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wěn)定,是給親人最好的愛
01?
我媽是個超級大嗓門,可以從早吼到晚的那種。為此,我沒少跟她拌過嘴。但我爸不同,每次任我媽吼得再大聲,他依然可以四兩撥千斤,臉帶微笑,輕聲回應。
其實不僅是對我媽,從小到大,我就沒聽我爸大聲說過話,更不要說發(fā)脾氣了。他性格內斂,喜歡安靜做事,和我們聊天的時候并不多,但只要開口,一定是和顏悅色的樣子,以至于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定我爸就是個沒脾氣的人。
可有一天,我這個從不發(fā)火的老爸卻突然發(fā)火了。
那天,我剛好和他一起外出用餐,碰上一個態(tài)度極差的老板,不僅點菜時愛理不理,還一直板著臉,對店里服務員各種呼喝。我正想著吃完飯趕緊結賬走人,沒想到我爸反而坐不住了,站起身對著老板就是一頓批評教育,愣是把對方說得啞口無言。
后來我問他,為什么這么生氣?還在氣頭上的他,氣憤地揮揮手,說實在看不得這個老板欺負店員的樣子。
我又問,那為什么在家里從來沒看過你這么大聲過?他停下腳步,轉身反問我:家是用來吵架的地方嗎?你媽那性格我太了解了,我讓一讓她,就能和和氣氣地過日子,不是很好嗎?
當然,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知道,原來我爸并非天生沒脾氣。
他只是一直在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把最好的脾氣,都留給了家人,這是不善言辭的他,表達愛意的一種方式。
我和我媽無疑都是幸福的,因為有我爸的用心呵護。他用自己的善意與溫情,默默為我們撐起了一片天,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什么是無條件的愛。
正如有句話所說:哪有天生的好脾氣,只有肯包容的心。
愛之深,則忍讓。每個努力保持情緒穩(wěn)定的大人,都是最懂愛的人。
02
其實,越是聰明的人,越會明白:習慣對家人發(fā)脾氣是種本能,懂得收斂,才是本事。
有段時間,同事小莊一直吵著要離婚,原因是覺得和她先生話不投機半句多,特別是有了孩子之后,更是容易一言不合就吵架。
在平時的工作中,小莊是一個挺好相處的姑娘,為人開朗,做事也勤快,大家都很喜歡她。但用她自己的話說,只要回到家里,看著收拾不完的家務和輔導不完的作業(yè),就忍不住心生煩躁,講話的語氣也會不自覺地變沖。
糟糕的是,她的先生和她一樣,也習慣把負責情緒帶回家。時間久了,針尖對麥芒,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這樣的爭吵一直持續(xù)到了去年。小莊的母親意外生病,需要住院治療,得知這個消息后,那個天天和她吵架的男人,卻二話不說擔起了責任,不僅在病床前細心照顧,還包攬了全部的醫(yī)療費用。
先生不計前嫌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小莊,她開始有意識地反省自己之前的言行,然后下定決心要做一個改變,就是在每天進家門前,扔掉壞情緒,只帶笑容回家。
有時,實在感覺情緒不佳了,她會先打開電視追劇,讓自己徹底放松下來,感覺平心靜氣后,再開口和家人聊天。而在她的影響下,先生的脾氣也有了許多好轉,變得越來越好說話。
現(xiàn)在的她,經(jīng)常同我感慨:
“以前總覺得家就是用來發(fā)泄情緒,流露真性情的地方,現(xiàn)在才知道,越是對待親近的人,越需要多一份用心?!?/p>
真是如此。
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渴望身邊有一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是人之常情。
但在此之前,你需要知道的是:所有情感的維系,都離不開穩(wěn)定的情緒。
有好情緒,才會有好生活。
事實上,每個人都難免有情緒不佳的時候,而決定一個家庭幸福與否的區(qū)別就在于:你是被情緒所掌控,還是你在掌控著情緒。前者只會讓家人心寒,而后者,才能為家人帶來溫暖。
03
很多時候,習慣對家人發(fā)脾氣的的人,都是因為習慣了被愛。
想起看過的一則泰國短片。
一個年輕的姑娘因為心情不好,和母親大吵了一頓之后,便決心離家出走??墒巧頍o分文的她很快就餓了,路過一個小吃店時,剛好被店主發(fā)現(xiàn)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店主二話不說就留住了她,還很快為她端上了一份完全符合她口味的炒飯。
姑娘很感激也很驚訝,問:你怎么知道我喜歡吃什么?店主拿出一張照片,告訴她,在她離家的這段時間里,她媽媽正在拿著照片到處找她。為了擔心女兒吃不到飯,在離開這家小吃店前,這位媽媽特地留下了錢,交代說,我女兒沒帶錢,如果你看到她經(jīng)過這里,記得幫我為她留一碗飯給她。
看著眼前熱氣騰騰的飯,姑娘瞬間淚如雨下。她終于想起,從小到大,母親是如何為自己做每一頓,又是如何辛苦地把自己養(yǎng)大,而自己回報給家人的,卻是各種的冷漠與壞脾氣。
這則視頻,有一個令人深思的名字,叫做《記得養(yǎng)育你的每一口飯》。
人總是如此,對于陌生人善意和幫助,都懂得感恩于心,而對于家人的付出,卻總是覺得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還會充滿厭煩。
我們很容易忽視自己身邊所擁有的親情,認為親人就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是注定要對自己好的那個人,然后便將自己最壞的脾氣,都留給了他們。
但其實,在這個世上,誰也沒有義務要對誰好,哪怕是至親之人。所有的包容和付出,都只是源于愛,源于對親情的珍視。
家是講愛的地方,可壞情緒,卻會像一把把無形的刀,傷及家人。在家里,只要有一個人放任自己的情緒失控,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家庭的氛圍。甚至,這種傷害和負能量還會代代相傳,形成難以愈合的原生家庭之殤。
情緒穩(wěn)定,是愛的前提。而我們也只有先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納身邊的親人。
04
情緒如行李,安然待整理。
那些幸福和睦的家庭,并不是就不會有情緒問題,只是他們都能找到整理自己情緒的方法,也懂得自己時刻提醒自己要少苛求,多體諒。
要說同住一個屋檐下,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卻完全沒有任何磕磕絆絆,確實很難。但學會該如何與自己的親人相處,對于每個成年人而言,都是一生的課題。
說到底,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愛的表達方式可以有千萬種,但最好的方式,一定是源自于足夠的自律和自制,是你愿意為了他們而去改變自己、控制自己、調節(jié)自己。
世界再大,唯有家是港灣。
遇見的人再多,唯有家人能常伴你左右。
當情緒來臨時,是讓它成為射向親情的毒箭,還是將它轉化成包容與忍耐的力量,這一切都取決于你如何應對。而你能不能收獲愛,同樣取決于你有沒有能力給予愛。
記得把最好的情緒,留給最親的人。因為,他們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