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始于清雍正年間 民國時期傳人打擂連勝27場
清晨7點鐘,深圳寶安圖書館老館門口的廣場上,一位老婦人正在練拳,動作樸實簡潔,拳勁剛猛脆裂,直震得空氣隱隱作響。這位66歲老人的身體十分硬朗,一口整齊潔白的牙齒閃著亮光?!拔覐?0歲就開始練習八極拳,至今已有50年拳齡了?!痹瓉硭褪枪诺浒藰O拳傳承人、吳氏八極拳協(xié)會副會長韓振閣。
韓振閣日前告訴記者,其最大愿望就是把這套拳傳承下去,唯一辦法就是開武術(shù)館,苦于沒有場地。
因為兒子來到深圳
韓振閣是河北省滄州羅疃村人,2011年,跟著兩個兒子來到深圳,本來跟著兒子住在流塘新村,現(xiàn)在兒子住在工作單位,只剩下一個人單住。她從小就在爺爺?shù)挠绊懴聦W(xué)習八極拳?!盃敔旐n化臣是原國民政府中央國術(shù)館的,所謂國術(shù),就是只殺敵、不表演的武術(shù),爺爺曾在1928年參加南京中央國術(shù)館舉辦的擂臺賽,連勝27場,比賽結(jié)束,張之江館長特聘韓化臣和趙樹德為館內(nèi)一等武術(shù)教官,任命韓化臣為教務(wù)處拳術(shù)科長(見《中央國術(shù)館史》第43頁),這一直是家族最大的榮耀?!表n振閣說。受爺爺?shù)挠绊?,父親和她都十分愛好八極拳。本來這套拳術(shù)傳男不傳女,父親練拳的時候,韓振閣就躲在一邊偷學(xué)。哥哥和弟弟都不愿意辛苦練拳,韓振閣卻越練越歡喜,最后她反而成了家族正宗八極拳傳人。后來韓振閣嫁到山東,練拳從來沒有中斷過,直到今日,她依然每天都在堅持。
拳譜入寶安“非遺”
“父親在世的時候,曾將部分拳法寫成拳譜留了下來。”到了深圳,韓大媽上交拳譜,成功申請到寶安區(qū)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深圳市的非遺項目也在申請中。八極拳傳播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風格不同的拳法技術(shù),有古樸、莊重、實用的“霍氏八極拳”;有靈活、快速的“馬氏通臂八極拳”;有流暢、活潑的“吳氏劈掛八極拳”;有節(jié)奏鮮明的“臺灣螳螂八極拳”等等。遺憾的是,父親并沒有把所有拳法都寫下來。韓振閣覺得現(xiàn)在只有她能把這些拳法寫下去了,因為父親教給她的每一招每一式,她都熟記于心,韓振閣嘗試著寫拳譜,目前她已經(jīng)寫了三套器械拳法了。
異地傳承之心
“八極拳是我國古老的優(yōu)秀拳種,始于清朝雍正年間,有乾隆所贊‘文有太極安天下,武有八極定乾坤’之美譽?!表n振閣說,一套八極拳包括了拳術(shù)、散手和器械最基本的三種,每一種都有千變?nèi)f化的招數(shù)。
目前,韓振閣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這套拳傳承下去,不管在哪里都不要丟掉八極拳。她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開武術(shù)館。但是老人根本沒有場地,自己在流塘新村住的房間很小,就是一個不足20平米的單身公寓。連曾在寶安區(qū)群眾文化藝術(shù)館占有的一席之地也被跳舞的阿姨們占據(j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