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法學考研【知行法學丨人大法學考研:初試備考問答系列(三)】
前言
針對大家最近問的比較多的問題,我們?yōu)榇蠹揖淖鞒隽舜鸢覆⒔?jīng)對比后統(tǒng)一回復。每次考試都是一次驚險的跳躍,在到來之前沒有人有必勝的決心,因此要做到的就是日復一日地關注學習本身,更多問題可咨詢班主任師兄微信:ruclaw59。之前的備考問答系列可以參見:
人大法學考研【知行法學丨人大法學考研:初試備考問答系列(二)】

一、法考篇
1.備考時需不需要看法考視頻?
如果是打算同時準備考研+法考的同學,法考視頻還是需要看的,但是注意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在看視頻上,可以挑沖刺階段/內(nèi)部班的視頻通過倍速來過一遍,畢竟重心還是要放在考研專業(yè)課的學習上。如果是已經(jīng)考過法考或者不打算一年兩考的同學,也還是建議民刑兩科(尤其是刑法)還是過一遍視頻,因為現(xiàn)在人大民法和刑法的初試考察方式基本固定為案例分析+論述,法考視頻中會穿插大量的案例,能夠培養(yǎng)案例分析能力,如果只埋頭背教科書/講義,可能在考場上會面對案例題難以下筆。但要注意一定不要在看法考視頻上花過多的時間,因為單純地看視頻是較為舒適的學習狀態(tài),視頻是入門階段的利器,但如果想要收獲成績還是要在此基礎上注重閱讀、思考、背誦。
2.法考老師怎么選擇?
法考機構的每一位老師都各有千秋,適合別人的并不一定適合自己,有的人適合講課生動有趣的老師,有的人適合講課的老師。建議在正式備考前先對不同老師的課進行試聽,選定后再購買相應的講義,且在選定老師并開始學習后盡量不要中途換老師,這樣既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不利于形成學習的一貫性。要相信在法考市場中能比較有名的老師都是有足夠水平的,只要選定適合自己的老師并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備考,通過法考還是比較簡單的。
3.主觀題需要特別準備嗎?
如果是法考+考研同時進行,建議客觀題通過后就將重心放在考研沖刺上,不要再每天花過多時間準備主觀題。只要前期知識掌握得夠扎實,那么主觀題只需要根據(jù)指導用書多進行幾次作答練習,培養(yǎng)作答思維和模型。主觀題階段不建議花時間去聽課,每天2-3小時進行溫習背誦和模擬作答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主觀題部分不能只背書,一定要注意練習,否則到考場上可能出現(xiàn)時間把握不準或邏輯混亂等問題。

二、方法論篇
1.對于明年考研的同學,三月前可以做哪些備考的準備?
對于人大法學考研來說,最合理的戰(zhàn)線安排是6-8個月左右(可能根據(jù)不同人的情況酌情增減),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3-5月份的時候正式進入考研復習,那么3月之前的這段時間,其實是可以為更好的進入備考狀態(tài)做準備。這段期間考生可以評估一下自己的情況,如果是英語薄弱者,可以提前開始背單詞、做15年真題的精讀;如果是法律基礎較差,可以看民刑的法考視頻、梳理專業(yè)課教材框架;如果是學習習慣不好,可以趁這段時間通過自習鍛煉耐心和專注度。此外有些考生還有畢業(yè)論文、實習手冊、租房等事情,也可以在這段期間提前解決,為三月后的專心備考創(chuàng)造最好的狀態(tài)。
2.初試科目要怎么選擇?
