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游記
三月五日游記 好久沒有用筆尖記錄生活了,再次提筆竟也有些生疏,對于寫出游日記這件事源自于對生活的一些看法,近來總會感覺到生活中的許多趣事用照片留存缺少了許多細節(jié),隨著年歲的增加,能夠記全的細節(jié)貌似也漸漸少了許多,當時出游時的不經意,不刻意,在往后歲月的回憶中想來也會是十分俏皮,雖然發(fā)生的故事在照片上也能勾勒出大概,但細節(jié)總會被揉碎在時光里,以此次出游始,往后出游均會留下一篇出游日志,記錄那些難以割舍的回憶。 很顯然,我能出校探險,那肯定是又到了快樂的周末,可以無拘無束的出校闖蕩北平啦,不知怎的潛意識中發(fā)覺自己越來越喜歡北京這座城市了,在北京過生活感覺真的會很愜意,每周總可以找些地方去打發(fā)自己慵懶的時間,如果留在北京不是為了生計的話,那北京真的是我心中比較理想的城市了,可惜此生未入北平輪,下次爭取定做帝都人,那就趁著自己還在北京,在這座古城踏下更多屬于自己的足跡,留下更多專屬于帝都的回憶吧。 談及自己每次出去游玩的目的地,縱是繞不開率性而為四個大字的,隨意挑選一個地方,到了之后,再肆意敲定下一個目的地,有時候半天能有八個路線,哈哈哈,這也許可能也大概是自己喜歡走路,勇敢無畏,不怕困難的優(yōu)秀品質使然,這不今天的行程就完美契合上述的四個大字,八條路線。頭一天晚上想著去爬山,選定了離得不遠的西山,當天早上覺得爬山只可能用半天的時間,再加上近來朋友圈有去武漢園博園,有去重慶園博園的,這不北京園博園離得也不遠,我也去瞧瞧,就又加了個北京園博園,目標是上午園博園,下午爬西山,等著我轉了兩趟地鐵,坐了一趟公交,在公交上聽到有人議論園林博物館有意思,由于之前翻開過北京的博物館,對這個名字也有點印象,在我以后的出行目錄上,就高德隨手查了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誘惑可不小,這不挨著園博園嘛,本著物盡其用,來都來了,一次游兩也不過分,就又把園林博物館列入了今日出行目錄。 園林博物館在園博園六號門的后面幾站,就在園林博物館下了車,進了博物館,看了一下館內地圖,我又要感慨了,北京的博物館怎么一個比一個大,這游完了博物館和園博園,還能趕回去爬山嘛,心里面開始存疑了,還是在忐忑中開始了逛園子,進了博物館看到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生充當志愿者講解員,湊近聽了一聽,不是移動的復讀機,而是加入了自己感情的講解,頓時對這個小朋友十分佩服,膽識過人,園林博物館,首先還得是咱中國古典園林,所以最先去了中國古典園林展,在中國古典園林展中看到了許多腦中熟悉的地方,也浮現(xiàn)出無數(shù)曾經的回憶,感覺很微妙,自己去過的地方,再看點史料與解說,總有股莫名其妙的親切感撲面而來,在古典展中看到了常州止園的模型,瞧了很久,在止園模型旁佇立了半天,突然有種想住進去的感覺,忍不住感慨古代有錢真任性,生活過得是真奢侈,一個大家族住在這樣一個園子里是真的很幸福,不禁感慨中國家族觀真的很了不起,可惜現(xiàn)在這樣的場景見不到了,在古典園林展后半段中看到了五岳模型,一位父親對他女兒說,你去過幾個,女兒良久回了一句都沒去過,那位父親說沒事,以后我們都去,瞬間感覺到了一股暖流,本來還想加入到其中說一句,我還差兩個就集全五岳,但女孩父親的那句我們都去讓我按捺住了說話的沖動,我想這個小女孩一定能有一個美好而難忘的童年,在古典園林館內轉悠了半天,學到了不少中國園林方面的知識,后來還去了世界園林展,總感覺不是很喜歡,個人還是更喜歡我國山水格局式的園林,融情于景,移步換景,道法自然,人造似天降,造物于無形,巧奪似天工,西方的園林總感覺有股來自血脈的抗拒,看了很多個展廳,唯獨對一對父子印象深刻,小朋友指著電梯問為啥要有電梯,孩子父親說到殘疾人也有追求生活的權利時,我很感慨,在這樣環(huán)境下教育出的未來青年的未來真的很值得期待,博物館準備出來時,看到了一個中國女性服飾走秀,不得不感慨一句組織的那位阿姨真的是氣質優(yōu)秀到不行,一眼出眾,在那位組織者的帶領下淺看了一下她們的優(yōu)秀,意義非凡,出博物館后為了萬無一失,特意在小紅書看了一下園博園和園林博物館一共要逛多久,看到有小伙伴花了一天,簡直不敢相信,直接炸裂,網(wǎng)上說園博園超級大,遂又查了一下西山離園博園的距離,直接果斷放棄了今天爬山的想法。 