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
day3:多災多難的UC患者
主訴:粘液膿血便4年余 ?女 ?24歲
14年起病,對美沙拉秦效果治療不好,且便次逐漸增至8-9次/日,出現臍周及右下腹絞痛,排便后緩解,伴痛性口腔潰瘍,
17年1月入院,HB53g/L,ALB 17g/L,便OB+,白細胞和紅細胞大量,ANCA、炎癥性腸病抗體譜、ANA3項正常,腫標、EBV-DNA、CMV-DNA、TB-SPOT陰性、細菌培養(yǎng)、藥敏、真菌涂片及抗酸染色正常。
腸鏡提示IBD
查房:IBD診斷成立,未定型IBD可能性大,(有UC也有CD),建議排除機會性感染后加用激素治療。
給予莫西沙星+甲硝唑*7d
體溫降至正常,但腹痛及腹瀉無改善
加用潑尼松40mg qd,便次減至5-6次/日,為黃色成形便,腹痛好轉,HB73g/L,ALB24g/L
復查腸鏡顯示粘膜炎癥較前好轉,加用硫唑嘌呤50mg qd后出院。
門診隨診:繼續(xù)口服潑尼松40mg+硫唑嘌呤 50mg ?qd
減量:潑尼松 40mg qd*1月--30mg/早,5mg/晚*1周--30mg qd*1.5月--25mg ?qd,未規(guī)律隨診。---因工作勞累病情復發(fā),便次增至7-8次/日,黃色稀糊便,無膿血,臍周和右下腹痛明顯。
入院:小腸CT重建:小腸正常,結腸肝曲和橫結腸炎性息肉,CMV-DNA增高。

染色結腸鏡:橫結腸及降結腸腸腔狹窄,降結腸多發(fā)炎性假息肉。
考慮CMV感染不除外,停用硫唑嘌呤,加用更昔洛韋,體溫正常,便次減少,一般情況好轉出院
院外潑尼松慢慢減量至10mg ?qd
該患者為慢性持續(xù)性IBD,始終沒有黏膜緩解
1月后雙下肢水腫,黃色稀便7-10次/日,白蛋白低,間斷輸注白蛋白至30g/L
4月后出現腹脹、惡心、嘔吐胃內容物,伴腹痛,以右下腹為著,排氣排便后好轉,排黃色稀糊便5-6次/日,無膿血。
高熱42℃,無畏寒、寒戰(zhàn)。CT:雙側胸腔積液、肝大、重度脂肪肝、腸道不全梗阻可能
院外考慮原發(fā)病活動,感染不除外,抗感染、短暫降溫、中藥治療出現全身散在出血點,以膝關節(jié)伸面、雙上肢、雙肩部皮膚為著??人?、咳痰,為黃綠色濃痰,量多,一般情況惡化,收住協和。
診斷:
IBD
中度貧血
不完全性腸梗阻
重度營養(yǎng)不良
低白蛋白血癥
急性肝損傷原因待查
肝內膽汁淤積
凝血功能障礙
醫(yī)院獲得性肺炎可能性大



惡化,ct示隔下游離氣體,出現端坐呼吸,緊急手術



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

因痰堵窒息入icu


長期臥床導致血栓形成

重度營養(yǎng)不良,反復感染,負氮平衡---給予生長激素治療,糾正負氮平衡,同時檢測血糖,防止血糖guo'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