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身投資風險偏好 優(yōu)選“心跳”同頻基金
?
大家都知道“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一提到風險,很多人都對其聞風喪膽,風險總讓人想到損失,但是其實風險并不等于損失。在投資中,風險指的是波動,指的是未來損失和盈利的不確定性。說到不確定性,就意味著風險的存在既可能會帶來損失,又可能蘊含著機會。
但是一個人到底能夠承受多大的損失,承擔多少的風險都源自于每個人的風險偏好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的不同。
?
一、從哪些方面度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
首先來看如何理解風險,風險可以理解為“未來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或損失”,理解風險就是理解不確定性。此外,認識風險也可以進一步定義為“個人和群體在未來獲得收益和遇到損失的可能性以及對這種可能性的判斷與認知”。
如果投資只關(guān)心一件事,那就是應對未來,而未來唯一的確定就是不確定,做好投資的前提就是深刻地理解風險。
風險是事件未來結(jié)果可能發(fā)生的不確定性,就像我們?nèi)右粋€硬幣出去,在扔出去那一刻,誰都不知道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只知道既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概率參半。只有在硬幣真正落地的那一刻,才知道到底正面還是反面。
所以,在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存在著很多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的情況就叫做風險。
那回到投資領域,例如小明第一天剛剛買了一只基金,但是第二天呢,基金未來可能會漲也可能會跌,但是具體漲多少跌多少的金額,誰也無法精準預知。
那么風險偏好則是你面對風險的感受,是喜歡、厭惡還是無所謂?
可能這時有人就會問了,存在這么多的可能性,還會喜歡直面風險嗎?當然有啦,在這里需要記住,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一般來說,高風險會帶來高收益,低風險則帶來低收益。
但是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又各不相同,風險承受能力是一種客觀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客觀真實情況,當你遇到一些風險沖擊的時候,這個風險對你的生活的影響程度有多少。到底多大的風險才不至于影響到的正常的生活。
對于那些喜歡風險的人,與其說是喜歡風險,還不如說是喜歡那種高風險帶來的高收益。因此,對于每個人來說,其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
所以風險偏好是一種主觀態(tài)度,風險承受能力是一種客觀能力,主客觀共同決定投資者能夠承擔風險的大小。
?
二、挑選不同風險偏好“陣營”
不同的投資者對風險的態(tài)度是存在差異的,一部分人可能喜歡追求高風險帶來高收益的刺激,另一部分人則可能更愿意“求穩(wěn)”。
一般而言,風險偏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大類,即風險厭惡、風險中立、風險偏好。而后根據(jù)分類又可以分為5種類型投資者:
對于風險厭惡的投資者而言,他們對風險所帶來的損失更為看重。
所以對風險往往采取厭惡的態(tài)度,這類投資者屬于謹小慎微類型,對于投資過分小心謹慎,覺得處處存在風險,不敢真正放手去做。
不想承擔高風險,投資理財?shù)哪康脑谟诒V?,那對于這種保守型投資者,適合購買貨幣基金以及純債債券基金,例如:華夏貨幣市場基金、易方達信用債A 。
而對于風險偏好者則恰恰相反,這類投資者他們更看重高風險所帶來的收益。
另外,風險追求者通常會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波動要超過喜歡收益的穩(wěn)定,這類人屬于無所畏懼類型,喜歡感受高波動率帶來的刺激,他們追求高風險高回報,適合購買股票型基金。
風險中立者這類投資者對風險的態(tài)度則介于前兩者之間,對風險的采取的態(tài)度是無所謂。風險中立者通常既不回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對自己承擔的風險并不要求風險補償,選擇資產(chǎn)的標準是預期收益率的平衡型投資者,綜合考慮風險和收益,風險承受能力適中,通常選擇嘗試貨幣基金+股票/外匯混合組合方式投資的混合基金。
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風險偏好并不像理論假設那樣簡單,現(xiàn)實中每個人所處的情況不同,風險偏好態(tài)度也是因人而異的。我們千萬不能一概而論。那么問題來了,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自己屬于什么類型的投資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