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講傳習錄】王陽明心學 全150集 第18集 徐愛錄八 道心人心同一心,天

p18 徐愛錄八 道心人心同一心,天理人欲不并立。
我們先看徐愛錄的第八節(jié),39頁。
徐愛問
拿出了朱熹對《中庸》所做的一個解釋,‘道心常為一身之主,
而人心每聽命’ 在這句話里面,朱熹把道心和人心區(qū)分開了,
那么要讓人心去聽命于什么?道心。先不看陽明先生的回答,你們
講如何回答。先想一想上次講的王陽明是誰?儒家中的慧能。
王陽明能同意朱熹把人心和道心區(qū)分開嗎?
什么叫悟,按照禪宗的說法,按照朱熹的學說,人心要聽命于道心,
假如你要不斷地克制你的妄念,你根本沒悟。
你要克制要施加力量,當然現(xiàn)在許多人學佛第一步守戒了,
守戒那就是克制了。這樣的功夫用了很久,卻未見真實的效果。
只是徒具其形。
所以慧能禪宗對戒有另一種說法,不是戒酒戒肉,那么照理,
王德峰現(xiàn)在戒煙是吧,要克制,把自己的心當敵人來對付,
這是不對的。禪宗講戒是什么?平等。
平等就是戒,永不輕視他人。這是根本的戒。你戒了酒戒了煙,
戒了什么,如果一講起某人就起了輕視之心,那么你們戒都白戒了吧。
酒肉盡可穿腸過,心是平等的。這是根本。
朱熹區(qū)分道心和人心,要讓人心去聽命于道心。
王陽明反對這種區(qū)分。
禪宗講的戒:平等,永不輕視他人,這是根本的戒。
道家思想:人為的東西叫做 “偽”
沒有把人的東西放進去的,那叫什么?道心;
把人為的東西放進去的那叫什么?人心;
程頤的看法:
把人心只看成是欲望,把道心看成是天理。
王陽明的看法: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此心只是一個心,正與不正之差別了。用其不正為人心,
用其正即是道心,正與不正之差別。
我們看到這個道心與人心應該是不二。
不能二了,一分為二,然后誰主宰誰是吧?
拿道心去主宰那人心。陽明先生回答的一定是“然心一也,
未雜與人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
程子謂:‘人心即人欲,道心即天理。’ 這說話是把他分開來了是吧,
若是像,此話看上去分開來的叫分析,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分析研究。
分,析拆開來,而意實得之。這話看你怎么領會。
今曰 ’道心為主而人心聽命‘ 這是朱熹的話了,是二心也。
‘天理’ ‘人欲’ 不并立。 安有 ‘ 天理 ’ 為主, ‘人欲’又從而聽命者?’
想不通。許多人讀到這里覺得還是應該朱子有道理。
怎么好說天理人欲不分開來呢?
我們說一個簡單的道理,人欲之欲跟動物之欲有差別乎?
比方說獅子有一個胃,我們?nèi)艘灿幸粋€胃。胃饑餓了要吃,
這叫食欲,似乎無差別。假如無差別我們的食欲就不能叫人欲,
叫動物的欲。那么動物的欲滿足了也就滿足了,沒有其他。
獅子吃飽了就跟它的食物羚羊一起散步了。
人不這樣,吃飽了還得占有羚羊,我們在私有財產(chǎn)這件事情上
似乎是什么?無窮無盡的需要。這就是心起了作用了。
心把自然的欲望帶到了什么?社會關系中去了。
記住這句話:什么叫人欲?把自然的欲望帶到人與人的關系中去了,
那叫人欲來了。然后叫人欲橫流。
動物的欲如何橫流得了?
貧窮的感覺絕不是自然的感覺,大自然對我們的物種所規(guī)定的需要
是非常有限的,大概每天幾杯水,幾塊面包,足矣。
有一個洞穴可以躲在哪里可以避開風雨也就可以了。
何必綾羅綢緞的穿衣呢?
大自然沒要我們?nèi)ゾc羅綢緞吧?要金玉滿鑲。大自然給我們這種欲望嗎?
沒有。貧窮的感覺是社會性的感覺。
天下無電視機的時候,你本心中需要電視機嗎?
那個自然心又電視機這件事情嗎?沒有的。
按照自然的尺度,我們要電視機干嘛?
但是社會上有了電視機偏偏你沒有,你覺得窮啊,那就窮了。
貧窮的感覺是社會感覺。沒飯吃要死了,這不叫貧窮的感覺。
這叫動物一樣掙扎在生死線上,這跟貧窮有什么關系?
因為貧窮而想要吃兔子,人之欲也。非動物之欲也。
人之欲是不是人心吧欲望提到了社會層面。這就是人欲。
此心跟那個道心有二嗎?沒有,就看你怎么用。
用其不正為人心,用其正即是道心。
比方說你安貧樂道可以吧?
人家腰纏萬貫,我囊中羞澀。我仍然可以活得好好的。
有什么不可以,那叫道心了。
人家腰纏萬貫,我要腰纏千萬貫才行,那叫人心了。
此心還是一個心,只看得其正與否。
如此看來這一段明了了。不是硬要我們的人欲去服從天理。
在人欲中還它一個理。你看電視機我也想看,這沒什么錯。
否則我就被開除出社會共同體了。沒什么錯。
但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是求在外者也,孟子講人生總有求,兩類:一類叫“求則得之,
舍則舍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還有一類求叫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
求和不求與得到?jīng)]關系,這種求的對象是什么?在外者也。
兩種求是吧。
道心與人心是同一個心,人欲里邊有道心的,因為是人的需要,
而不是動物的需求。天理人欲不并立。因此沒有什么主從之分。
正因為如此,我們就從我們的人欲中去領會天理吧。而不是在
人欲之外去領會一個在天邊的天理。人欲中自有天理的。
然后你領會了它,你得正,得其正。這人欲就成了什么?道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