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北宋收復不了燕云十六州?
? ? ? ? 首先是北宋時期宋遼兩國的漢人已經(jīng)基本割裂,遼國實行“五京兩院”制,上京中京的漢人以契丹化的漢人為主(這批人是大遼的統(tǒng)治基礎,大遼政治制度、軍事幾乎都參與,而且位高權重,代表就是韓氏家族,金國建立后稱為“北人”,政治地位高于其他漢人 ,金國18位衍慶功臣里2位漢人功臣都是這個群體的),西京南京的則是以純粹的漢人居多(他們大多數(shù)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后被迫加入遼國的,五代時倍受歧視,遼圣宗改革之后才基本認同遼國,金國建立以后稱為“南人”),而東京的漢人則是女真化的漢人為主(長期與女真族打交道漢人,將內(nèi)地的物資運送到白山黑水與女真人交易,倒賣土特產(chǎn),這是胡化最嚴重的一批漢人,為金朝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代表人物如王伯龍,幫助金朝攻下遼、宋諸多州郡,平定諸多州郡,金史載:“及下青州,第功,伯龍第一”)。遼國境內(nèi)的漢族都如此割裂,那么宋朝的漢人和遼國的漢人割裂就更加嚴重了,由于宋朝軍事上的失敗與對外的軟弱,導致這種割裂進一步加劇,從北宋開國到到滅亡的一個半世紀里,整個燕云十六州的漢人在大宋一次又一次的反復無常和軍事拉胯之后徹底失去耐心,特別是澶淵之盟以后,就連燕云地區(qū)的普通漢人都看不上“宋人”,北宋末年收復了燕云的部分州郡,當?shù)匾廊挥泻芏酀h人喜迎王師,當時遼國地區(qū)的漢人馬賢良寫了一首詩表達宋軍收復山南六州的喜悅之情:
破虜將軍曉入燕,滿城和氣接堯天。
油然叆叇三千里,洗盡腥膻二百年。
? ? ? ?然而當?shù)貪h人等來的不是大宋的王師而是更加繁重的賦稅和無底線的剝削,王師來了之后把當代的鹽價提高數(shù)倍,大肆侵占燕云地區(qū)漢人的土地,派來的官員全是些碩鼠,不到兩年燕云地區(qū)的漢人就造反起義,遼國統(tǒng)治期間燕云地區(qū)四百文錢就能買鹽一百二十斤,而大宋統(tǒng)治燕云后,大宋官員為了榨取民財,居然把燕云地區(qū)的鹽價提高到每斤鹽售賣二百八十文錢,又放縱宋軍侵奪燕云土著的田地和民宅。,最后搞到燕云地區(qū)的漢人到人吃人的地步,失望燕云漢人只能給女真人當帶路黨。參考《續(xù)治資通鑒》:“初,宣撫司招燕、云之民,置之內(nèi)地,如義勝軍等,皆山后漢兒也,實勇悍可用。其在河東者約十萬馀人,官給錢米,雖諸司不許支用者亦聽之。久之,倉廩不足,以饑而怒,官軍又輒罵辱,其心益貳,俟釁且發(fā)。至是金人南侵朔、武之境,朔州守將孫翊者,勇而忠,出與之戰(zhàn),未決,漢兒開門獻于金。至武州,漢兒亦為內(nèi)應,遂失朔、武。長驅至代州,守將李嗣本率兵拒守,漢兒又擒嗣本以降,遂破代州。及至忻州,州守賀權開門張樂以迓之。宗翰大喜,下令兵不入城?!?,而女真人占領燕云地區(qū)后是怎么做的呢?“金人已得燕,則鹽法盡仍舊,常勝軍屋業(yè)田土盡給前主,燕人歸心焉”——《三朝北盟會編》,大宋軍事拉胯都是其次的,其治理能力居然不如一個才崛起的十幾年蠻族建立的國家,這才是最令人氣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