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三萬里》片尾彩蛋,李白和高適遙相呼應(yīng)惺惺相惜的一生!
《長安三萬里》中的古詩人,結(jié)局揭秘
作為近日熱映的電影,《長安三萬里》在許多觀眾心中占據(jù)了不小的位置。除了劇情感人之外,也因為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古詩文,成為不少文化追尋者必看之作。那么在這部電影中,究竟有哪些著名的古詩人出鏡呢?
首先,《長安三萬里》中出現(xiàn)了許多知名的古詩文大師,包括王之渙、李白、陳子昂、杜甫等等。他們或是在電影中做客演,或是作為背景,讓觀眾感受到了一種穿越時空的文化氣息。特別是“千古良心”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在電影中被頻繁提及,并配以壯美的畫面,讓人耳目一新。
同時,在影片結(jié)尾的字幕中,還附有著名詩人的名字和詩句。這其中既有大家熟知的作品,也有不少默默無聞的佳句。這一安排不僅令觀眾對于古詩文的了解更深入,同時也為影片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

《長安三萬里》片尾彩蛋,“千年遙望”大唐卷軸徐徐展開,多種方言齊誦千古名篇。

不過隨著片尾字幕出現(xiàn),我們才發(fā)現(xiàn) 原來電影真正的片尾彩蛋是 羅大佑演唱的同名歌曲《長安三萬里》!

電影片名《長安三萬里》其實取自明代陳子龍《從軍行》中的詩句:“夢到長安三萬里,海風(fēng)吹斷磧西頭”。
“長安”代表的是大唐詩人追求的理想之地,而“三萬里”則是大唐詩人們和理想之間的距離!
電影講述了安史之亂爆發(fā)數(shù)年后,吐蕃大軍入侵西南,大唐節(jié)度使高適困守孤城,向監(jiān)軍太監(jiān)回憶起自己與李白幾十年來從相識到相知,兩人的愛恨情仇!
《長安三萬里》巧妙就巧妙在用高適和李白的關(guān)系作為引子,引出杜甫、王維等我們熟知的大唐人物,然后通過這些人物的來往歷程 勾勒出大唐的巔峰與衰敗的歷史變遷!

電影的主角是被稱為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高適。史書中記載高適的前半生窮困潦倒,五十歲以后,因安史之亂嶄露頭角,才取得功名!
高適和李白第一次相遇是在兩人二十歲出頭。高適的祖上有點名望,但是如今已經(jīng)家道中落,好在高適習(xí)得一身好槍法,在高適前往長安追求功名的路上和李白不打不相識,你教我舞槍,我教你相撲,兩人一見如故結(jié)為好友。

李白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是在唐朝 再有錢商人也是下等人,永遠(yuǎn)不可以參加科舉。
雖然可以走被舉薦這條捷徑,但是說到底依然是出身問題,縱然才華橫溢,李白依然被拒之門外!
黃鶴樓,年少輕狂的李白本想題詩一首,但是當(dāng)他看到崔顥的《黃鶴樓》后大受震撼 投筆而去。
雖然多年后李白重回故地:“惟見長江天際流”,不過在我看來依然不如崔顥的這首七律,要說李白真正能和《黃鶴樓》媲美的還得是《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和高適許下一年之約,在揚州再續(xù)前緣,而高適則繼續(xù)前往長安追夢。
跟隨著高適的腳步進入岐王府。我們見證了 宴會上佛系美男王維 以一曲《郁輪袍》打動玉真公主!

