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臺江醫(yī)院:拒絕拖延癥,不做“擺爛”人
在忙碌的現(xiàn)代化社會,有種幾乎人人都會患的病,它發(fā)作的時候人們只想世界靜止,忘記所有的催促和任務,這種病就是“拖延癥”。拖延癥的“持續(xù)發(fā)作”將會是種惡性循環(huán),越拖延就越焦慮,從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拖延癥和懶是一回事嗎?
拖延癥:指的是回避一件需要去完成的事情。二者雖然外在都呈現(xiàn)出一種拖拖拉拉、懶懶散散的感覺,但事實上二者并不完全相同。這會導致當事人感到焦慮,愧疚,不安并且產(chǎn)生自我懷疑。
而懶:指的是盡管有能力去行動或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但對活動或努力不感興趣。由此可見,拖延癥與懶的區(qū)別在于目標事件是不是必須完成的。
拖延癥的原因為何?
研究表明拖延原因包括評價焦慮、完美主義、難做決策、依賴和尋求幫助、厭惡任務和低耐挫折力,低自尊、懶惰、缺乏果斷、害怕成功、不良的時間管理、對控制的反抗、冒險、同伴影響,其中兩個的主要原因為害怕失敗和厭惡任務。
比如有的人會在做一件事之前先預想很多事情做不好的情境,然后就會十分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對于那個失敗的結果也感到無法承受,所以開始像個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子,好像拖下去總會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當一次次的拖延導致了個體出現(xiàn)強烈的負面情緒反應,比如深深的自責、內(nèi)疚、煩躁,更會進一步導致拖延癥的加深。
克服拖延癥的七個措施
培養(yǎng)目標感:時刻提醒自己,當下所做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給任務設定精確時限:要有嚴格的截止日期和完成每項任務的時間。
強迫自己做一個開頭:謀定而后動!先做好規(guī)劃,然后再開始行動。
把工作變簡單:三個措施(簡化問題、分解任務、制作模板)。
不必等到萬事俱備:基本條件具備時,就開始行動,再逐漸完善。
舍棄完美主義:完美,犧牲的效率,不要糾結于細枝末節(jié)。
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規(guī)定的時間做規(guī)定的事情,做事打出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