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L樂評」蘇詩丁《與虛無的義務游戲》


蘇詩丁用豐富的精神世界打造了一部史詩感極強的作品,以審視者的角度察看自己和世界,并展開了對“虛無”的探討。
“說到女性音樂人,我今天還真想特別好好聊聊一個我特別欣賞的音樂人,蘇詩丁?!睍r常在音樂圈內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樂評人,丁太升,在自己的節(jié)目中這樣夸贊蘇詩丁。在丁太升的觀點中,蘇詩丁能用極為合適而高超的技巧完成一首作品的演繹,而在《與虛無的義務游戲》中,她確實做到了。蘇詩丁的聲音能夠很完美地處理各類轉音,在不那么常規(guī)的拍子中也能用精準的斷句而氣息依舊延續(xù)的方式完美呈現(xiàn)歌曲的故事性,而她在句尾的處理則更具挑戰(zhàn)性:比如《不周山》中,在每小節(jié)7拍的情形下,蘇詩丁對斷句和氣息的把控尤其到位。在許多音中的滑音別具一格,她那沉穩(wěn)有力的聲音,也能被她處理成跳躍活潑的形態(tài)(如“那一抹紅是黃昏,那一片綠是桃林”一段);而緊接著,蘇詩丁的聲音又變得悠遠磅礴,配合背景中的輕聲吟語和宏偉的配樂,一股強烈的史詩感迎面而來,從而用可塑性極強的人聲近乎完美地將“不周山”這樣一個神話中的形象詮釋出來。
除了蘇詩丁本身擁有能夠駕馭多類情形的能力,優(yōu)秀的、并且適合她的編曲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與虛無的義務游戲》中,配樂也表現(xiàn)得極為震撼。在專輯的開場曲《除以零》中,配樂確實為“虛無”這樣一個宏大的概念奠定了基調。前奏剛開始,不斷漸強又漸落/漸弱的合成器音效迭起;中間段落中時常出現(xiàn)的電子機械似的音效也豐富了整首歌曲的編曲;此起彼伏的電子音效讓人像是置身于一場科幻電影中,看著宇宙中的奇象。而后,配樂由一段混亂的、帶失真的鼓點過渡,蘇詩丁的人聲隨即也被置入配樂中,無法聽清的三字一句中透露出一種對人類文明的審視。而在《人類的夜晚》中,配樂又變得怪異而特別。幾乎不能和鼓點對上拍的輕工業(yè)風音效一聲聲響起,而中間斷斷續(xù)續(xù)的音效營造出一種荒誕的幽默感,給同樣描繪著荒誕的人類行為的歌詞增添色彩,預示著這個人類最后的死亡之夜。
蘇詩丁對這張專輯的名稱由來作出的解釋是:它“來源于作家馮內果『第五號屠宰場』的另一個名字——『與死亡的義務性舞蹈』”。虛無主義則是拒絕人類文明特定方面(譬如價值觀、意義等)的一種哲學。在整張專輯的詞作中,虛無主義是一大頭?!禠a confusion de Mutt》以全法語、類似音樂劇的形式,不斷重復著對多種人類文明產物的反問。
Immobile, mouvant?
『是靜止,還是移動?』
Est-ce une ?uvre,?
『是作品,還是“東西”?”』
……
這些問題中,主要集中在對藝術的討論。
St-ce un art ou une respiration?
『它究竟是藝術還是呼吸?』
Serait-ce ravageur ou exténuant?
