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杜拉夫王朝

節(jié)選翻譯自The new islamic dynasties:A chronological and genealogical manual,Clifford Edmund Bosworth(克利福德·埃德蒙·博斯沃思)著,74. Dulafids



阿布·杜拉夫具有阿拉伯人血統(tǒng),其家族有效力于阿拔斯朝廷的傳統(tǒng)[1]。他在哈倫·拉希德(Hārūn al-Rashīd)時期被任為吉巴勒(或稱米底[Media])總督,此后歷仕數(shù)朝。任上以勇猛知名,頗有才學,亦是一位“梅塞納-馬恩省斯(maecenas)[2]”式之人物;其統(tǒng)治中心喀喇吉城作為其封地——亦噶兒(īghār)[3],擁有封地世襲、免繳賦稅[4]的特權(quán)。該城位于哈馬丹(Hamadan[阿拉伯人稱為哈馬贊,Hamadhān])與伊斯法罕(isfahan[i?fahān])之間,因阿布·杜拉夫的統(tǒng)治而被稱為“喀喇吉·阿比·杜拉夫城(Karaj Abī Dulaf)[5]”。其子阿卜杜·阿齊茲及諸孫陸續(xù)繼任了總督之職,以鍛煉行軍作戰(zhàn)之本領(lǐng);其繼任均得到哈里發(fā)之承認,杜拉夫家族亦對哈里發(fā)保持忠誠;不過他們也有鑄造印有自己頭像的硬幣。杜拉夫王朝的統(tǒng)治持續(xù)到897年、其君主哈里斯(al-?ārith ibn ‘Abd al-’Aziz)戰(zhàn)死沙場為止。在此后的一個多世紀內(nèi),盡管杜拉夫家族的后裔仍然在哈里發(fā)宮廷中擁有著顯赫的地位,但其領(lǐng)土已然重歸阿拔斯朝廷管轄。
[1] 從這句便可以判定他應屬于阿拔斯王朝早期的軍隊主力——呼羅珊阿拉伯人
[2] 蓋烏斯·梅塞納-馬恩省斯(Gaius Cilnius Maecenas,前70-前8),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之謀士,同時也是詩人藝術(shù)家的保護人。詩人弗吉爾和賀拉斯均受其提攜。其名Maecenas在后世被認為是文學藝術(shù)贊助者的代名詞。
[3] 據(jù)《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p288-p289言,亦噶兒為永業(yè)田之意,納哈萬德以東有兩個亦噶兒行政區(qū),其首府便是喀喇吉。
[4]同上書記載,阿布·杜拉夫只需繳納固定稅賦,便可以免除其他徭役雜稅
[5] 因為同時期也有一座名為karaj的城鎮(zhèn),位于哈馬丹-納哈萬德之間
注:關(guān)于古karaj(喀喇吉)與今karaj(卡拉季)的區(qū)別
根據(jù)書中描述,karaj應是位于哈馬丹東南處,但今karaj反而位于東北部
我又查閱了《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的地圖看見在這范圍內(nèi)有兩個叫karaj的城:
根據(jù)書中的描述,第一個karaj的資料(p287):
……哈馬丹城與那哈完的城之間就是富庶的魯札剌洼兒區(qū),以產(chǎn)藏紅花而聞名;該區(qū)的首府是喀喇吉(Karaj)城(今此名已不存,應該在哈馬丹與納哈萬德之間。譯者)……
第二個karaj的記載:
那哈完的城之東是兩個亦噶兒區(qū),其首府稱作喀喇吉(Karaj)城,通常被稱作喀喇吉?阿卜?都剌費(Karaj-i-Abu Dulaf)城,以示區(qū)別??堑拇_切位置不清楚,但從道里志所載里程和穆思套菲的記載來看,其位于剌思滿(Rāsmand)山的山腳下(差不多可以確定該山就是今天所稱的Rāsband山)……為了便于區(qū)別,喀喇吉城的城名加上了阿卜?都剌夫(Abu Dulaf),該名本是一位著名將領(lǐng)的名字,也是訶論?剌失德和其子馬蒙時期的宮廷詩人?!瓉啂焯胤Q波斯人將喀喇吉(Karaj)之名讀作喀喇(Karah)……
據(jù)書中提供的譯注記載:
《薩迪克地理志》(The Geographical Works of Sādik Isfahāni)第41頁稱:“喀兒哈魯(Karharūd)是亦剌可?阿賈木(`Irāk`Ajemī)的一座城市,阿拉伯人稱作喀喇赫[Karahh,即喀喇吉,h(?)應是j(?)的筆誤,引者]。為了紀念,將其稱作阿卜?都剌費?阿吉兒(Abū Delef Ajel)?!苯駷橐晾手醒胧〉氖赘⒗耍ˋrak),人口52.6萬,是絲路重鎮(zhèn)和交通要道。譯者。
因此本文中提到的karaj應是今天伊朗的阿拉克市,沿用《大食東部歷史地理研究》的譯名

原文引用資料
Lane-Poole, 125; Zambaur, 199; Album, 32.
Ei2 ‘Dulafids’ (E. Marin); ‘a(chǎn)l-Kāsim ibn’īsa’ (J. E. Bencheikh); Eir ‘Abū Dolaf ‘Ejlī’ (F. M.Donner).
M. Canard, Histoire de la dynastie des H’amdanides de Jaz?ra et de Syrie, i, Algiers 1951,3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