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又廷,作為演員的幸福與殘酷

活在理想之城,趙又廷的月亮與六便士
在當前熱播的職場劇《理想之城》中,趙又廷飾演了贏海建筑集團旗下子建筑公司天科的主任經(jīng)濟師夏明。
按照趙又廷的話來說,夏明這個角色仿佛是一位軍師,力求走在所有人前面一兩步,運籌帷幄,安排好舅舅公司的一切事物。
這樣目的性極強,處事又極盡精明的性格,與趙又廷本人差異巨大,他說比起夏明生活在叢林中危機四伏的狀態(tài),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停止思考的,甚至可以說,身處在一種舒適的溫柔鄉(xiāng)中。

但溫柔鄉(xiāng)也不只意味著“不思進取”,這或許代表了一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員,走到了一個松弛面對表演與角色的階段,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現(xiàn)階段能做與不能做的事,也能較為坦然地面對演員這份職業(yè)一體兩面的幸福與殘酷。
這種狀態(tài)對趙又廷來講,或許是某種程度上的「理想之城」。
想要六便士,不丟白月光
與孫儷飾演的蘇筱信奉「造價表就是造價表」不同,在《理想之城》中,夏明理解了環(huán)境的險惡,他說「造價表也是一張關(guān)系表」。通過這樣的立場與陳述,不難看出這個角色對待現(xiàn)實的態(tài)度,與其對人際關(guān)系的拿捏。
這也是趙又廷最開始糾結(jié)要不要接這部戲的原因,他擔心自己離角色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和其價值觀都太遙遠了,難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演不來”。
不過他也非常清楚這部劇和夏明的魅力所在,“這部劇在認真講職場上的事和人,雖然聽起來像是常規(guī)和常識,但在現(xiàn)今的市場上,這個東西反而是另類的”。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劉進導演對他說,“你現(xiàn)在糾結(jié)這些東西是對的,夏明就是一個非常糾結(jié)的人”。
乍一聽,「糾結(jié)」貌似不是夏明身上的顯性特質(zhì)。畢竟在劇中,他曾利用公司制度和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同時將道行極深的集團董事長趙顯坤和業(yè)務(wù)能力出眾的蘇筱納入自己通盤算計的局中,險招制勝,使天科暫時躲過了集團的審計。論博弈,夏明是絕頂?shù)母呤?,穩(wěn)準狠,不猶豫。
裂縫迎光方顯輪廓。
對夏明來說,平滑無礙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已經(jīng)內(nèi)化成自己的一部分,這意味著他無法自拔而出的現(xiàn)實;面對蘇筱初出茅廬的剛正不阿與棱角分明,夏明的悉心“教導”與無形呵護,或許代表了他內(nèi)心從未曾泯滅的理想與正義。
兩人的共識和分歧在一場車內(nèi)的寓言講述戲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夏明的故事關(guān)于天堂與地獄之門,修繕任務(wù)的分配像極了現(xiàn)實工作中他們拿項目時的制約與權(quán)衡,實在的解法并非處理問題的利器。
蘇筱的寓言則簡單明了,勇士千辛萬苦打敗惡龍,卻生鱗長尾,搖身一變新的惡龍,無人知曉自處高位將會是勇士抑或惡龍。
主創(chuàng)團隊也試圖把夏明這個人物的前情理清,“我們還討論過夏明有沒有談過戀愛,感覺是談過,但是他好像并不是一個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的人。他從小就很明確自己要干嘛”。
第一次詮釋這樣的角色,令趙又廷有些不安的,還有對部分劇情走向的未知?!敖Y(jié)局是殺青前幾天寫出來的,所以我都不知道我(夏明)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他最終的目的是什么,最后這一盤大棋下得是什么”。
表演的過程里他也迷茫,導演給他很大的自由度,很多時候只有一個方向,交由他去發(fā)揮。有很多場戲一條過,他心想“我還沒開始演啊”,但也只能選擇相信導演,“感覺導演很篤定,就是不告訴我們而已”。
趙又廷還擔心夏明對蘇筱說得話都是假的,這個角色就會徹底坍塌。但從結(jié)果來看,夏明確實把自己彌足珍貴的真摯留給了蘇筱。
兩人共同爭取一個項目時等待的間歇,夏明和蘇筱對造價表的理解似乎不再對撞,而是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夏明說自己“既想撿起地上的六便士,又不想錯過天上的白月光”。
那些快速拍掉的戲最終呈現(xiàn)也不錯,并沒有什么問題。劉進導演話不多,默默盤算著整部戲的大棋,特別懂得現(xiàn)實中的人應(yīng)該有什么狀態(tài),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
“對,其實導演才是夏明,他才是趙顯坤?!?/p>
“一切盡在掌握?!?/p>
“對,很可怕很可怕?!壁w又廷笑著說。
表演的「理想之城」
既然如此,“呈現(xiàn)夏明身上的這種精明算計,對你來說有點難嗎?”
趙又廷毫不猶豫地答,“不會,因為我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睂υ掚p方不可遏制地大笑起來。
笑聲延宕后,“因為我大概知道導演制片人他們選我是為什么,(和角色)是相似的,所以不要做太多反而是對的,我還蠻明白他們需要什么?!?/p>
“他們看中了你的聰明?!?/p>
“但是外表又有一種少年氣,你知道嗎?就是這個人聰明得無害?!?/p>
“聽起來還有點自戀?!?/p>
“是的,我是非常自戀的人?!?/p>
雖然無法用“游刃有余”來形容這次詮釋,但聽趙又廷的描述,拍攝《理想之城》的過程,也處在表演的「理想之城」中。
尋找夏明的感覺時,孫儷助益不少。倒不是以聊天解釋的方式助益,而是演員之間的默契幫趙又廷自然而然地找到了自己該有的狀態(tài)?!拔覀z都是天秤座,生日只差一天,默契很好,她的節(jié)奏我的節(jié)奏一下子就匹配上了”。
除了兩人的默契與投入外,趙又廷說導演看人很有眼光,大家的表演有統(tǒng)一的標準,又不盡相同,組里氛圍很好。
與許多職場劇相比,《理想之城》里的角色更為錯綜復雜,不僅人數(shù)多,而且每個人物的立場與視角不同,性格與處事方式迥異,更加真實地呈現(xiàn)了行業(yè)現(xiàn)狀。又因角色大多為高層管理者的身份,正處中年,就匯聚了很多經(jīng)驗豐富,有著獨到表演方法的演員老師。
李傳纓飾演趙又廷的舅舅。與“舅舅”搭戲的難度在于,傳纓老師會放飛自我,恣意發(fā)揮。不可否認,兩人呈現(xiàn)出一種非常奇妙的人物關(guān)系。導演對趙又廷說,“你千萬別把他當做你舅,你們兩個身份互換,你只要把他當一個小孩去寵就對了”。
舅舅生病時,公司進入低谷,夏明也陷入全劇最低潮。那時,“他與舅舅之間的真情流露還蠻打動人的”。

