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心底默默地說:再見了雞峰山,感謝你的美麗,感謝你對世人的啟迪
4日臨近中午抵達成縣。司機加油的間隙,一行人下車在盤旋路附近略做小憩,買了一些熟食、水果、啤酒,進入整裝待發(fā)狀態(tài)。
11時整,車子駛出縣城,在南郊的大道上奔馳。十多分鐘后,拐向山道,車子開始了爬坡。遠處,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成縣雞峰山公園。
雞峰山山脈,群峰聳翠,山如斧削,奇峰險峻,上拂云漢,綿亙逶迤20公里。其最高峰媚洛峰遠眺狀似雄雞引頸長鳴、送晨報曉故名雞山;茂密的林木、參差錯落的寺廟、撲朔迷離的云霧,一同構成這個奇妙的方外世界。它也是這個古老小城一張最“靚麗”的名片。
臨近“寒露”,南山坡上是一片片進入成熟期的大豆田,秋風乍起,翻動滿目金色的波浪;間隙或有成熟期晚,桿紅葉綠的蕎麥田里,一抹抹粉色的花簇尚未收盡····田原風味隨風揚揚灑灑開來。
面對如此田原美景,曉峰君情不自禁吟詠著: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p>
這是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曉峰君說這首詩正與自己此刻的心境相吻合。
曲曲彎彎的山道,雖窄卻用柏油鋪成。坐在車子中,倒也感不到顛簸。
忽而想起八年前,省電視臺的記者為某部反映當?shù)剜l(xiāng)鎮(zhèn)企業(yè)業(yè)績的專題片,進行外景拍攝時,我也攜著單位的攝像機與之同行,從黃渚關到這里。還記得當時坐在越野吉普車上,顛得人上下起伏、左搖右晃,望著不堪的路況心中更是忐忑不安,生怕隨時發(fā)生意外。
愈往上,天色愈陰沉,雞峰山主峰麥垛峰已被云遮霧罩,不讓來客識其真面目。想自己家雖然就在距此二十多公里的地方,但近幾年,卻再未有機緣登雞峰山。一是為了生活長年在外奔波,再是八年前曾多次到過這里——
十年前,更與故友花去一整天時間,從小路攀登過雞峰山,那種感受,不是今天坐在車子上所能感受的。
這一次卻是機緣使然。因為朋友,因為朋友想要了解我的家鄉(xiāng)。
一個小時后,棄車登山,我們一口氣爬上巔頂,站在萬仞絕壁處眺望,遠處的山巒被濃霧遮蓋得嚴嚴實實,只有山下的景物朦朧可辨。
同行諸君中,曉峰君是一位與佛結緣之人,有佛便拜,遇廟燒香,一派虔誠信士的模樣。詩泉君志在山水,走進如此佳境,自是被奇崖異石、虬枝美篁所陶醉……
流動的山嵐,帶來些許寒意。漫不經(jīng)心地游賞著,竟然不覺霧已化雨!
在蒼松掩映著的石階徘徊,于篁竹搖曳的幽徑漫步,讀山水之文章,賞自然之野趣。在都市打拼著的那顆堅硬之心,也漸漸變得輕柔、豐盈起來……
三兩個游人擦肩而過,指點山野的細節(jié);一對情侶執(zhí)手無語,相通的心意比任何時候更為默契。
稀稀拉拉的游人,在靜謐的山林,幽雅的小徑,及絲絲小雨中放飛了浪漫的心情。
初來時,曉峰君就建議最好能帶他到一個無人區(qū)居留三兩日。曉峰君所說的“無人區(qū)”,無非就是人煙稀少、天寬地闊的地方,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區(qū)。
下行時,我們興致勃勃地欣賞建筑在絕壁上、山脊處的廟宇群落:大雄寶殿,普賢殿,藥王殿等飛檐翹角,龍騰獸舞,古樸肅穆,神秘莊嚴;殿內(nèi)諸多的佛像造型栩栩如生,逼真?zhèn)魃瘛A钊烁∠肼?lián)翩,感懷慈航。
詩泉君對著寺廟屋脊上的一些雕刻圖形撳動快門,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收集了許多難得的素材,可謂此行不虛。
來到名叫“龍洞”的一處景觀,在守護人的講解中,大家方知這處有佛有道,是佛是道。
這位守護人是個中年男子,一邊放著錄音機在收聽某個電臺的節(jié)目(遠處時就聽到歌聲飛揚),這時又是對某一事件的報道評述。只是不知手捧經(jīng)卷的他,聽進去了多少(俗世的聲音),又悟道(修行)多少?!
曉峰君是個性情隨和之人,聽完講解便與這位男子閑聊起來,問為什么這處既佛又道。這位守護人說,他認為(參悟)是佛道歸一,佛道歸儒。
我不懂道(教),略識得佛(教),只是不敢茍同。
知一行人是蘭州來的,這位男子客氣地請曉峰君喝上一杯
他者的罐罐茶。這是在隴南一帶鄉(xiāng)間冬天盛行的炒(油)茶。曉絕君不識,品嘗后,還請教了如何操作,感到趣味盎然,此間有真味。
途中,詩泉君遺恨行程安排得太急,在這里逗留的時間太少,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不想“回頭”。他說下次來這里,一定要多呆上幾天,那才叫“過癮”!
雨歇時,我們已下到半山腰的停車場。這個地方叫“雷神廟”,廟不復在,地名卻留傳下來?,F(xiàn)在,這處修建了大門,上山要收門票的,不多,每位20元。
想到時間尚早,便與司機商量,下山之后取道去飛龍峽。朋友們醉心在回味之中,一路無話。而我卻在想,雞峰山已被我的記憶“格式化”。
事實上,雞峰山對于我是清晰明了的,而對于同行的朋友們,卻是陌生的,神秘的,充滿誘惑的。如果說距離產(chǎn)生美感,那么陌生同樣會產(chǎn)生美感。
也許,在許多的場合、許多的時候,由于我們對此或彼過于熟悉,往往會忽略掉一些東西,甚至是生命中最美、最珍貴的……或者,用自己的經(jīng)驗來驗證一些事件,判斷對與錯、好與壞、美與丑、是與非。
我們被生活的慣性支使,被生命的惰性麻痹!
當我們別除掉習慣中的這些惰性時,會發(fā)現(xiàn)生活很美、生命很美,世界更美!
我在心底默默地說:再見了雞峰山,感謝你的美麗,感謝你對世人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