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想的影響


思想 ,一般也稱“觀念”,但我認為思想和觀念的并不完全相同,思想高于觀念的所屬范圍,思想所涵蓋的內(nèi)容更廣,更豐富。中國文字是從象形文字演化而來,思想從象形角度來分析,就是所思、所見、所做的綜合作用,最后形成了一種獨立于社會,以及其他個體的認識,而這種認識又會反作用于一個人的生活,影響一個人的抉擇,最終也會因思想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而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也是基于思想作用于個體所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言談,本質(zhì)上無論是道德修養(yǎng),還是為人處世,其實都是在評價一個人的思想。
一個人從記事起,也就是說有了對世界的感知和基本的認識開始,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這也是一個人思想的建立初期。應該說是一個重要的階段,在個人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認識世界的方式,沒有探索到一個正確并且適應于自己的感知方式,那么初期的思想意識的建立將會在以后的十幾年的時間里一直影響著一個人的發(fā)展,也就是到了高中階段,有的人晚一點會到大學階段,這也就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環(huán)境,學習成績卻有巨大差異,有的人進了名校,有的人進入二流三流學校,也有的人無學可上,被迫在外打工。
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就是思想初期建立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一個家庭的環(huán)境所決定,這也是為什么前幾年前,網(wǎng)絡上《寒門再難出貴子》這篇文章受到很多人追捧的原因,因為大部分人認為,二十多歲的時候,也就在大學階段,或者說是大學畢業(yè)之后這個時期,如果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就很難再有任何成績,也很難再達到同齡人的高度。對于這樣的觀點,我是不贊同,因為這只思想建立初期的影響,并不能因此而斷定一個人的人生高度。
思想建立初期的影響只能到大學畢業(yè)之后,甚至有的人在大學階段,通過自我的認識,不斷的分析和實踐,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屬于的系統(tǒng)方法,也就是已經(jīng)擺脫家庭因素的影響。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有的人看似平平,畢業(yè)后人生突飛猛進,讓人驚訝又羨慕,這一階段,有人來的早,有人來的晚,一方面取決于個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要看個人的悟性。
說到悟性,不得不說小學時代老師要求背誦的文章,雖然當時并不理解,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有一天就會瞬間頓悟,其實這個和佛家所講的頓悟有一點點的相似,所以不得不說積累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達到一定的量,思想才會發(fā)生質(zhì)的改變,才會找到自己獨立的思想方法,形成獨立的思考能力。
過了二十多歲,接近三十歲的時候,大部分人會停止腳步,也就是說思想達到了一個高度,但已經(jīng)停止攀升,其中有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照顧父母,諸如此類的因素,占據(jù)了一個人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很難再有時間獨自安心思考的機會,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部分在三十歲左右的時候,人生基本就能看到八十歲的樣子了。還有一部分人,仍然會抽出時間思考,分析,學習新知識,這一部分人的人生會在四十多歲的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之后其中一部分人會因為家庭原因,個人原因,也有的滿足于現(xiàn)狀,止步于此,只有極少數(shù)的的人會一直繼續(xù)學習,思考,不斷達到更高的高度,就是活到老學到老那種人了。
至于為什么沒有五十歲或者六十歲出現(xiàn)新的高度,這樣的情況會有出現(xiàn),也只有極少數(shù)的人會在沉寂一段時間以后,繼續(xù)學習新的知識,并加以思考,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肯德基的創(chuàng)始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及七十多歲老太太發(fā)表處女作品,但要達到這樣的成就,就需要付出非常人般的努力和勤奮,還要克服種種困難,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
思想的作用只有在重大在抉擇時,人們才能看到思想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而日常生活中,思想是附著于日常的行為作用的,我們的行為言談,都是思想作用形成的一種慣性記憶。思想對于人的一生的影響極其重要,思想的高度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一個人的一生經(jīng)歷都是思想的影響,最后按時間疊加而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