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非命》--墨子

2023-08-07 14:31 作者:朝燁知光  | 我要投稿

? ??今以命為有者。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辟,外之驅(qū)騁田獵畢弋,內(nèi)湛于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聽治不強,必曰吾命固將失之。雖三代罷不肖之民,亦猶此也。不能善事親戚、君長,甚惡恭儉而妤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饑寒凍餒之憂,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從事不強,又曰吾命固將窮。昔三代偽民,亦猶此也。?

? ? 全文:?子墨子言曰:古者王公大人,為政國家者,皆欲國家之富,人民之眾,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貧,不得眾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亂,則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是故何也?

  子墨子言曰:執(zhí)有命者以雜于民間者眾。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則富,命貧則貧;命眾則眾,命寡則寡;命治則治,命亂則亂;命壽則壽,命夭則夭。命……雖強勁,何益哉?”上以說王公大人,下以(馬+且)百姓之從事,故執(zhí)有命者不仁。故當(dāng)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明辨。

  然則明辨此之說,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必立儀。言而毋儀,譬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于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謂言有三表也。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為有。蓋嘗尚觀于圣王之事?古者桀之所亂,湯受而治之;紂之所亂,武王受而治之。此世未易,民未渝,在于桀、紂,則天下亂;在于湯、武,則天下治。豈可謂有命哉!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為有,蓋嘗尚觀于先王之書?先王之書,所以出國家、布施百姓者,憲也;先王之憲亦嘗有曰:“福不可請,而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所以聽獄制罪者,刑也;先王之刑亦嘗有曰:“福不可請,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所以整設(shè)師旅,進退師徒者,誓也;先王之誓亦嘗有曰:“福不可請,禍不可諱,敬無益、暴無傷者乎?”

  是故子墨子言曰:吾當(dāng)未鹽數(shù),天下之良書,不可盡計數(shù),大方論數(shù),而五者是也。今雖毋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必得,不亦可錯乎?

  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是覆天下之義。覆天下之義者,是立命者也,百姓之誶也。說百姓之誶者,是滅天下之人也。然則所為欲義在上者,何也?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萬民被其大利。何以知之?子墨子曰:古者湯封于亳,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移則分,率其百姓以上尊天事鬼,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

  昔者文王封于歧周,絕長繼短,方地百里,與其百姓兼相愛,交相利則,是以近者安其政,遠者歸其德。聞文王者,皆起而趨之;罷不肖、股肱不利者,處而愿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則吾利,豈不亦猶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諸侯與之,百姓親之,賢士歸之。未歿其世而王天下,政諸侯。鄉(xiāng)者言曰:義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萬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圣王,發(fā)憲出令,設(shè)以為賞罰以勸賢。是以入則孝慈于親戚,出則弟長于鄉(xiāng)里,坐處有度,出入有節(jié),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則不盜竊;守城,則不崩叛;君有難則死,出亡則送。此上之所賞,而百姓之所譽也。執(zhí)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是故入則不慈孝于親戚,出則不弟長于鄉(xiāng)里,坐處不度,出入無節(jié),男女無辨。是故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崩叛;君有難則不死,出亡則不送。此上之所罰,百姓之所非毀也。執(zhí)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罰,命固且罰,不暴故罰也;上之所賞,命固且賞,非賢故賞也。以此為君則不義,為臣則不忠,為父則不慈,為子則不孝,為兄則不良,為弟則不弟。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然則何以知命之為暴人之道?昔上世之窮民,貪于飲食,惰于從事,是以衣食之財不足,而饑寒凍餒之憂至;不知曰我罷不肖,從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貧。昔上世暴王,不忍其耳目之淫,心涂之辟,不順其親戚,遂以亡失國家,傾覆社稷;不知曰我罷不肖,為政不善,必曰吾命固失之。于《仲虺之告》曰:“我聞于夏人矯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惡,龔喪厥師?!贝搜詼苑氰钪畧?zhí)有命也。于太誓曰:“紂夷處,不肯事上帝鬼神,禍厥先神禔不祀,乃曰:'吾民有命。'無廖排漏,天亦縱棄之而弗葆?!贝搜晕渫跛苑羌q執(zhí)有命也。

