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 MIMO的校準和評估假設
MIMO校準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1階段:校準可用于檢查信道模型和基本波束賦形行為,例如:通過查看SNR/SINR分布
第2階段:建立基線。校準可用于檢查鏈路/系統(tǒng)級性能,例如:通過查看BLER和頻譜效率
第3階段:校準可用于檢查UE移動/旋轉(zhuǎn)/阻塞
本文進一步闡明了第一階段校準的假設,然后闡述了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校準的假設。
第1階段校準
#1鏈路級接收信噪比
接收信噪比w/波束賦形在信噪比=0dB時的CDF,接收機信噪比采用鏈路級校準的度量。這里強調(diào),該接收SNR對應于具有線性平均的所有子載波和OFDM符號上的接收SNR。為了覆蓋不同的平移角度設置,需要進行大量的下降。
#2室內(nèi)熱點波束的方向
MIMO校準應遵循室內(nèi)熱點中天線放置的12個站點中的1個,該選項已在MIMO校準摘要中提到。這些面板天線放置的孔與天花板垂直,而不是與天花板平行。在這種情況下,垂直于地面的傳統(tǒng)天線陣列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90度,并安裝在天花板上,以校準布局。這意味著,根據(jù)圖1放置陣列的“垂直側(cè)”(即“M”)和(“水平側(cè)”(即“N”)。
一個TRP-TXRU的整個選擇性波束應覆蓋整個半球,然后選擇一個具有適當孔徑的波束。根據(jù)室內(nèi)場景的天線布置,建議波束方向在方位角[0,180]以內(nèi),天頂處的方向應根據(jù)上述天線陣列的放置,而不是方位域的[-180,180]度和天頂域的[90,180]度。

第二階段校準
#1信道模型
在第1階段,CDL-A和CDL-B信道都經(jīng)過校準。為了加速第2階段的校準,建議一個CDL信道足以進行校準。CDL-A和CDL-B對應不同的場景。CDL-A的主信道方向較少(如室內(nèi)),而CDL-B的主信道方向較多(如UMi)。建議校準CDL-B。與信道模型相關的其他參數(shù)與第一階段校準相同。
#2波束掃描和選擇
將波束掃描引入LLS的第二階段校準中,對于時變快衰落信道(如多普勒頻移)的校準及其對波束選擇的影響是必要的。更具體地說,不是同時確定波束,而是應以更真實的方式(例如,幾個OFDM符號)對波束測量進行建模。在不喪失一般性的情況下,任何TX和RX波束對的典型窮舉掃頻可以如下圖2所示使用。通過在所有子載波上最大化接收信號功率來選擇波束對。

例如,根據(jù)表1,過采樣因子=2的TRP和UE波束數(shù)為X=(4*2)*(8*2)=128,Y=(2*2)*(4*2)=32,窮舉掃描時探測波束對數(shù)為X*Y=4096;
#3其他參數(shù)
根據(jù)第1階段校準假設,下表1總結(jié)了第2階段鏈路級校準的其他參數(shù)。應該強調(diào)的是,第2階段校準的指標是BLER,波束賦形增益作為SNR的函數(shù),范圍從-20 dB到0dB,其中選擇固定LTE MCS=1。

第三階段演進
為了檢查UE的移動/旋轉(zhuǎn)/阻塞,第3階段校準是在SLS校準中添加一些附加功能。第2階段校準的這些假設和指標被用作第3階段校準的基線。同時,考慮到用于第2階段校準的相同假設,可以相應地簡化校準場景,例如僅選擇一個場景:城市宏站(載波頻率30G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