人大的初試專業(yè)課分為理論法和應用法,其中理論法的法理、法律史、憲法是固定的,考生需要對應用法的科目進行選擇。其中,除了最多人選擇的民法、刑法、知識產(chǎn)權法之外,對于報考某些專業(yè)的同學而言,選擇訴訟法、國際法、環(huán)境法、經(jīng)濟法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自己本身就對上述科目有扎實的基礎,且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在初試中選擇非民刑知的科目可以說是有利有弊,比如一位考生本身就要報考環(huán)境法專業(yè),那么他在初試的時候就選擇這個科目,可以在準備復試的時候就有了更多的知識儲備;但如果碰到題目爆冷門,絕大多數(shù)同學憑著法律基礎都可以對民刑知的問題進行作答,卻不一定能對其他科目也應付得來。另外,如果選擇訴訟法或國際法,意味著要看2/3本教科書,背誦壓力會比較大,所以考生還是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進行權衡后做出選擇。
理論法和民刑知是知行的強項科目和優(yōu)勢產(chǎn)品,其它專業(yè)的產(chǎn)品在經(jīng)過一年的籌備下也將于八月底陸續(xù)發(fā)布,詳細介紹請看:
1、人大法學考研【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學考研初試訴訟法科目學習策略:篩選重點,有的放矢】
2、人大法學考研【經(jīng)驗分享|從外交學院到一戰(zhàn)上岸人大國際法——也無風雨也無晴】
3、人大法學考研【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學考研初試經(jīng)濟法學習攻略:重視總則與重點小法】
3.初試備考需不需要同時看論文/著作?
很多同學都曾經(jīng)問過除了教科書和講義之外,需不需要閱讀很多論文和著作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對于某些熱門或者非常重要的問題,如知產(chǎn)中著作權法修改帶來的作品定義及類型的變動,可以適當閱讀一兩篇相關論文(最好是人大老師的)來了解學術觀點,但是不要在初試階段就花費大量時間在論文閱讀上。雖然在9月前總會覺得自己的時間夠用,但是越到后期越覺得時間緊張,開始懊悔在前期的時候耗費時間走了大量彎路,所以還是在進入沖刺前多花時間鞏固基礎,當知識儲備達到一定程度后看待問題自然也會多些思辨性。
4.要怎么處理學說分歧?
大部分初試備考內(nèi)容都不會涉及到學說分歧,對于學生來講,如果不是自己的專業(yè)基礎非常扎實,建議不要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個別問題的學術爭議上(特指初試),否則容易陷進個別知識點的牛角尖。人大的老師們對于學術觀點都是非常開放和包容的,理論上在考試中只要邏輯清晰、言之有理、體現(xiàn)思辨能力均可酌情給分,但是既然已經(jīng)要報考人大的研究生,建議在備考中還是以人大版教科書以及講義(會參考人大教研室老師的觀點加進來)為主。如果對于某一問題實在是有不同的見解,可以在學有余力的前提下適當閱讀相關的論文,但不要沉迷于標新立異,畢竟應試背景下需要準備六門專業(yè)課的內(nèi)容,時間和精力應該進行平均分配。
5.非法本要先看應用法還是理論法?
非法本的同學如果在本科期間沒有輔修過法律,也沒有準備過法考的話,建議在3月前一邊看法理的教材/講義,一邊看民刑的法考視頻。對于這些同學而言法理應該是最難入門和記憶的科目,所以建議早點開始熟悉。其實就算是法本的同學,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會將法理放在第一學期令其學習,要明白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關系、什么是法律原則等,才能更好地學習和理解其他部門法。同時之所以建議看民刑的法考視頻,是因為法考老師會考慮到非法本的應試人群,在講課時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表達或者案例來講解法律問題,這樣既可以兼顧理論(法理)和案例(民刑)的學習,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法律思維。
6.一天學習幾個小時比較科學?
有的同學可能會陷入備考時長的誤區(qū),認為一天學習時間越長越好,但這樣也容易陷入自我感動,只盲目延長時間而不注重效率和真正的吸收度。雖然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一樣,但通常而言前期可以保持一天8小時左右的學習,如果學有余力可稍微延長到10小時左右;9月份過后開始逐步進入沖刺階段時一天最少要保持10小時的有效學習時間,同樣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延長到12小時。但是一定要注意上面所說是“有效學習”,即自己真正沉浸于思考和記憶的學習,而不是人在書桌前坐著但時常處于分心和出神的學習。
7.需不需要時刻關注熱點?