  今用執(zhí)有命者之言,則上不聽治,下不從事。上不聽治,則刑政亂;下不從事,則財用不足;上無以供粢盛酒醴祭祀上帝鬼神,下無以降綏天下賢可之士,外無以應(yīng)持諸侯之賓客,內(nèi)無以食饑衣寒,將養(yǎng)老弱。故命上不利于天,中不利于鬼,下不利于人。而強執(zhí)此者,此特兇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實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執(zhí)有命者之言,不可不非。此天下之大害也。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由文學(xué)之為道也,則不可而不先立義法。若言而無義,譬猶立朝夕于員鈞之上也,則雖有巧工,必不能得正焉。然今天下之情偽,未可得而識也。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其本之也?考天鬼之志,圣王之事;于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書;用之奈何?發(fā)而為刑。此言之三法也。

  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為忘。我所以知命之有與亡者,以眾人耳目之情,知有與亡。有聞之,有見之,謂之有;莫之聞,莫之見,謂之亡。然胡不嘗考之百姓之情?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見命之物、聞命之聲者乎?則未賞有也。若以百姓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為法;然則胡不嘗考之諸侯之傳言流語乎?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嘗有聞命之聲,見命之體者乎?則未嘗有也。

  然胡不嘗考之圣王之事?古之圣王,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而勸之為善,發(fā)憲布令以教誨,明賞罰以勸阻。若此,則亂者可使治,而危者可使安矣。若以為不然,昔者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此世不渝而民不改,上變政而民易教,其在湯、武則治,其在桀、紂則亂。安危治亂,在上之發(fā)政也,則豈可謂有命哉!夫曰有命云者,亦不然矣。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傅流矣,今故先生對之?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與?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何以知之?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規(guī)諫其君長,下有以教順其百姓。故上得其君長之賞,下得其百姓之譽。列士桀大夫,聲聞不廢,流傳至今,而天下皆曰其力也,必不能曰我見命焉。

? ? 是故昔者三代之暴王,不繆其耳目之淫,不慎其心志之辟,外之驅(qū)騁田獵畢弋,內(nèi)沈于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使下不親其上,是故國為虛厲,身在刑(人+謬的右半)之中,不肯曰我罷不肖,我為刑政不善,必曰我命故且亡。雖昔也三代之窮民,亦由此也,內(nèi)之不能善事其親戚,外不能善事其君長,惡恭儉而好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使身至有饑寒凍餒之憂,必不能曰我罷不肖,我從事不疾,必曰我命固且窮。雖昔也三代之偽民,亦猶此也,繁飾有命,以教眾愚樸人。

  久矣!圣王之患此也,故書之竹帛,琢之金石。于先王之書《仲虺之告》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布命于下,帝式是惡,用闕師?!贝苏Z夏王桀之執(zhí)有命也,湯與仲虺共非之。先王之書《太誓》之言然,曰:“紂夷之居,而不肯事上帝、棄闕其先神而不祀也,曰:'我民有命。'毋(人+謬的右半)其務(wù),天不亦棄縱而不葆。”此言紂之執(zhí)有命也,武王以《太誓》非之。有于三代不國有之,曰:“女毋崇天之有命也。”命三不國亦言命之無也。于召公之《執(zhí)令》于然:“且!政哉,無天命!維予二人,而無造言,不自降天之哉得之?!痹谟谏?、夏之《詩》、《書》曰:“命者,暴王作之?!?/p>