既然不爬山了總得干點別的事情,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屬于知行合一了,在無意中開始縮放地圖,看看這周邊有些啥地方,在此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盧溝橋離得不遠,一個方向上,抱著這不正好都來了,坐車也都坐了這么久,這次不去,下次專程來一趟也太遠的想法,盧溝橋自然而然加入了我今日的旅行清單,在等待前往盧溝橋的公交時琢磨著這盧溝橋橫豎也就一座橋而已,應該要不了多長時間參觀,仔細端詳估計一小時也能解決所有問題,就繼續(xù)坐上公交去了盧溝橋,到了目的地又發(fā)現(xiàn)了新地方—宛平城,直接和盧溝橋連在一起,來之前沒想到宛平城竟然沒有被拆掉,在北京城墻都被拆掉的同時,宛平城竟然保留了下來,簡直不可思議,本著來都來了的思想,想著既然是歷史書上的宛平城,多多少少也不應該錯過,就又先去了宛平城內瞧了瞧,宛平城雖說不大,但下棋的大爺可還真不少,個個頗具閑情雅致,觀摩了一會兒,繼續(xù)踏上行程,在宛平城里面發(fā)現(xiàn)有個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館,所以依舊本著來都來了的思想,我直接沖了進去,有什么能夠阻擋一個共產黨員觀摩紅色景點呢,不過我的行程就是一次次在這種思想的帶領下漸漸走偏,紀念館的主題展是“偉大勝利,歷史貢獻”,展內有很多志愿者免費講解,聽了很多抗日史事,對抗日故事又了解了很多,聽到八女投江,趙一曼英勇就義這些耳熟能詳?shù)墓适聲r,內心也依舊會在心里對日軍多一絲痛恨,對烈士們更多一絲敬畏,看完了抗戰(zhàn)勝利全部史料,對于抗戰(zhàn)能夠取得勝利深感不易,在臺灣抗日展廳中看到臺灣同胞抗日中的一句“愿人人戰(zhàn)死而失臺,決不愿拱手而讓臺”觸動特別大,反觀臺當局現(xiàn)狀,也忍不住嘆息,臺當局的骨頭可能已經埋在了土地里,永遠沒有對外強硬的那一刻了,寧同室操戈以慰東瀛,亦不愿同仇敵愾走向復興,一股無可奈何的情緒涌上心頭,在悲憤交加中走出了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而后邁向了盧溝橋,漫步橋頭,回首往昔,八百年的盧溝橋抗住了日軍的炮轟,依舊能夠停留在永定河,是當年多少英烈死守的結果,盧溝成了英烈的埋骨之地,站在盧溝橋的盡頭,回首處看到了宛平城,抬頭處見到新公路,恍惚間,橋的開端連接了過去的他們,橋上是現(xiàn)在的我們,盡頭看到的是未來的華夏。 逛完宛平城又重新回到了園博園,從三號門進了園區(qū),也不打算逛完了,畢竟到園區(qū)的時候也已經不算很早了,園區(qū)內感覺很是冷清,與北京地鐵相比,這里明顯少了不少人氣,可能是春天還沒有到吧,園區(qū)的花都沒開,自然而然也就少了很多踏春賞花的人,進了園子就感受到園區(qū)的龐大了,小景點都相距遙遠,走了半天才看到一個景點,整個園子逛下來,總感覺園博園像是荒廢了似的,很多園區(qū)沒有人維護,略顯破敗之感,在一座城堡前看到了一對新婚夫妻在拍婚紗照,貌似溫度有點走低,也不知道他們冷不冷,我用手機拍了幾張,也算是沾沾他們的喜氣,后來走著走著走到了一個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地方,破敗的不行,半天走不出去,后來才搞清楚叫啥錦繡谷,處處不通也不知道最后怎么爬出來的,真的好慘,狼狽不堪,一個人頭都看不到,就像迷路了似的,要不是我有地圖,我還以為我到了什么犄角旮旯里爬不出去了,園博園的后半程實在是全程不停地在走路,花都沒開,也沒啥景,走馬觀花似的趕路,感覺來這個園博園就是為了走路來的,為了出園,還爬了一座小山,無數(shù)個臺階,走的我腳發(fā)軟,前面一個大哥估計和我一樣想趁著六點關門前出去,不停趕路,我跟在后面也是不停趕路,簡直是折磨,讓我回憶起了那天逛圓明園和頤和園的一天,觀景是為了趕路,后面唯一的念頭就是快點出園子,所幸成功在六點出了園子,結束了一天的行走。 又是一頓公交和地鐵,最終成功回到了宿舍,忍不住感慨,真是充實的一天,鍛煉了身體的同時,“移步換景”似的游完,雖說很累,但著實很享受這種狀態(tài),喜歡在北平城四處逛逛,喜歡瞎轉悠,總覺得這算是一周生活唯一的一點解壓劑,成功打卡中國園林博物館,盧溝橋,宛平城,北京園博園,也算是在北京又多留下了幾個腳印??,生活匆匆忙忙,總要出去闖一闖,日子無聊的時候,緊閉雙眸,不妨換一個地方,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與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