在王維被一群侍女推進房間換衣服時,高適和年幼的高干子弟杜甫躲進了舞獅的獅頭里偷看。其實這也暗指了之后王維經(jīng)歷的“黃獅子舞事件”被貶官的人生劫難。

至于高適,宴會上 以上陣殺敵的高家槍法換來了玉真公主的一句“有點害怕”。
赴一年之約,高適來到揚州再見李白。李白帶著他前往裴將軍家赴宴,門口見到瘋瘋癲癲的張旭看了吳道子作畫悟道了。
李白告訴高適,裴家的裴旻劍舞和張旭草書并稱大唐雙絕!其實在歷史中并不是大唐雙絕,而是唐代三絕,還有一絕正是:李白詩歌!這也是后來唐文宗向全國詔書御封的。
瘦西湖橋,女扮男裝的裴十二和高適的劍槍對決著實精彩。裴十二是個才女,他繼承了裴家的所有劍法精髓,卻因為是女兒身空有才華無處施展。她和舞姬的惺惺相惜,同樣舞跳的再好也只能是賣笑搏權(quán)貴一樂,或許這是兩個被時代束縛的女性才能互相理解吧!

我們的主角高適也是在和裴十二的對決敗下陣來后得到了人物成長,原本口吃的毛病好了,決定臥薪嘗膽,后來在邊塞以自己的見聞作出了:
“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燕歌行》這種千古傳誦的名篇!

至于李白,被玉真公主賞識,加上賀知章的推薦,43歲那年被召進宮供奉翰林。飛黃騰達功成名就的李白當(dāng)然不會忘記自己幾十年的好友高適,一封“速來長安找我,速速速”的書信讓高適再次來到了長安。
再次跟隨高適的腳步,我們見證了李白人生最輝煌的時期:胡姬跳舞助興,李白和一眾詩人在一根平衡木上飲酒作詩,作不出來的就會掉進下面的酒池作為懲罰!
長大后的杜甫再次登場,杜甫絕對稱得上李白的頭號迷弟,有記載李白走到哪兒都是由杜甫買單,而且杜甫一生還寫了12首和李白有關(guān)的詩。
至于 和李白一樣 同樣是被玉真公主看上的男人王維,見到李白在開派對匆忙離場,這也對應(yīng)了歷史中描述的那樣 李白在長安開了那么多場派對,王維從來沒有參加;王維也開了不少演唱會,同樣沒有李白的身影。兩位頂級詩人雖混同一個圈子,卻老死不相往來。

李白狂放灑脫,恣意快活,不拘小節(jié)的性格的確和王維格格不入,不過同樣性格內(nèi)斂的高適卻和性格截然相反的李白成了摯友!
但是當(dāng)收到李白的信才來到長安的高適見到李白后,喝的醉醺醺的李白卻問他:“你為啥突然來長安了?”的確有傷到高適的心。

其實李白的性格是不適合官場的,李白作為歷史上公認(rèn)的政治小白,在長安短短兩年 就做出了令高力士脫靴,讓貴妃斟酒等一系列荒唐事,于是李白就這么被玄宗賜金放還了。
于是職場失意的李白帶著小迷弟杜甫再次找到了高適,原來仕途失意的李白決定走上修仙之道!隨著一首《將進酒》將整部電影的氣氛烘托到最高潮!
李白和一眾詩人酒后踏水駕鶴升天,撥云見霧眾人飛進天宮,和玉皇大帝舉杯暢飲!一幅一幅夢幻的景象撲面而來,見到這一幕的大家無不發(fā)出驚嘆之聲!
回歸現(xiàn)實,高適和李白告別,他將要赴十年之約,放下身段前往哥舒翰帳下 當(dāng)將帥身邊的掌書記。
隨著安史之亂爆發(fā),天下大亂。高適屢建軍功 被提拔為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

??但是原本在廬山隱居的李白卻成為了永王的幕僚,期間李白還寫出了傳世的《永王東巡歌》組詩十一首。
此時的李白已經(jīng)走到了高適的對立面,當(dāng)永王被高適鎮(zhèn)壓,李白淪為階下囚。
世人都知道高適和李白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以高適此刻的身份根本沒辦法救他,于是暗書郭子儀才救下了李白。
最終李白被貶夜郎,在途中遇大赦,還寫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钡臅缡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