  且今天下之士君子,將欲辯是非、利害之故,當(dāng)天有命者,不可不疾非也。執(zhí)有命者,此天下之厚害也,是故子墨子非也。

? ? ?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談,則必可而不先立儀而言。若不先立儀而言,譬之猶運鈞之上而立朝夕焉也,我以為雖有朝夕之辯,必將終未可得而從定也,是故言有三法。

  何謂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惡乎考之?考先圣大王之事;惡乎原之?察眾之耳目之請;惡乎用之?發(fā)而為政乎國,察萬民而觀之。此謂三法也。

  故昔者三代圣王禹、湯、文、武,方為政乎天下之時,曰:“必務(wù)舉孝子而勸之事親,尊賢良之人而教之為善?!笔枪食稣┙?,賞善罰暴。且以為若此,則天下之亂也,將屬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將屬可得而定也。若以為不然,昔桀之所亂,湯治之;紂之所亂,武王治之。當(dāng)此之時,世不渝而民不易,上變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紂而天下亂,存乎湯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湯、武之力也;天下之亂也,桀、紂之罪也。若以此觀之,夫安危治亂,存乎上之為政也,則夫豈可謂有命哉?故昔者禹、湯、文、武,方為政乎天下之時,曰:“必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亂者得治?!彼斓霉庾u令問于天下。夫豈可以為命哉!故以為其力也。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shù),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遂得光譽令問于天下。亦豈以為其命哉?又以為力也。

  然今夫有命者,不識昔也三代之圣善人與?意亡昔三代之暴不肖人與?若以說觀之,則必非昔三代圣善人也,必暴不肖人也。

  然今以命為有者。昔三代暴王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辟,外之驅(qū)騁田獵畢弋,內(nèi)湛于酒樂,而不顧其國家百姓之政,繁為無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廟。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聽治不強,必曰吾命固將失之。雖三代罷不肖之民,亦猶此也。不能善事親戚、君長,甚惡恭儉而妤簡易,貪飲食而惰從事,衣食之財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饑寒凍餒之憂,其言不曰吾罷不肖,吾從事不強,又曰吾命固將窮。昔三代偽民,亦猶此也。

  ? 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shù)之,此皆疑眾遲樸。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是以書之竹帛,鏤之金石,琢之盤盂,傳遺后世子孫。曰:“何書焉存?”禹之《總德》有之曰:“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既防兇星,天加之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仲虺之告》曰:“我聞有夏人矯天命于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師?!北擞脽o為有,故謂矯;若有而謂有,夫豈為矯哉!昔者桀執(zhí)有命而行,湯為《仲虺之告》以非之。《太誓》之言也,于去發(fā)曰:“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其行甚章。為鑒不遠,在彼殷王。謂人有命,謂敬不可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上帝不常,九有以亡;上帝不順,祝降其喪。惟我有周,受之大帝?!蔽艏q執(zhí)有命而行,武王為《太誓》去發(fā)以非之。曰: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從十簡之篇以尚,皆無之,將何若者也?

翻譯:

? ? 墨子說過:“古時候治理國家的王公大人,都想使國家富裕,人民眾多,法律政事有條理;然而求富不得反而貧困,求人口眾多不得反而使人口減少,求治理不得反而得到混亂,則是從根本上失去了所想的,得到了所憎惡的,這是什么原因呢?

  墨子說過:“主張‘有命’的人,雜處于民間太多了?!敝鲝垺坝忻钡娜苏f:“命里富裕則富裕,命里貧困則貧困,命里人口眾多則人口眾多;命里人口少則人口少,命里治理得好則治理得好;命里混亂則混亂;命里長壽則長壽,命里短命則短命,雖然使出很強的力氣,有什么用呢?”用這話對上游說王公大人,對下阻礙百姓的生產(chǎn)。所以主張“有命”的人是不仁義的。所以對主張“有命”的人的話,不能不明加辨析。

