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學(xué)習(xí)客家話本字,在客家話(涯話)口語中常使用到的漢字詞。
1、噦(yuě) 釋義:嘔吐 例如:
搭車會噦、食完藥又噦出來。
2、
熱頭,
涯話是指太陽。
3、
馮谷(pang?),
指稻谷殼內(nèi)空無米粒。
4、
邏踽(la2 kia1),
客家話指蜘蛛。
5、劏(tāng)
釋義:〈方〉宰殺
例如:
劏雞、劏鴨、劏豬
6、牯(gǔ) 釋義:公牛 例如:
牛牯、狗牯、豬牯。
稱雄性動物,兩只腳的習(xí)慣用“公”,如雞公頭、鴨公、鵝公;四只腳的習(xí)慣用“牯”,如狗牯、牛牯、豬牯。 7、僆(liàn) 釋義:雛雞,幼小的雞。 例如:
雞僆(lua?2),
指沒有下過蛋的小母雞。
雞嫲(ma),
指下過蛋的母雞。
8、姐/毑婆(jiě)
(jia3)
釋義:姐是母親的別稱,婆是母親。
例如:
姐婆/毑婆,姐公/毑公。
外婆稱姐婆,外公稱姐公。
9、扌+款,
kuan3
(生僻字無法顯示)如下圖
釋義:客家話引申為背負(fù)、肩掛的意思。 例如:
肩頭扌款書包、扌款落墻上。
10、捋(luō)
(lod?)
釋義:動詞。用手握住條狀物向一端滑動或用手指順著抹過去,使物體順溜或干凈。 例如:
捋高褲腳、捋高手袖、捋凈
11、摞(luò)
(lo2)
釋義:把東西重疊地往上放。涯話表達(dá)是“拿”的意思。 例如:
幫涯摞緊、摞過來
12、蜞(qí)
釋義:蜞,…水蛭也。 ——《類篇》
例如:
湖蜞,生長在水邊,在禾田常見。
湖蜞黏著比較難扯掉,可以嘗試用堿粉(洗衣粉)抹掉。
13、?(huò) 釋義:火光閃爍的樣子 例如:
眼??
14、燶(nóng)
釋義:焦、糊 例如:
燒燶煲頭
15、糴(dí)
釋義:買進(jìn)糧食 例如:
糴米,
也就是買米的意思。
無種田,糴米無使錢?
蘇軾寫了一首詩《糴米》。
16、糶(tiào)
釋義:賣出糧食
例如:
糶米,
也就是賣米的意思。
17、煨(wēi)
釋義:在帶火的灰里把東西燒熟。
例如:
煨熟了、煨蕃薯食
18、髀(bì)
釋義:大腿,也指大腿骨。 例如:
留只雞髀肉出來
19、翼(yì)
釋義:翅膀 例如:
雞翼
20、芫荽(yán suī)
釋義:也叫香菜、胡荽,有特殊香味。
例如:
芫荽。通常說芫荽,極少說香菜。
21、畚箕(běn jī)
釋義:即簸箕,用竹篾編織成的器具。
例如:
摞畚箕來裝好。在農(nóng)村還會見到這樣的情形,用來罵調(diào)皮的小孩,“畚箕”。
22、索(suǒ) 釋義:繩子 例如:
跳索,也就是跳繩子的意思。
23、湴(bàn)
(pan?)
釋義:爛泥 例如:
泥湴、落水,條泥路好湴。
24、
勺嫲,
即是
水瓢,用來舀水的。涯話很少說水瓢,通常說勺嫲。 25、舀(yǎo) 釋義:用瓢、勺等取東西(多指流質(zhì)) 例如:
舀水、舀湯/舀羹、舀粥、舀油
26、羹(gēng) 釋義:湯 例如:
舀羹。涯話里說“羹”,是指“湯”。湯和羹,這兩個字在涯話口語中都會使用。
27、羹匙(gēng chí) 釋義:喝湯用的小勺子/圓形的帶柄小淺勺。 例如:
羹匙
28、
核(hú)(fut),
涯話說“荔枝核、龍眼核、芒果核”等,是說核(hú)
(fut)
,說“核心、核查、核實、核酸”,是核(hé)。
注:如有錯漏之處,請指正,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