『它是破壞性的還是一種超度?』
C’est ainsi, je ne suis ni l’auteur,
『事情就是這樣,我不是肇事者』
Ni le juge…
『更不要讓我做判斷』
(節(jié)選自《La?confusion?de?Mutt》)
在《人類的夜晚》中,“死亡的陰霧,跳著舞一步步襲來”,也更是直接呼應了蘇詩丁自己所做的解釋:他(馮內果)引用塞利納所說:‘藝術只有在與死亡的舞蹈中成為可能’中的藝術成分。
“虛無”對于當前的蘇詩丁來說,是一個她作為悲觀的人的結果導向。她將自己一層層剝開,將自己充盈的想象一筆筆寫入這張專輯中。這些想象是美的,是虛幻的,也是迷幻的。蘇詩丁的寫作有種意識流的感覺,并受到后現(xiàn)代主義的影響,有時帶有哲學意味,將世間萬物連接起來,漂泊無定。
一無所知 自知
自以為是 無知
……
最初的語言 寄與生的縱橫
敢不敢 來記載
(節(jié)選自《除以零》)
正如《果殼》中說的,蘇詩丁在微微酒醺的爵士節(jié)奏中吐訴著一段痛苦的愛情經歷。
除了真 剩下的 他都知道
盡管 消費我
除了痛 剩下的 他都知道
盡情 扭曲我
除了詩 剩下的 他都知道
拼命地 詮釋我
除了心 剩下的 他都知道
瘋狂地 篡改我
(節(jié)選自《果殼》)
她就像剝開果殼一般,揭開自己曾經的結痂,訴說著那個無名的“他”給她帶來過的苦痛。被改造、被利用……男性的凝視無處不在,而蘇詩丁將自己不為人知的這一面剝開,給聽眾看她真實的“果核”?!昂韲道锸秋L暴,以為不凡 / 卻像果殼碎裂,暴露在陽光下崩壞”。她嘗試著想說些什么,但是那些言語都堵在喉嚨里,在百般無奈之下支離破碎。內省過后,蘇詩丁的心態(tài)又發(fā)生了轉變:“喉嚨里的轟鳴 與我無關 / 就讓果殼碎裂 暴露在陽光下崩壞”。此時的她變得釋懷,不再在意自己的真實內核是否被揭露。這一點,也正是華語樂壇少有的,也是一件對音樂人來說值得鼓勵去做的事情:懂得內省,袒露自己,會有更好的音樂表達。而從另一個角度看,蘇詩丁擔任了果殼的角色,而里面的果肉是甜美的;當“他”品嘗完果肉,體驗完歡愉后,蘇詩丁則被拋棄。盡管她用輕巧的方式唱完這首歌的結尾,她此時的身份也只是被遺棄掉的果殼和果肉,于是帶有一絲諷刺意味;他和她的愛情也終究歸入“虛無”之中。
蘇詩丁用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打造了一部史詩感極強的作品,但過度豐盈的想象力同時編織出了一些略顯空洞和飄渺的詞作。盡管《迷地亞》不完全由蘇詩丁作詞,她依舊采用了章尚明珠的詞作,并放入專輯中(也就是說,她仍然想用《迷地亞》中的內容來闡述專輯的概念)。這一歌名來源于“Medea”,是希臘神話中著名的女巫,科爾基斯的公主,擁有強大的法術。歌曲中,蘇詩丁不斷重復著“Mesonoxian”(浪漫、危險而神秘的午夜)和“Anapneo”(一掃而空,出自哈利波特)兩個帶有魔幻色彩的詞語,表現(xiàn)了一種虛無和抽象的概念。無論如何,整首歌曲的具體含義十分不明朗。盡管這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對藝術的探討和推測,但弊端也非常明顯:它有時很難讓聽眾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于是,對“虛無”這樣一個龐大概念的闡述,也變得空洞了起來。
而相比之下,這一專輯中部分詞作的負責人——丁太升,則抓住更實際的內容進行撰寫?!度祟惖囊雇怼分校枋隽艘粋€帶有強烈悲劇和荒誕色彩的人類的最后的夜晚,直接傳遞出虛無主義?!恫恢苌健分校枥L了一片云色繚繞、遼闊壯大的景色,極力表現(xiàn)《山海經》中不周山的玄幻色彩?!段鞑客隆分校v述了一個簡短的“他”與“她”之間的愛情故事,娓娓道來,又規(guī)避了俗套的籠統(tǒng)寫作方式。
蘇詩丁的第二張專輯是一次很好的嘗試,兼具一定的實驗性和流行性。蘇詩丁多變的嗓音持續(xù)漂浮在她的音樂之上,駕馭它馳騁在當今的華語樂壇中。也許,當我們未來再次想起這張專輯,翻看里面的詞作,它們的意義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明朗。到那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蘇詩丁心中的自己和她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的不無重疊。
(部分歌詞翻譯來源于網(wǎng)易云歌曲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