  然而如何去明加辨析這些話呢?墨子說道:“必須訂立準(zhǔn)則。”說話沒有準(zhǔn)則,好比在陶輪之上,放立測量時間的儀器,就不可能弄明白是非利害

  之分了。所以言論有三條標(biāo)準(zhǔn),哪三條標(biāo)準(zhǔn)呢?墨子說:“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實踐的?!比绾慰疾毂驹??要向上本原于古時圣王事跡。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實。如何實踐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從中看看國家百姓人民的利益。這就是言論有三條標(biāo)準(zhǔn)的說法。

  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認(rèn)為有命。為什么不朝上看看圣王的事跡呢?古時候,夏桀亂國,商湯接過國家并治理它;商紂亂國,周武王接過國家并治理它。社會沒有改變,人民沒有變化,桀紂時則天下混亂,湯武時則天下得到治理,它能說是有命嗎?

  然而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人認(rèn)為有命。為何不向上看看先代君王的書呢?先代君王的書籍中,用來治理國家、頒布給百姓的,是憲法。先代君王的憲法也曾說過“福不是請求來的,禍?zhǔn)遣豢杀苊獾?;恭敬沒有好處,兇暴沒有壞處”這樣的話嗎?所用來整治軍隊、指揮官兵的,是誓言。先代君王的誓言里也曾說過“福不是請求來的,禍?zhǔn)遣豢杀苊獾?;恭敬沒有好處,兇暴沒有壞處”這樣的話嗎?

  所以墨子說:我還無暇來統(tǒng)計天下的好書,不可能統(tǒng)計完,大概說來,有這三種?,F(xiàn)在雖然要從中尋找主張“有命”的人的話,必然得不到,不是可以放棄嗎?

  現(xiàn)在要聽用主張“有命”的人的話,這是顛覆天下的道義。顛覆天下道義的人,就是那些確立“有命”的人,是百姓所傷心的。把百姓所傷心的事看作樂事,是毀滅天下的人。然而都想講道義的人在上位,是為什么呢?答道:講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萬民都能得到他的好處。怎么知道的呢?墨子說:“古時侯湯封于亳地,斷長接短,有百里之地。湯與百姓相互愛戴,相互謀利益,得利就分享。率領(lǐng)百姓向上尊奉天帝鬼神。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諸侯親附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為天下的君王,治理諸侯。古時候文王封于岐周,斷長接短,有百里之地,與他的百姓相互愛戴、相互謀利益,得利就分享。所以近處的人安心受他管理,遠處的人向往他的德行。聽說過文王的人,都趕快投奔他。疲憊無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盼望他,說:‘怎樣才能使文王的領(lǐng)地伸到我們這里,我們也得到好處,豈不是也和文王的國民一樣了嗎?’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諸侯親附他,百姓親近他,賢士歸附他,沒死之前就已成為天下的君王,治理諸侯。前文所說:‘講道義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萬民都能得到他的好處?!乙虼苏J(rèn)識到這點?!?/p>

  所以古時候的圣王頒布憲法和律令,設(shè)立賞罰制度以鼓勵賢人。因此賢人在家對雙親孝順慈愛,在外能尊敬鄉(xiāng)里的長輩。舉止有節(jié)度,出入有規(guī)矩,能區(qū)別地對待男女。因此使他們治理官府,則沒有盜竊,守城則沒有叛亂。君有難則可以殉職,君逃亡則會護送。這些人都是上司所贊賞,百姓所稱譽的。主張“有命”的人說:“上司所贊賞,是命里本來就該贊賞,并不是因為賢良才贊賞的;上司所懲罰,是命里本來就該懲罰的,不是因為兇暴才懲罰的?!彼栽诩覍﹄p親不孝順慈愛,在外對鄉(xiāng)里長輩不尊敬。舉止沒有節(jié)度,出入沒有規(guī)矩,不能區(qū)別對待男女。所以治理官府則會盜竊,守城則會叛亂。君有難而不殉職,君逃亡則不會護送。這些人都是上司所懲罰,百姓所毀謗的。主張“有命”的人說:“上司所懲罰是命里本來就該懲罰,不是因為他兇暴才懲罰的;上司所贊賞,是命里本來該贊賞,不是因為賢良才贊賞的。”以這些話來做國君則不義,做臣下則不忠,做父親則不慈愛,做兒子則不孝順,做兄長則不良,做弟弟則不悌。而頑固主張這種觀點,則簡直是壞話的根源,是兇暴人的道理。

