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花3000塊,給我的微信頭像開光

互聯網時代,迷信一直都沒有消失
互聯網造神的速度也堪比5G網速
從轉發(fā)魚形錦鯉
再到轉發(fā)人形錦鯉
“轉發(fā)這個信小呆,下半生都不用工作了”
“轉發(fā)這個楊超越,不用努力也會得滿分”
一到大型考試的時候
我們就能看到各樣的錦鯉開始刷屏泛濫
甚至在程序員的辦公室,也搞起了迷信, 雍正就因為專治八阿哥(BUG)而被掛在程序員辦公區(qū)。
作為許多互聯網公司的命脈,服務器的穩(wěn)定是重中之重,因此服務器開光也成了重要一環(huán)。為了達到預期效果,他們有的就直接抬著服務器去寺廟進行開光,并由程序員全程護送,簡稱原產地直供,更安全。

其實傳統(tǒng)的算命生意也在與時俱進,大仙們早已在互聯網時代混的更加風生水起了。例如前段時間落馬的自媒體「神棍局」,微博和淘寶等平臺上扎堆的在線占卜看相的商家,甚至上海的靜安寺也推出了祈福小程序,微信掃碼,人們即可自助請香。
閨女,把頭像換了,用貓與你的老鼠屬相相克。
兒子,不要用別人的臉做頭像,這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崽崽,快換頭像......
曾有一位網友吐槽說,她的媽媽花了3000塊,在寺廟給她求了一個微信頭像,據說換上之后能帶來好運,而且還附贈了一個有幸運數字的電話號碼,真是良心商家啊。在互聯網算命時代,真的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

為什么在知識縱橫的互聯網時代,迷信依舊存在呢?而且迷信似乎還有了更大的傳播平臺,去年刷屏的信小呆、楊超越、王思聰就是很好的證明?!?南方周末》記者方可成曾在《拜錦鯉教》一文中解釋說,這是因為科學和理性都無法讓我們獲得對生活的完全控制感。
可能是現實世界我們過于焦慮,處在一個對自身前途未知的狀態(tài),于是我們希望通過某種寄托,以獲得內心安寧與希望,甚至現實世界的轉運和拯救。
但是現實世界不就是因為未知,才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嗎?我們不要提前背上對未來的擔憂,負重前行,而是要把精力和心思放在當前要做好的事,全力以赴就可以了!
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最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是,“把自己的擔心、不安都交給錦鯉,我們只管努力向前就好”。與其花3000塊錢給微信頭像開光,不如給辛苦付出的自己多買些好吃的!努力提升自我,比花多少錢給微信開光都有用。
努力,好運自然會降臨。

關注我,福利和干貨,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