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說三國》摘錄06(董卓的擾亂)
此系列依up主記錄習(xí)慣而摘,并不一定逐字抄出。如需引用,請查閱原文。?
《呂思勉說三國》,呂思勉著,北京:化學(xué)工業(yè)出版社,2016年7月1版1印。
前十六篇來自上海開明書店《三國史話》初版本,后四篇來自《論學(xué)集林》《三國史話之余》,附錄十八篇來自《論學(xué)集林》《呂思勉遺文集》等。

董卓的擾亂
專制時代的君主,雖然實際也無甚能力。然而天下太平,大家都聽中央政府的命令慣了,無機可乘。后漢時,離封建時代還近,尊君的思想極為普遍。
董卓喜歡的人,只做軍官,并不參政。倘他真能聽這一班名士的話,約束手下的武人,政治也未始不可漸上軌道。苦于他其實是不懂政治的人。一上政治舞臺,便做了一件給人家借口的事——無故廢立。
而他所以失敗,尤其在于不能約束兵士。殺、劫、掠。
東方的兵一起,董卓的所作所為,更不成話。他的兵雖相當(dāng)?shù)貜?,然而名不正、言不順。且東方的兵,聲勢浩大,也不易力敵。于是想到從洛陽遷都長安。一者路途遙遠,且有函谷關(guān)(本在今河南靈寶縣,漢武帝時,東移到現(xiàn)在河南新安縣。這是從河南到陜西一條狹路的東口。西口是現(xiàn)在的潼關(guān)。)之險可守。二者董卓是西涼人,兵是西涼兵,長安離他的老家近些。
當(dāng)時東方的兵,如果能聲罪致討,至多經(jīng)過一兩次戰(zhàn)事,就平定了??嘤谶@些州牧、郡守,都只想占據(jù)地盤,保存實力,沒一個肯先進兵。只有曹操,到底是有大略的人。單靠曹操一人的力量,自然不夠。兵到滎陽(今河南滎陽縣東北,有舊滎澤),就給董卓部將徐榮打敗。然而曹操兵雖少,卻能力戰(zhàn)一天。徐榮以為東諸侯的兵都是如此,也就不敢追趕。
卻有一個孫堅,從豫南而來。漢朝時候,湖南還未甚開辟。倘長沙太守是一個茍且偷安的人,大可以閉境息民。孫堅卻是有野心的。他聽得東諸侯奇兵討董,也就立刻起兵,路過荊州、南陽,把刺史太守都殺了。前到魯陽(現(xiàn)河南魯山縣,從南陽到洛陽的要道),屯兵在此的袁術(shù)便表薦孫堅做豫州刺史。孫堅北進,敗給徐榮。第二年,孫堅收兵再進。董卓使呂布、胡軫據(jù)敵,二人不和,軍中自亂,敗,都督華雄被孫堅所殺。孫堅進兵,離洛陽只有九十里,董卓自出戰(zhàn),敗。董卓留兵分屯關(guān)外,自己退到長安。
孫堅進到洛陽,修復(fù)了漢帝墓,無力再進,仍退到魯陽。董卓在關(guān)中的郿縣(現(xiàn)陜西眉縣)造了一個塢,堆積了三十年的糧食。說“事成雄踞天下,事不成,守此也足以終身了?!眮y世的風(fēng)波,多著呢,險著呢,哪有這種容易的事?而且他一昧暴虐,不論文武,要殺就殺。于是再沒有人歸心他。
王允雖然公忠,手腕卻缺乏。沒有下一道敕令暫安董卓舊部的心,然后徐圖措置。
……
胡本來是匈奴人的名稱。后來漢朝人把北邊的異族都稱為胡。其初,還稱匈奴東方的異族為東胡,西方的異族為西胡,再后來,把西字去了,竟稱之為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