飾演天成公司總經(jīng)理汪煬的,是知名話劇演員陳明昊。趙又廷用「好玩」來形容他,“表演對他來說,一方面是工作,但更多是玩?!?。如果導演沒有給出指定的方向,“他就愛干嘛干嘛,特別隨性自然”。
所以趙又廷很喜歡跟陳明昊老師拍戲,可以放松地把許多東西呈現(xiàn)出來。私下里,陳老師也不斷開玩笑,調(diào)皮搗蛋。
與于和偉搭戲也妙不可言。因為代入了夏明,所以和董事長趙顯坤的戲讓趙又廷緊張,“在他面前得很小心地說話,動腦子想他是什么意思,我該怎么樣,就是兩個人在那下棋”。而不知道故事的最終走向,使得趙又廷演繹角色的猜測情緒就更重了。
拍攝時,演員們都很松弛,不會瘋狂默戲?qū)?,就直接來,反而會碰撞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很多詞都并非一板一眼地遵從劇本所寫。
針對夏明這個角色,趙又廷沒有加太多詞,反倒是刪,許多詞只說一半,因為他覺得夏明不應(yīng)該說太多話,導演也就順著他。
比較難的是和孫儷的親密戲份。職場對手的關(guān)系,給這對情侶的打情罵俏里加入了相互競爭的不服氣,形成另一種別樣的張力與情趣。
過年期間,在蘇筱被爸媽安排的家內(nèi)“相親”困擾時,夏明以男朋友的身份親自登門,與常規(guī)的驚喜和膩歪不同,夏明進屋,剛要湊上前去親蘇筱,就被一掌推開,“她開始蹂躪我的臉,我開始蹂躪她的臉”。
這其中微妙的尺度不好拿捏,趙又廷感嘆,“孫儷平時是一個非常有男子氣概的人,讓她去演少女被撩之后的嬌羞,對她是很大的挑戰(zhàn),因為她從自己的角度(來處理),就是給你一拳或一巴掌”。
哪怕是這樣有點難把握的戲份,基本上五六條也就過了。
關(guān)于《理想之城》,趙又廷說希望這部劇能有好成績,“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們用心做一個講職場的劇,未來能有更多人去效仿這樣一種拍攝,認真地做東西。”
演員往角色走一步,角色往演員走一步
提到這幾年的表演,趙又廷欣慰于自己的進步,他越來越放松了,甚至“哪怕短時間內(nèi)進入不了角色,都不擔心”。
以前他如果某一條沒發(fā)揮好,就會懊惱,指責自己浪費了一次機會,因為是完美主義者,就希望每場戲都是100分。但現(xiàn)在他知道,這是根本無法實現(xiàn)的。
不過他選擇作品和角色的標準一直沒變,一是要能打動他,二是希望自己的角色有所突破,不愿演重復性的東西。他坦言,自己不太會考慮特別迎合風潮的作品,倒是也能理解觀眾在高強壓的生活下,需要沖擊大、節(jié)奏快的東西,索性“讓年輕人去干年輕人的事情”。