  然而怎么知道“命”是兇暴人的道理呢?對飲食很貪婪,而懶于勞動,因此衣食財物不足,而饑寒凍餓的憂慮就來了。不知道要說:“我疲憊無力,勞動不快疾?!币欢ㄒf:“我命里本來就要貧窮。”古時前代的暴君,不能忍住耳目的貪婪,心里的邪僻,不聽從他的雙親,以至于國家滅亡,社稷絕滅。不知道要說:“我疲憊無力,管理不善?!币欢ㄒf:“我命里本來要亡國?!薄吨衮持妗分姓f:“我聽說夏朝的人偽托天命,對下面的人傳播天命說:上帝討伐罪惡,因而消滅了他的軍隊?!边@是說湯反對桀主張“有命”?!短┦摹分姓f:“紂的夷滅之法非常酷虐,不肯侍奉上帝鬼神,毀壞他的先人的神位、地祗而不祭祀。并說:‘我有天命!’不努力防備,天帝也就拋棄了他而不予保佑?!边@是說武王所以反對紂主張“有命”的原因。

  現(xiàn)在要聽用主張“有命”的人的話,則在上位的人不聽獄治國,下面的人不勞作。在上位的人不聽獄治國則法律政事就要混亂,下面的人不勞作則財物日用不足。對上沒有粢、酒來供奉上帝鬼神,對下沒有東西可以安撫天下賢人士子;對外沒有東西可以接待諸侯的賓客;對內(nèi)則不能給饑者以食,給寒者以衣,撫養(yǎng)老弱。所以“命”,上對天帝不利,中對鬼神不利,下對人不利。而頑固堅持它,則簡直是壞話的根源,兇暴人的道理。

  所以墨子說:“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內(nèi)心想使天下富裕而怕它貧困,想使天下得到治理而怕它混亂,主張‘有命’的人的話,不能不反對。這是天下的大害?。 ?/p>

 墨子說:“凡發(fā)表談話、寫文章的原則,不可以不先樹立一個標(biāo)準(zhǔn)。如果言論沒有標(biāo)準(zhǔn),就好象把測時儀器放在轉(zhuǎn)動的陶輪上。即使工匠很聰明,也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然而現(xiàn)在世上的真假,不能得到辨識,所以言論有三種法則?!蹦娜N法則呢?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實踐的。怎樣求言論的本原呢?用天帝、鬼神的意志和圣王的事跡來考察它。怎樣推究言論呢?用先王的書來驗證它。怎樣把言語付之實踐呢?用它來作為標(biāo)準(zhǔn)。這就是言論的三條標(biāo)準(zhǔn)。

  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有的認(rèn)為命是有的,有的認(rèn)為命是沒有的。我之所以知道命的有或沒有,是根據(jù)眾人所見所聞的實情才知道有或沒有。有聽過它,有見過它,才叫“有”,沒聽過,沒見過,就叫“沒有”。然而為什么不試著用百姓的實際來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來,有曾見過命的形象,聽過命的聲音的人嗎?沒有過的。如果認(rèn)為百姓愚蠢無能,所見所聞的實情不能當(dāng)作準(zhǔn)則,那么為什么不試著用諸侯所流傳的話來考察呢?自古到今,自有人民以來,有曾聽過命的聲音,見過命的形體的人嗎?沒有過的。

