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大宗師》:生死猶如晝夜交替?【兩不相傷】

莊子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對于生死問題,絕對是恒久不變的問題,不會隨著文化的進(jìn)步而逐漸丟掉的東西。這種幾千年來一直沒有變過的事情,絕對是值得思考和挖掘的。
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對于他的弟子向他請教,關(guān)于人死后會怎么樣,他這樣回答。他說啊,活都還沒有活明白呢,就別去管死的事情了。孔子是不想回答呢,還是也不知道呢?
對于莊子說生死不過是像白天、黑夜的交替一樣,沒有什么可悲傷或是慶幸的,他只是天道的倫常,就像每天太陽落山后,第二天總是會如約的升起,從來沒有變過。
但怎么能那么容易的就能看破生死呢?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看破生死其實也容易,只是有了比生死更重要的東西,或是追求。像是以前聽到的故事,怎么能讓一塊荒地不再長雜草,答案是在上面種上糧食。
有些事,我們總是以為再也過不去了,或是有了解不開的心結(jié),直到你解開它時才恍然大悟,一切都是自我的禁錮。當(dāng)心自由了,一切都可以化解了。
看待生死可以沒有感情嗎?那不是麻木不仁嗎?如果生和死沒有區(qū)別,那為什么還要活著呢?這其實還是有了感情,帶著貪生怕死在思考。
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活著的時候就要痛痛快快地活著,死了就死了,不帶走遺憾。能做到這種程度了,還有李清照思念項羽的詩。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但是生如何才算是偉大呢,或是怎么做到人中豪杰呢?那看看孟子怎么說了。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舍生取義,殺身成仁,這是孔孟之學(xué),他們認(rèn)為仁義比生命重要,但是孔家學(xué)說都是告訴人們不要怕死嗎?也不是這樣的,孟子上說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還沒有活明白,就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的人,也稱不上是君子。所以愛惜自己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一看幾乎所有的宗教也把輕死看為大忌。
莊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把生死看得如此之輕,后來人估計都是競相模仿,包括泰戈爾也說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一切想象都是美好的,但自然而然才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