而不同的作品經(jīng)歷對趙又廷來說,有著不同的意義。
《蘭心大劇院》是近年來對他沖擊最大的一部戲,“作為一個演員,也是幫我走上一個臺階的特別美好的禮物”。
“婁燁導演會把所有的空間,把整個舞臺留給演員,他希望捕捉到最真實的東西,不想要任何設(shè)計和痕跡。他把現(xiàn)場還原到一個當下的狀態(tài),在這個環(huán)境里,你該做什么事情就做,你不想說什么臺詞就別說,你想要抽根煙再說,什么都無所謂,所以我們每一條都是一鏡下,二十分鐘起?!?/p>
可能劉進導演是給一個大方向自己發(fā)揮,還會說一點東西,但婁燁導演是完全不說的?!霸趭錈顚а菽?,這場戲本來傳達的東西也不重要。沒有所謂的重場戲跟過場戲,每一場戲都可能是重場戲,也都可能是過場戲?!?/p>
“沒有人知道會出現(xiàn)什么碰撞,不斷地在探,所以很可怕,就是你不知道你該演什么。對一個演員來說,是最大的挑戰(zhàn),當你擁有100%的空間,你要演什么?”
那是一個「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環(huán)境,如果你足夠自信,確認了人物應(yīng)該如何,就會如魚得水;如果你迷茫,不夠確信,那個東西會在鏡頭面前一覽無余。
基于此,《蘭心大劇院》的定剪版本中,有80%的內(nèi)容都不來自原始劇本。電影模糊了當下與過去,現(xiàn)實與戲中的界限,演員都無法判斷正在戲中還是戲外,究竟是此身還是彼身。
在許多場戲里,趙又廷和鞏俐在不同的場合說著近似的臺詞,不清不楚的念舊與回憶,訊息寥寥但情緒漫溢,在一支支煙中氤氳開來,久久無法消褪。