  那么為什么不用圣王之事來考察呢?古時圣王,舉拔孝子,鼓勵他事奉雙親;尊重賢良,鼓勵他作善事,頒發(fā)憲令以教誨人民,嚴(yán)明賞罰以獎善止惡。這樣,則可以治理混亂,使危險轉(zhuǎn)為安寧。若認(rèn)為不是這樣,古時侯,桀所搞亂的,湯治理了;紂所搞亂的,武王治理了。這個世界不變,人民不變,君王改變了政令,人民就容易教導(dǎo)了。在武王時就得到治理,在桀、紂時則變得混亂。安寧、危險、治理、混亂,原因在君王所發(fā)布的政令,怎能說是“有命”呢?那些說“有命”的,并不是這樣。

  現(xiàn)在說“有命”的人說:“并不是我在后世說這種話的,自古時三代就有這種話流傳了。先生為什么痛恨它呢?”答道:“說‘有命’的人,不知是三代的善人呢?還是三代的殘暴無能的人?”怎么知道的呢?古時候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說話謹(jǐn)慎,行動敏捷,對上能規(guī)勸進諫君長,對下能教導(dǎo)百姓。所以上能得到君長的獎賞,下能得到百姓的贊譽。有功之士和杰出的大夫聲名不會廢止,流傳到今天。天下人都說:“是他們的努力??!”必定不會說:“我見到了命?!彼怨艜r三代的兇暴君王,不改正他們過多的聲色享受,不謹(jǐn)慎他們內(nèi)心的邪僻,在外則驅(qū)車打獵射鳥,在內(nèi)則耽于酒和音樂,而不顧國家和百姓的政事,大量從事無用的事,對百姓兇暴,使下位的人不敬重在上位的人。所以國家空虛,人民亡種,自己也受到刑戮的懲罰。不肯說:“我疲懶無能,我沒做好刑法政事。”必然要說:“我命中本來就要滅亡。”即使是古時三代的貧窮人,都是這樣說。對內(nèi)不能好好地對待雙親,在外不能好好地對待君長。厭惡恭敬勤儉而喜好簡慢輕率,貪于飲食而懶于勞作。衣食財物不足,至使有饑寒凍餒的憂患。必不會說:“我疲懶無能,不能勤快地勞作?!币欢ㄕf:“我命里本來就窮?!奔词故侨搨蔚娜?,也都這樣說。粉飾“有命”之說,以教唆那些愚笨樸實的人。

  圣王擔(dān)憂這個問題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把它寫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在先王的書《仲虺之告》中說:“我聽說夏代的人詐稱天命,宣布天命于世,所以天帝痛恨他,喪失了他的軍隊。”這是說夏朝的君王桀主張“有命”,湯與仲虺共同批駁他。先王的書《太誓》也這樣說,道:“紂很暴虐,不肯

  侍奉上帝,拋棄他的先人的神靈而不祭祀。說:‘我有命!’不努力從事政事,天帝也拋棄了他而不去保佑。”這是說紂主張“有命”,武王作《太誓》反駁他。在三代百國書上也有這樣的話,說:“你們不要崇奉天是有命的?!比賴捕颊f沒有命。召公的《執(zhí)令》也是如此:“去吧!要虔敬!不要相信天命。只有我倆而不能相互誡勉嗎?吉利并不是上天降下的,而是我們自己得到的?!痹谏滔臅r的詩、書中說:“命是兇暴的君王捏造的?!?/p>

  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想要辨明是非利害的原因,對于主張“有命”的人,不能不趕快批駁。主張“有命”的人,是天下的大害,所以墨子反對他們。

墨子說:“凡發(fā)表言論,則不能不先立標(biāo)準(zhǔn)再說。如不先立標(biāo)準(zhǔn)就說,就好象把測時儀器放在運轉(zhuǎn)的陶輪上。我認(rèn)為雖有早、晚的區(qū)分,但必然終究得不到一個確定的時間。所以言論有三條標(biāo)準(zhǔn)?!?/p>