對熱點和重點保持學術敏感度是好事,但是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關注熱點上,因為不管什么熱點,體現(xiàn)在試卷上之后還是要運用基礎知識進行作答。如果沒有打好基礎就只是追著熱點跑,那即便是在備考過程中押中題目,實際作答時也無法進行充分的說理論證。正確的備考方式應該是在把絕大部分精力用于知識點的學習后,在放松間歇關注一下社會或?qū)W術上的熱點,并對其進行學理分析和思考,借助熱點來鍛煉思辨能力和作答能力。
8.自己看書和聽課有什么區(qū)別?
其實看書和聽課本質(zhì)上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一種輸入型學習的過程,只不過有的人習慣通過聽課來學習、有的人習慣自己看書來學習。而對于大多數(shù)同學而言,自學的自覺性和對知識點的把握度并沒有很高,所以通過聽課可以起到一種帶領思考和監(jiān)督的作用。此外,有些知識點如果單看書可能需要花較長的時間去閱讀和歸納,但是在聽課時有時候通過一兩句話的點撥和延伸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9.法學碩士考試答題和本科期末答題有什么區(qū)別?
在準備學碩考研時首先要丟掉過去簡單的期末答題思維,僅僅依靠知識點的堆砌和羅列是無法獲得高分的。除了對講義和教材上的內(nèi)容進行背誦和復述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用體系化的思維進行作答邏輯的組織。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本科期末基本上只需要回答“是什么”,而學碩考試不僅要答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還要求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三、公共課篇
1.英語單詞應該怎么背?
考研英語大綱要求的單詞大概在5500個左右,每個人記憶單詞的方法不一樣,有人喜歡拿著紙質(zhì)書背,有人喜歡用APP刷單詞,有人喜歡抄寫背誦。單詞的記憶并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標準模式,重點應在于記憶后能進行運用。這個運用在初試中體現(xiàn)為認得出(完型、閱讀理解、七選五、翻譯)和寫得出(大小作文),在復試中針對英語面試還要求聽得出和說得出。所以,在考研準備的期間要不停地保持輸入和輸出,將每日記憶的單詞用于應試背景下的情境下,不能只為了單純的記憶而去重復背單詞,更不要為了自我感動/儀式感花大量的時間看很多記憶單詞的視頻或抄書。十年真題中出現(xiàn)的單詞都要熟練掌握,在應用中記憶單詞會比干巴巴地背單詞書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如果是本身詞匯量很小的同學還是要注意每天通過單詞書或者APP來背誦+鞏固。
2.英語需不需要看視頻?有沒有推薦的老師?
考研英語從單詞到完型、閱讀、翻譯、七選五、作文都有不同的老師通過視頻進行講解,其實視頻只是學習的一種方式,備考這條路上條條大路通羅馬,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流程都走一遍,還是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進行個人選擇。比如有些同學面對紙質(zhì)/電子單詞書就是背不下去,那在三四月前也可以通過看朱偉的視頻背(其實就是一種放松);再比如有的同學基礎比較扎實,但是缺少考研英語的應試技巧,也可以看唐遲的閱讀/七選五/翻譯來進行專項提高。
3.英語作文什么時候開始背?
雖然大家常說得閱讀者得天下,但是英語大小作文加起來30分,所占的分值也僅次于閱讀的40分,且這一塊也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較好的分數(shù),性價比比較高。但是北京地區(qū)改卷較為嚴格,優(yōu)秀卷面比較多,所以不要小看作文把它放到考前一兩周才去背。建議從十一月上旬開始就積累一些模板和固定搭配,每天花一部分時間多背多寫,到考場上才會答得比較得心應手。
4.?政治需要什么時候開始看呢?