趙又廷說,那時每天收工,自己都要坐在房間的沙發(fā)上緩半個小時,因為就像做夢一樣,不知道自己演了什么,到底在干嘛。
“不真實,對吧?”
“非常不真實。你就覺得我今天工作了嗎?我今天拍了嗎?但我就發(fā)現(xiàn)那可能是最好的一個狀態(tài),因為你下戲的時候終于回來,知道,噢噢噢,我是趙又廷。哎,那我今天做了什么呀?從自身的角度是想不起來的。”
他形容和鞏俐演對手戲,“真的真的很爽,你看到她的氣場和自信,收放自如,特別美,特別有魅力,你就覺得,哇,想要珍惜每一場戲。”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趙又廷慶幸自己把這份感受藏得很深,沒有把她當作神一樣去演對手戲,“覺得鞏俐老師做什么都對,順著她就可以了,這樣的心理是很危險的,就等于背叛了你的人物,他就沒有存在感了?!?/p>
他感激鞏俐一上來就對自己說“你是導演,我什么都聽你的”,“這也是對我的提醒”。
“所以你有時候投入到忘了她是鞏俐老師嗎?”
“絕對忘了?!?/p>
他說當自己把那些東西拋開,有時人物的狀態(tài)和表演會有侵略性,不知是否會有些不禮貌,希望鞏俐老師不要記掛。
與接《理想之城》時的顧慮一樣,趙又廷的猶豫來自和角色經(jīng)歷的差異,一切都太冒險了。直到導演與他共識了一個表演理念,婁燁導演說,“最舒服的狀態(tài)可能是演員往角色走一步,角色往演員走一步,達到中間那個平衡點。”
“所以其實我去演,已經(jīng)有50分了,再加一些東西或改變一些東西,壓力也不用那么大?!?/p>
這種各往前走一步的方式,是「演員作為容器」和「演什么都是本色」的中和,在趙又廷看來,“融為一體是比較對的”,演員作為容器也不是不行,只是需要長時間準備,“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像丹尼爾·戴-路易斯那樣的資源與時間,可以花三年去準備一個角色,所以最舒服的狀態(tài)可能是這樣”。
「溫柔鄉(xiāng)」與「神性時刻」
趙又廷不會被外界的聲音過度影響,對于過往的榮譽和否定的聲音,他都能夠比較坦然地面對,不會因此改變對自己表演能力的認識。
其實他不是自戀,而是清醒,也毫不避諱地認下「自我認知透徹」的評價。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說自己沒有強大的基本功,很難像陳明昊老師那樣駕馭話劇舞臺,也說去《奇葩說》見到了馬東、蔡康永那樣智識層次的「怪物」,才發(fā)現(xiàn)自己無用武之地,仿佛一個「花瓶」。
講到過往合作過的演員,他說最佩服「我哥,黃渤」。黃渤不僅有氣量,情商智商都高,可以讓每個人都舒服,而且對表演的理解獨到,“在碰到他之前,我都比較蠻干莽撞,因為不是科班出身,就盡量釋放情緒,越多越好”。