  什么是三條標(biāo)準(zhǔn)?答道:有考察的,有本原的,有實踐的。怎么考察呢?考察先代圣王的事跡;怎么推求本原呢?要推求眾人聽見所聞的實情;怎么付諸實踐呢?于治國中當(dāng)作政令,觀察萬民來評論它。這就是三條標(biāo)準(zhǔn)。

  所以古時候三代的圣王禹、湯、文、武,剛主持天下政事時,說:必舉拔孝子而鼓勵侍奉雙親,尊重賢良而教導(dǎo)人們做善事。所以公布政令實施教育,獎賞善良懲罰兇暴。認(rèn)為這樣,混亂的天下,將可以得到治理;危險的社稷將可得到安寧。如果認(rèn)為不是這樣,古時桀時的混亂,湯治理了;紂時的混亂,武王治理了。那個時候,世界、人民都沒有改變,君王改變了政務(wù)而人民改變了風(fēng)俗。在桀、紂那里則天下混亂,在湯武那里則天下治理。天下得到治理是湯武的功勞;天下的混亂是桀紂的罪過。如以此來看,所謂安、危、治理、混亂,在于君上的施政;那么怎么可以說是有命呢?所以古時禹湯文武剛開始在天下執(zhí)政時,說:必須使饑餓的人能吃上飯,寒冷的人能穿上衣服,勞作的人能夠休息,混亂的得到治理。這樣他們獲得了天下人的贊譽和好評。怎能認(rèn)為是命呢?應(yīng)該認(rèn)為是他們的努力啊?,F(xiàn)在賢良的人,尊重賢人而喜好治國的道理方法,所以上面得到王公大人的獎賞,下面得到萬民的稱譽,這就得到天下人的稱譽好評。怎能認(rèn)為是他們的命呢?也是他們的努力啊!

  然而今天主張“有命”的人,不知是根據(jù)從前三代的圣人善人呢?還是

  從前三代的兇暴無能的人呢?如從他們的言論來看,則必定不是從前三代的圣人善人,一定是兇暴無能的人。

  然而今天以為有命的人,從前三代暴君桀、紂、幽、厲,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于那時不改正聲色的欲望,而放縱他的內(nèi)心的邪僻。在外驅(qū)車打獵射鳥,在內(nèi)耽于酒和音樂,而不顧他的國家百姓的政事;過多地作無用的事,殘暴地對待百姓,于是失去了國家。他們不這樣說:“我疲沓無能,我不努力地聽獄治國?!币欢ㄕf:“我命里本來就要失國。”即使是三代疲沓無能的百姓,也是這樣。不能好好地對待雙親君長,很嫌惡恭敬儉樸而喜好簡慢粗陋,貪于飲食而懶于勞作,衣食財物不足,所以自身有饑寒凍餒的憂患。他們不這樣說:“我疲沓無能,不能努力地勞作?!币舱f:“我命里本來就窮?!睆那叭奶搨蔚娜艘彩沁@樣。

  古時暴君編造這些話,窮人復(fù)述這些話。這些都是惑亂百姓、愚弄樸實的人,先代圣王對此感到憂慮,在前世就有了。所以寫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雕在盤盂上,流傳給后世子孫。說:哪些書有這些話?禹時《總德》上有,說:“誠信不到達天帝,就不會保佑下民。既然放縱自己的兇惡的心意,天帝將會懲罰的。不謹(jǐn)慎而喪失了德,天命怎會保佑呢?”《仲虺之告》說:“我聽說夏人假造天命頒布于世,上帝痛恨他,因此使他喪失了軍隊。”他無中生有,所以叫假造;如本來就有而說有,怎么是假造呢?從前桀主張“有命”行事,湯作《仲虺之告》以批駁他?!短摹分刑影l(fā)說:“啊呀君子!天有大德,它的所為非常顯明??梢越梃b的不太遠,殷王就是:說人有命,說不必恭敬;說祭祀沒有好處,說兇暴沒有害處。上帝不保佑,九州都亡滅了。上帝不順心,給他降下滅亡的災(zāi)難。只有我周朝,接受了商的天下。”從前紂主張“有命”而行事,武王作《太誓》太子發(fā)反駁他。說,你為什么不向上考察商、周、虞、夏的史料,從十簡之篇以上都沒有命的記載,將怎么樣呢?

