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能量,讓《悉達多》這本書來到了我的身邊?
是什么契機讓我拿起《悉達多》(一首印度的詩)這本書的呢?這個書名在別人推薦的書單中出現(xiàn)過,絲毫沒有引起我的注意,我沒有沖動想要去看它。但是,當我在圖書館尋找其他的書籍時,其他書籍不是被別人借走,就是沒有,而我此時只看到了《悉達多》這本書,于是,我順從了這種緣分,我拿起了這本書,開始拜讀。
喬達摩.悉達多原本是一個人的人名,但是在這本書中被拆分為兩個人。讀完之后,我無法定義這本書到底是哲學(xué)書還是佛學(xué)書,又或者是一本心理書?我迷茫了,我拜讀的過程中,我承認有些觀點,我并沒有完全懂,于是我又去看了很多解說。這真是一本深奧且具有智慧的書?。∥蚁氲任业搅?0歲或者40歲時,我還會去拜讀它,看看到那個時候,我是否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想法呢?

《悉達多》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人名,是黑塞筆下的主人公。整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悉達是如何和釋迦摩尼一樣,從一個普通人逐漸修煉成為佛陀的道路。
?悉達多出生在印度的婆羅門家族,要知道婆羅門在印度種族階級中是最高的種族階層,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他是一位妥妥的富二代,無論是財富還是樣貌,他在世俗社會中都是佼佼者。但是富裕的生活并沒有帶給他快樂,他的精神世界非常地空洞,他所思考的問題沒有人能夠給他答案,于是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去做苦行僧,做沙門,去修行。
?三年的苦行僧生活,讓他學(xué)會了三件事,思索、等待和齋戒。他想通過禁欲來讓自己達到一種無我的境界尋找到生活的真諦。這種衣不蔽體,乞討禁欲的修行之路直到他們遇到了喬達摩,他們才結(jié)束。

喬達摩被世人尊稱為佛陀,因為他有大智慧, 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希望成為他的弟子,受他的庇護。悉達多和他的朋友也不例外,三年的沙門生活,讓他們的探索之路出現(xiàn)了瓶頸,他們需要請教不同的老師,帶他們走向更高的精神領(lǐng)域,于是他們找到了喬達摩。悉達多和他的朋友聽完喬達摩的布道之后,他的朋友很快就被喬達摩所吸引,決定加入喬達摩的隊伍,成為他的弟子,追隨他。而悉達多卻沒有這樣做,因為他有疑問,他驕傲自大的覺得喬達摩的觀點有裂縫,有瑕疵,不能帶給他真正的大智慧,于是他決定獨自去尋找。

追求無我的悉達多沒有尋找到人生的大智慧,于是他不再壓抑自己的欲望,他想要找回真實的自我。于是他來到了城市,他開始決定從禁欲的精神世界邁向塵世的物質(zhì)世界,去物質(zhì)世界尋找人生的大智慧。來到物質(zhì)世界的悉達多,他遇到了兩位老師,一位是名妓卡瑪拉,一位是富商馬斯瓦密??ì斃瓗ьI(lǐng)悉達多通往了色欲之門,馬斯瓦密帶領(lǐng)悉達多通往了財富之門。在物質(zhì)世界里,悉達多一待就是二十年,可是有一天他突然醒悟,覺得這種生活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他開始痛苦,想要通過賭博,酗酒,過著糜爛的生活來讓自己解脫。他在這種生活中,漸漸地迷失了自己,開始想念之前自己做沙門的生活,想念當時內(nèi)心的寧靜。他越是這樣想,越是痛恨此時此刻的自己,于是他決定投河自盡,以此來讓自己得到真正的解脫。
自殺未遂的悉達多,迎來了他人生真正的開悟階段,他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一位船夫華蘇德瓦。在他的指引下,悉達多慢慢地領(lǐng)悟到他一直所追求的大智慧,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大智慧。

讀完整本書之后,我們會看到悉達多是如何一步步地尋找到自我的,他是如何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的一生其實和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我們剛剛開始也和他一樣孤傲自大的覺得自己是多么的與眾不同,可經(jīng)過世俗世界的誘惑,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欲望讓我們沉淪在此,而無法自拔。只有當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階段之后,我們才會幡然醒悟,原來所有的欲望都是我們尋找真正自我的羈絆,而或許有的人一生都不會有這種醒悟。
此刻,我也開始明白大家說的,只有真正的入世了才能出世,見過眾生相之后才能看到真實的自我。我們只有經(jīng)過感官、物質(zhì)和欲望世界的洗禮,我們才能超越自己,尋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阿特曼(靈魂)。
?

文中最讓我感觸深刻的一個體悟就是:智慧是不能傳授的,只有自己去經(jīng)歷,才能收獲屬于自己的大智慧。就好像我們的長輩總是會給我們很多忠告,希望我們能夠少走彎路,但是有用嗎?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真正經(jīng)歷了才能悟到其中的道理,別人傳授了很多智慧給我們,都沒有我們親自去經(jīng)歷一次來得有效果。
由外而內(nèi)學(xué)習到的是知識,而由內(nèi)而外悟到的則是智慧。智慧是別人教不會的,只能靠自己去悟。

世界的一切都是圓融統(tǒng)一,和諧統(tǒng)一的,關(guān)于這一點我還沒有參透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