“我問到他的理念,他說比例應(yīng)該是七三,投入的情緒是七,但你一定要留一部分出來,像靈魂出竅一樣,游離在外,審視自己,審視對方,審視現(xiàn)場,理性還得存在”。
趙又廷嘗試之后認同了這種比例,“不能忘情地自戀地沉浸在自己的情緒中,那個東西是毀滅性的”。
“不能完全失控?!?/p>
“可以失控,但不能完全失控?!?/p>
一路受到貴人提點的趙又廷,也樂于將這份幸運傳遞下去。他說和白敬亭合作之后,“小白不止一次跟我真心表達,從我身上學到一些特別好的習慣和認真的態(tài)度,將這些貫徹帶到其他劇組。我聽了就很開心,好像做對了一件事?!?/p>
今年,趙又廷去First青年影展擔任表演指導,與青年影人進行交流。他感動于年輕人對創(chuàng)作的熱情與想拍好作品的沖勁,會讓他想起自己剛出道時的樣子,于是更想幫他們把一切拿捏好。
他被同去的攝影指導曾劍念了,二人因《蘭心大劇院》結(jié)識要好,曾劍說“你知道什么叫斷奶嗎?你一直用愛的教育,就像個奶嘴。這樣不行,你要讓他們?nèi)サ?,再爬起來才會有成長”。曾劍成長到今天一路磕磕絆絆,各種慘,趙又廷覺得他說得也有道理。
當下,趙又廷的家庭生活愜意閑適,他安于其中,像是身處溫柔鄉(xiāng)。這雖是玩笑話,但也是現(xiàn)狀,安逸舒適的環(huán)境讓他享受的同時,也犧牲掉了一些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性和企圖心。

“本來我就很低調(diào)很宅,現(xiàn)在在家里更封閉了,跟世界的聯(lián)結(jié)其實少了一些,可能也多了一些,從精神層面講,好像也沒有什么不好,但就是感覺自己怠惰了。本來就很懶,現(xiàn)在更懶?!?/p>
“生活里這種狀態(tài)就還挺理想的?!?/p>
“對,但我覺得這就是魚與熊掌嘛?!?/p>
“因為藝術(shù)創(chuàng)作需要痛苦?!?/p>
“對。你最想表達的時候,就是你最迷茫、最困惑、最痛苦的時候,那可以激發(fā)很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如果你停止思考,每天開開心心的,那你怎么表達?”
“所以你暫時也不太會主動去接近那個痛苦?!?/p>
“不太會吧。這兩年下來,我覺得當該投入的時候,我還是可以的,可能就沒辦法把自己放到一個最不安全的位置了?!?/p>
在采訪的最后,我問趙又廷:“近一兩年中,你體驗過最接近神性時刻的是哪一刻?那一刻是如何發(fā)生的?”
趙又廷回答,還是在戲中,對于演員來講,如果一部戲里有一個神來一筆的瞬間,就已經(jīng)很知足了。“因為那個東西可而遇不可求,不知道為什么,在說不上來的情況下,演一場戲,會有一種靈魂出竅的感受,你不知道為什么你有那樣的沖動,或者做那樣的事情?!?/p>
上一次這種感受是在《蘭心大劇院》,一場群戲,大家吃飯,在沖突一觸即發(fā)的瞬間,趙又廷飾演的譚吶原本上前要毆打惹禍的對手演員,但在當下,趙又廷不知為何就將他擁入懷中?!澳莻€瞬間挺美好的,雖然最后沒用”。
在《蘭心》里,有大概三四次、四五次這樣的瞬間,趙又廷由衷地感慨,“特別美好”。

“最后這個片段進入不進入電影正片,對你來講是不是已經(jīng)不太重要了?”
“完全不重要,導演把我剪沒了也都不重要,我就發(fā)現(xiàn)那個東西還是一個過程,你拍得每一場戲,一二三四五,最后可能只留下來五,但因為你拍了一二三四,所以你的五就不一樣了。那都是一個過程,一個堆疊,一個累積。”
“所以表演本身對你來講,也是這樣一個事情?!?/p>
“對。就是過程,感受?!?/p>
“那作為演員真的很幸福。”
“是啊,很幸?!?,趙又廷說,“但也很殘酷吧,我覺得。”
作者??二恬??|? 圖文??程漁亮??|? 編輯??卷卷
你可能還想看



更多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公眾號:pic163
文章版權(quán)歸網(wǎng)易文創(chuàng)看客欄目所有,其他平臺轉(zhuǎn)載規(guī)范請于公眾號后臺回復【轉(zhuǎn)載】查看,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投稿請致信 insight163@vip.163.com,其它合作歡迎于公眾號后臺(或郵件)聯(lián)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