有些同學可能會過早地擔心自己的政治(尤其是理科生),但千萬不要在四五月份就開始拿著厚厚的考研政治書開始復習。前期的時間應該更多地留給專業(yè)課和英語,這些都是無法靠短期沖刺速成的,但政治可以通過3個月左右的時間收獲不錯的分數(shù)(70+)。最合理的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開始學習政治,并在考前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里逐漸拉長政治的學習時間(英語可以適當縮短)。同時也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并不一定需要看備考視頻,如果實在是看書也一點都看不進去的話,可以倍速看徐濤的視頻。
5.政治選擇哪一位老師?
考研政治通常是肖老、徐濤、腿姐三選一,其實老師并沒有絕對的優(yōu)劣,前期時間充裕時可以試聽幾節(jié)不同老師的課感受一下風格。總體而言,肖老的一千題、肖四肖八屬于必做,徐濤的課講得比較生動適合政治基礎不太好的同學聽、腿姐的主觀題模板也很不錯。政治最主要的是多背多練,看和聽起到的幫助并沒有非常大,要自行把握。

四、教材篇
1.備考的時候要不要看教材?
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只看講義就好,不需要看教科書(因為太厚了),但其實講義說到底也是對教材的提煉+總結+部分論文和其他著作觀點的補充,并不能完全替代教材,尤其是在強化階段,更應該注重對教材的閱讀和學習,在把具體的內(nèi)容吸收過之后再通過講義進行不斷的記憶。在前期梳理教材的時候,可以借助講義或自己整理邏輯框架形成這一科目的體系。對于某一個知識點,框架圖如果是道其一,講義/筆記就會道其二,教材還可以延伸道其三道其四,所以在梳理教材的時候不僅要抓住主干,還要對延伸講解的部分進行閱讀和思考。在沖刺階段背誦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背誦框架和關鍵詞,而前期的閱讀和思考能夠決定在考場上能作何種程度的展開作答。
2.教材和講義的區(qū)別在于什么?
首先最直觀的區(qū)別就是頁數(shù),教材動輒一本幾百頁而講義通常是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講義的閱讀壓力和背誦壓力都大大降低;其次是凝練度,教材會為了講解清楚而將知識點進行層層細化,而講義是將重點內(nèi)容提煉出來,比較有體系感和邏輯性方便背誦;最后是實時性,教材大部分出版年份較早無法跟上最新的修法和學術動態(tài),講義會根據(jù)以上變化進行及時修改和補充,同時也會添加些總結和歸納的內(nèi)容以及部分老師的論文觀點。但需要注意的是,講義無法完全替代教材,它也只是一種學習的輔助工具書,在強化階段一定要認真閱讀教材。
3.兩本或以上的教材要怎么處理?
這種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憲法科目上,因為有藍皮和黃皮兩本參考書目。合理的學習方式是區(qū)分總論、基本權利、基本制度和國家機構四大板塊后,每一板塊的不同專題選定一個主要參考教材奠定基礎,在此之上再適當閱讀另外一本教材內(nèi)容進行補充。舉個例子,憲法總論部分中的“概念”可以以藍皮書為基礎,因為黃皮書上很難總結出概念,而“特征”這一部分則適合將藍皮書納入黃皮書。而且要注意,兩本書不要同時看,而是要先看一本,再看一本,防止混亂。

五、理論法篇
1.理論法應該如何記筆記?
理論法要記憶的東西比較多,知識點繁雜,但越是這樣的科目就越要注重建立學科體系和章節(jié)框架。在記筆記的時候首先要跳出抄書的誤區(qū),筆記絕不是把教材上的東西謄抄到筆記本/打到電腦里,要明確整理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記憶,而不是為了有一份“完美”的筆記。就個人而言,法理的筆記我是整理了一張整本書目錄的框架,后面每一頁都按照一章來準備體系,在沖刺階段的時候根據(jù)這30頁的框架筆記可以進行快速背誦;法制史是做了兩份筆記,其中一份是按照時間線梳理朝代,另一份是根據(jù)立法思想、司法機構等做專題整理;憲法的筆記做的最少,講義其實已經(jīng)把兩本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了,部分補充的內(nèi)容直接在講義上添加,紙質(zhì)筆記只是根據(jù)專題做了個框架的梳理。
2.法制史要根據(jù)朝代背誦還是根據(jù)專題背誦?
