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xué) 第二章
1.審美活動動力機制 需要 理想 趣味 2.審美語言特征 生命語言, 高級精神追求 3.審美理想特征 穩(wěn)定性,形象性 4.審美理想作用 決定主體選擇判斷, 審美活動成人生實踐重要部分 5.審美趣味特征 個體差異, 社會條件影響審美趣味 6.判斷審美趣味有害無害 是否反映審美對象客觀特點, 受到主體審美理想制約 7.如何提高審美趣味 主要提高審美理想, 與主體的人生理想統(tǒng)一, 改進世界觀人生觀 7.審美活動基本特征 人與世界本己精神交流 最具有個性化精神活動 有限無功力性最高功力性統(tǒng)一 自律性他律性統(tǒng)一 8.審美活動是人最具有本己性存在方式 超越性存在方式, 自由存在方式, 應(yīng)然存在方式 9.審美活動與一般價值活動共性 主體為依據(jù), 受到社會實踐活動制約 10.論述審美主體,對象不可分割 審美對象不是先于人存在的東西, 只有在主客體才能把握主體性質(zhì), 人對象活動確定主客體審美關(guān)系, 審美活動是主客體相互依存的運動過程 11.審美主體存在狀態(tài) 驚異 體驗 澄明 12.驚異的特點 鮮活生命感, 依賴主體,依賴對象 13.體驗特點 整體性,根本性 14.審美主體存在狀態(tài) 驚異體驗澄明 驚異:客體對象解放成人審美對象 體驗:主體在審美被對象吸引震撼 澄明:主客體和諧統(tǒng)一 15.審美對象自身特殊性 審美對象自身客觀條件,色彩線條形狀音響, 審美條件向?qū)徝缹ο蟋F(xiàn)實轉(zhuǎn)化 非實體性開放性 16.審美對象自身客觀條件 多樣統(tǒng)一,包括 色彩,表情性,象征性 線條,情感意味 形狀,事物具體可感 音響,聽覺對象 17.審美對象非實體性和開放性 非實體,物質(zhì)與精神,客觀主觀相互滲透 開放性,不確定性,不可窮盡性 18.生物本能說不足 把動物快感等同人美感, 忽視審美活動社會根源 19.勞動說 勞動先于藝術(shù) 勞動使得審美變?yōu)楝F(xiàn)實 審美能力跟勞動力發(fā)展一致 20.原始審美意識特征 抽象性 真實性 創(chuàng)造性 21.原始人物質(zhì)生產(chǎn)的裝飾 裝飾化器物造型 器物裝飾 22.原始人自我裝飾與美化 固定裝飾 非固定裝飾 23.原始藝術(shù)樣式 雕刻 繪畫 音樂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