,嘴上說的是“鄉(xiāng)音”,但其實只是普通話換了一個聲調(diào)而已。如果遇到老一輩的親戚,可能還會遇到他說的有些話聽不懂的情況。這種真的能被稱之為“方言”嗎?
從語言的角度來說,UP以“這樣感官更佳,是更優(yōu)的配音?!边@樣的理由把“方言普通話化”定義為“好”,合適嗎?至少從我個人角度,在這個點上,我的“感官”一點都不好。我不喜歡也不期望這種觀點是成為主流,也不喜歡UP在輸出這種觀點。它可以是不同的觀點,但我情感上不希望他是個“更好的”觀點。
當然,我不是說UP“不能”輸出這種觀點,雖然說事物都在不停的改變和發(fā)展,語言也是。一項改變既然有推力,當然也有阻力,只是恰好在這一個點上,我的立場跟UP相反。
最后說句題外話,拿四川話舉例,無論是不是四川人,應(yīng)該都聽過周圍的四川朋友用“錘子”這個詞來表達“否定”。但其實呢,這個詞不僅僅是個語氣詞。本意是男性生殖器。如果你把
“你說個錘子”橫向類比到北方話“你說個[doge]”,是不是一目了然。 同理,很多各種各樣的詞,現(xiàn)實中的年輕人幾乎很少用到,或者說,完全不知道。某些語言就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消亡了。
至于影視劇要不要真做到用最“正”的方言來配音這個程度,那就是另一個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