法制史的背誦壓力比較大,建議通過橫向和縱向不同角度入手進行學習。最開始時可以按照時間線邏輯對每個朝代一一進行記憶,這樣不會導致邏輯混亂且能通過不同的內(nèi)容多層次掌握不同朝代主要法律特征。在后期基礎打牢后可以進行專題的整理和背誦,如主要法律思想、立法文件、司法機構等流變,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更符合人大近幾年對于法制史的考察方式。

六、應用法篇
1.應用法如何記筆記?
應用法總體而言記憶的壓力要小于理論法,更考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在記筆記時也更加靈活。民法可以根據(jù)在每個章節(jié)中搭建主框架,根據(jù)掌握情況對框架圖進行層層細化,不至于讓知識點像一盤散沙一樣缺乏體系;刑法總則部分可以參考柏浪濤的體系圖,分則部分則可以對重點罪名進行犯罪構成和疑難點的專題整理;知產(chǎn)則可以參考對象-歸屬-內(nèi)容-程序-行使-限制-救濟的邏輯進行框架搭建,在此之上可以對作品定義、獨創(chuàng)性、權利類型等重點內(nèi)容進行專項整理。
2.民法典釋義/司法解釋相關的書都要看嗎?
2021年《民法典》正式施行,它必將是人大法學考研甚至各??佳兄锌疾斓闹攸c。雖然今年還會有大量釋義和司法解釋出臺,但是并不意味著所有相關的書目都要在初試備考階段進行閱讀,因為這樣的投入產(chǎn)出比并不高,畢竟民法和其他科目一樣都只占50分。民法典釋義系列的厚書基本上不用看,司法解釋部分可以參考法考老師整理的講義進行學習。
3.知產(chǎn)應該參考哪位老師的書呢?
過去也有同學問過這樣的問題,劉春田老師主編的《知識產(chǎn)權法》雖然是官方參考書目,但是出版年份較早,且可讀性和體系性都不強,所以在尋找替代書目。如果時間較為充?;蛘哒f打算考知產(chǎn)專業(yè)的同學,可以閱讀李琛老師的《知識產(chǎn)權法關鍵詞》,李琛老師的書邏輯和體系都非常強,雖然篇幅不長但字字珠璣,非常適合報考人大的同學閱讀;王遷老師的《知識產(chǎn)權法教程》也是非常經(jīng)典的書目,但這本書比較厚,如果通篇閱讀要花較大的精力,且王遷老師的部分觀點和人大老師的觀點相左,可以將其作為輔助參考書目但盡量不要只看這本。另外由于2020年著作權法修改,大部分書目都沒有及時更新再版,所以建議同學們以講義或者自己補充整理的筆記為主,在此基礎上閱讀1-2本參考書目。
4.刑法作答時四要件和兩階層應該用哪個?
理論上而言,在考試時用要件說和階層說作答均可。人大近幾年側重于對案例的考察,有些問題用四要件可能難以充分作答;且由于法考老師在講課是都是使用兩階層,參加法考的同學一般都會習慣用階層說,所以總體而言更推薦使用兩階層來作答,這樣也不存在法考之后還要回過對四要件進行磨合的問題。
5.刑法分則的罪名全都要背下來嗎?
對于考研刑法而言總則的重要性是遠高于分則的,所以建議同學們在強化階段一定要在總則上下功夫打好基礎,學好犯罪構成、犯罪既未遂、共犯、罪數(shù)等內(nèi)容,因為真正在考場上答題時也主要是運用這些知識點。至于分則的罪名,并不需要進行全部背誦,針對一些重點罪名如搶劫罪、綁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進行構成要件和特殊情形的專題記憶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