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件不完美的事
今天接到電話,是樓下快遞點老板問我是不是申請商品問題了。額,有點錯愕,那是一個拖把,收貨后第二天發(fā)現(xiàn)有塊部件缺損了一塊,不影響使用,當時就試著詢問了商家能否補發(fā)這個部件過來,并回復說外包裝已經(jīng)扔了。外包裝看著沒有破損,商家沒有追問,我也沒說,不想給自己惹上驗貨不周的麻煩,pdd上買的幾十元商品,也不會細究。商家挺爽快說會補發(fā)。所以,今天接到快遞站電話,有些錯愕,原來追究責任的鏈條還是放了下來。
我以前也承包過快遞,樓下站點也算前同事經(jīng)營的,彼此都有對方微信,所以被問及此事,還有點過意不去。以前處理類似問題,會讓客戶配合說明外包裝良好,這樣商家會補發(fā),派件點也無需賠償。所以現(xiàn)在這件事也是如此處理的,讓收件人編輯信息說明包裝完好,快遞站就能把責任推給總部,意思是運輸過程吧,反正收發(fā)過程中無法了解內(nèi)部貨物情況。大家總要接受不完美本身,追究太過嚴密,不免會失去合作的心態(tài),空難調(diào)查除外。
生活中總有些不可抗力發(fā)生,當然任何發(fā)生都是有原因的,能控制其中每個細節(jié)的是神,而凡人的我們只有接受——接受治不好疼痛,接受提不上的業(yè)績,接受不會實現(xiàn)理想。
就像現(xiàn)在的我,入了烘焙坑兩年,花錢買各種物品不再像以前大手大腳,因為我不再確信投入的回報,于是順著心意就好,內(nèi)心有火比真正熾熱燃燒更為可貴。所鐘意的面包,從開始的生吐司,佛卡夏,轉(zhuǎn)向更為寡淡硬核的法棍,剝開重重輔料裝飾,更加能理解面粉酵母水和鹽的美妙四重奏。
這個轉(zhuǎn)變,從得意吐司軟軟的面包芯,到驚嘆法棍外脆內(nèi)軟充滿簡單香氣的孔洞,就像人生一路都在做減法,時而主動時而被動,從雄心勃勃,到平和接納,一點點遠離焦慮,回歸到叫做生活的水平面上,就像奮力誕生的那一時刻,我們被期盼的只是平安快樂,而不是那么多的生命禮物。
平和,并不妨礙為了生活而奔忙,就像我很想做好法棍,但不會拒絕去做迎合市場的甜面包,只是當中的不拒絕和認同不是一個意思。
人生,有點像是折紙,每個生命的高度和曲折不同,可復制或有難度,復原如初或者已經(jīng)折爛,有思路或者胡亂折,未必人人會有作品,我們來過拼過走過的唯一證明只有默默無聲的折痕。如同宇宙空間里,日行千萬里的各種天體,不論其如何狂烈的自傳公轉(zhuǎn),向其所在星系觀察,永遠是那么的沉穩(wěn)不驚,一圈又一圈,像是個淡定的老人家。
從出生到死亡,是一個慢慢衰變的過程,大概這就能解釋,為何我們在最后總能接受無常和波瀾,以及那心知肚明的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