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瑜伽:為什么我說解鎖了手杖式,就相當于解鎖了所有的坐姿?
先來認識體式:瑜伽手杖式,又可以稱為:瑜伽坐姿山式、L坐、長坐,直角坐,
手杖式是瑜伽坐姿中最基礎的體式,山式可以看作是所有體式的正位基礎,瑜伽手杖式可以看作是所有坐姿體式的正位基礎。

練習方法:
坐在墊子上,用手向后向外撥動臀肌,讓坐骨壓實地墊
雙腿向前伸直,大腿并攏,雙腳并攏,腳掌回勾,腳趾朝向天花板的方向。
脊柱立直,胸腔打開,
雙手放臀部兩側,手臂伸直,手掌落地,指尖朝前
頭頸端正,目視前方,自然呼吸。
前面我們也說過手杖式也叫坐姿山式,它除了是坐著的,其它各部分的調整動作和山式站立是一模一樣。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這個體式的一些要點和注意方法
1、先對書上的口令作2點簡單的說明。
a、膝關節(jié)后側向下壓地面。
這點大家可以理解為雙腿伸直,腿后側延展,而不能把這句話單純地理解成膝蓋窩貼著墊子。當坐在墊子上,雙腿伸直的時候,正常的膝蓋窩離地面是有一點空間的,不是完全壓墊子的。站姿中褲縫是一條垂直線上,從來沒有說臀部膝蓋窩和腳后跟在一條重直線上。而且我們一直強調不要把膝蓋拼命向下壓,而是向上提。
對于膝蓋超伸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向下壓膝蓋很容易造成膝蓋超伸,習慣性超伸的人,可以卷一個小毛巾放在膝蓋下方,限制膝蓋窩向下的幅度。
b、將骶骨和背部推向身體內部。保持背部凹陷,運用雙手的動作激活脊柱。
把骶骨和背部推向身體內部,保持背部凹陷,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彎腰不弓背,讓背部立直,腰曲自然。運用雙手的動作激活脊柱是指很多人一坐下來脊柱是向下塌的,這時候可以讓雙手向下推地,用反作用力幫助脊柱向上延展,就是書中說的提起脊柱向上。

2、腳后跟向遠處蹬。
腳后跟向遠處蹬,其實和山式中腳后跟向下扎根是一樣的道理,之所以把它單獨拎出來,是因為很多人在練習中腳跟不會用力,或者完全是放松的。
這里的練習中不僅僅是手杖式,也包括其它體式。事實上不僅腳掌踩地作為根基時要發(fā)力,在其他體式中哪怕腳掌是懸空的,你也要找到腳掌向地面扎根的感覺,也就是說不管腳掌是不是根基有沒有踩地,你都要把它當作根基一樣來發(fā)力。比如半月式、戰(zhàn)士三、倒立、斜板……當身體立直時腳掌和頭頂對抗,當坐下來時,腳掌和臀對抗,不但有助于啟動腿部肌肉,也有助于保持身體的挺拔和平衡。
大家在單獨練習這個體式的時候,可以腳掌踩墻或者踩瑜伽轉
3、骨盆端正。
我們知道在山式中骨盆端正,坐骨垂直向下。在手杖式中,同樣要求骨盆端正,坐骨垂直向下壓墊子。山式中有骨盆前傾翹臀塌腰以及骨盆后傾的體態(tài),坐姿手杖式中也一樣,
調整方法:除了上面說的用手在臀部兩側撐地,有助于幫助脊柱立直骨盆端正以外,另外一個常用的方法是在臀部下方墊磚或者抱枕,相當于從下面借力支撐一下骨盆,幫助骨盆正位。
4、其他的比如:雙腳可以分開與骨盆同寬,也可以并攏,腳掌可以回勾也可以繃直,胸腔打開頭頸端正,雙手上舉時不要向前推胸廓,等等這些和山式都是一樣的,在這就不重復了。越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要點就那么多。就像所有的一位數(shù)乘法,兩位數(shù)乘法,三位數(shù)乘法,不管如何排列,都離不開乘法口訣一樣。

手杖式的介紹就到這兒了。大家要像對待山式一樣對待手杖式,解鎖了手杖式了解了手杖式的要點,其實也就相當于解鎖了所有的坐姿,知道了所有坐姿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