  所以墨子說:“現(xiàn)在天下君子寫文章。發(fā)表談話,并不是想要使其喉舌勤勞,使其嘴唇利索,內(nèi)心實在是想為了國家、邑里、萬民的刑法政務(wù)?!爆F(xiàn)在的王公大人之所以要早上朝,晚退朝,聽獄治政,整日分配職事而不敢倦怠,是為什么呢?答道:他認(rèn)為努力必能治理,不努力就要混亂;努力必能安寧,不努力就要危險,所以不敢倦怠?,F(xiàn)在的卿大夫之所以用盡全身的力氣,竭盡全部智慧,于內(nèi)治理官府,于外征收關(guān)市、山林、澤梁的稅,以充實官府,而不敢倦怠,是為什么呢?答道:他以為努力必能高貴,不努力就會低賤;努力必能榮耀,不努力就會屈辱,所以不敢倦怠。現(xiàn)在的農(nóng)夫之所以早出晚歸,努力從事耕種、植樹、種菜,多聚豆子和粟,而不敢倦怠,為什么呢?答道:他以為努力必能富裕,不努力就會貧窮;努力必能吃飽,不努力就要饑餓,所以不敢倦怠,現(xiàn)在的婦人之所以早起夜睡,努力紡紗、績麻、織布,多多料理麻、絲、葛、苧麻,而不敢倦怠,為什么呢?答道:她以為努力必能富裕,不努力就會貧窮;努力必能溫暖,不努力就會寒冷,所以不敢倦怠?,F(xiàn)在的王公大人若確信“有命”,并如此去做,則必懶于聽獄治政,卿大夫必懶于治理官府,農(nóng)夫必懶于耕田、植樹、種菜,婦人必懶于紡紗、績麻、織布。王公大人懶于聽獄治國,卿大夫懶于治理官府,則我認(rèn)為天下一定會混亂,農(nóng)夫懶于耕田、植樹、種菜,婦人懶于紡紗、績麻、織布,則我認(rèn)為天下衣食財物,一定會不足。如果以此來治理天下,向上侍奉天帝、鬼神,天帝、鬼神必不依從;對下以此來養(yǎng)育百姓,百姓沒有得到

  利益,必定要離開不能被使用。這樣于內(nèi)守國則不牢固,出去殺敵則不會勝利。所以從前三代暴君、桀、紂、幽、厲之所以國家滅亡,社稷傾覆的原因,就在這里啊。

  所以墨子說:現(xiàn)在天下的士人君子,內(nèi)心確實希望為天下謀利,為天下除害,面對‘有命’論者的話,不可不努力批駁它。說道:命,是暴君所捏造,窮人所傳播,不是仁人的話。今天行仁義之道的人,將不可不仔細辨別而努力反對它,就是這個道理啊。


《非命》--墨子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太保市| 临颍县| 凤台县| 黄平县| 南京市| 南昌市| 江北区| 朔州市| 分宜县| 富源县| 长沙市| 襄汾县| 东乡| 阜宁县| 卢龙县| 汉中市| 庆阳市| 九寨沟县| 上蔡县| 蕉岭县| 布尔津县| 鄂温| 化隆| 汪清县| 洛扎县| 侯马市| 金坛市| 陵水| 昌江| 甘孜| 吉安市| 南和县| 涪陵区| 滕州市| 怀远县| 延长县| 冷水江市| 达州市| 辽阳县| 金溪县| 南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