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的人,最后成為了星空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
我的大腦還能思維,
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
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斯蒂芬.威廉.霍金
3月14日,現(xiàn)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離開了我們,享年76歲。
這個日子在未來歲月的流逝中,將注定是屬于星辰大海的一天。因為這一天不僅僅是人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的139歲冥誕,也不僅僅是所謂的“π”日,這一天更是一位偉人隕落的日子。
他有著傳奇的一生。他生于伽利略忌日,去世于愛因斯坦的誕辰。曾經(jīng)有記者采訪他說“霍金教授,你出生的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忌日,這就注定你會成為一名偉人?!被艚鹂戳丝此ㄟ^機器語言回答他:“那一天不止有我一個人出生,其實還有成千上萬的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因此,我只是其中的一個普通人。”
一代科學巨人隕落,輪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夠大!
普通而不平凡的一生
斯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國牛津一個普通人家,出生當天正好是現(xiàn)代科學之父伽利略逝世300年的紀念日。他的父親弗蘭克和母親伊莎貝爾都就讀于牛津大學,因此,霍金從小就受到了非常優(yōu)良的教育學術(shù)氛圍。

每個人的童年里應(yīng)該都會有這樣一段記憶,那就是很多大人都會蹲下來,笑嘻嘻的看著你,然后問你長大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不知道霍金教授小時候是否被問過這樣的問題,但是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成長的孩子,心中一定會有一個想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吧。其實,由于他從小熱愛數(shù)學,最后他的愿望只是想成為一名普通的數(shù)學老師。
于是他就追隨他的父親進入牛津大學學習自然科學,但由于當時牛津自然科學中并沒有數(shù)學專業(yè),因此就選擇有數(shù)學成分的物理學。對于在牛津上學的經(jīng)歷,霍金并不感到十分自豪,回憶在牛津?qū)W習的日子,他曾說他“大概總共學習了1000個小時,而平均每天也就只有一個小時。”

后來通過在數(shù)學方面天才的資質(zhì)用很短的時間拿到了學位, 隨后轉(zhuǎn)讀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如果像很多平凡的人來說,霍金的一生就會這樣繼續(xù)走下去,拿到博士學位,繼續(xù)在學校任職,直到去世。
但是,他的一生注定著不平凡。而這個不平凡的開始,就是在他的21歲。這一年,他的一次偶然摔倒,然后被醫(yī)生診斷為患有肌肉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癥即運動神經(jīng)細胞病,也就是熟知的“漸凍人”。
在他得知自己只有兩年的存活時間后,他當時只想在死前能完成自己的博士學位。然而在強大的求生欲和求知欲的結(jié)合,讓他邁過了兩年生命的期限,并取得了博士學位繼續(xù)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之后的他,由于疾病導致的半身不遂,只能坐在輪椅上進行行動。而在1985年,霍金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shù),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借助3個能動的手指和電腦結(jié)合表達。而就是這樣,他仍然繼續(xù)從事研究事業(yè),為人類打開了一扇有一扇通往宇宙深處的大門,直到他去世之時,一直堅持著他熱愛的事業(yè)。
宇宙之門
要么你擁有不用努力的非凡才華,要么就接受你的局限性
這是他在一次演講中所說的話。是的,疾病讓霍金認識到了自己的生命是有終點的,是有局限的;但是這也帶給他一種使命感,讓他認真開始思考自己的一生是否可以帶給后人一些收獲。對此,他曾經(jīng)宣稱:“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得到一個對宇宙的完成理解。為什么宇宙是現(xiàn)在的樣子,以及為什么宇宙會一直存在?”
霍金對于未知宇宙的第一個突破發(fā)生在1970年,這一年他與羅杰.彭羅斯合作,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框架中的“奇點”理論,證明了宇宙是有起點的,那就是大爆炸之前的奇點的存在。

在這之前,創(chuàng)立了廣義相對論的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如果廣義相對論完備有效的話,奇點就不會存在?!倍艚鹚麄兲岢觥坝钪娲蟊ā焙汀捌纥c”理論,就同時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不完備性。
緊接著,在1974年,霍金在《Nature》雜志上發(fā)表論文闡述了新的發(fā)現(xiàn):黑洞是有輻射的。這個理論認為黑洞有一個不為零的溫度,有一個比其周圍環(huán)境要高一些的溫度。依照熱力學原理,一切比其周圍溫度高的物體都要釋放出熱量,同樣黑洞也不例外。這個理論修改并更新了之前科學界認為黑洞只能吞噬物質(zhì),而不能吐出物質(zhì)的看法。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理論。
這一理論也為后來時空穿越假想提供了理論依據(jù)。通過黑洞的無限引力作用,改變宇宙某一區(qū)域的時空曲度,導致時空扭曲,產(chǎn)生時空翹曲,以達到利用黑洞進行時空穿越的目的。電影《星際穿越》就將其假想變?yōu)榱爽F(xiàn)實。

這些發(fā)現(xiàn)成為了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基于以上的研究,霍金在20世紀物理學兩大基礎(chǔ)理論——愛因斯坦創(chuàng)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chuàng)立的《量子力學》的統(tǒng)一方面又前進了一大步。
通過之前的研究積累,霍金繼續(xù)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問題,解答了人類長久思考的一個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宇宙空間到底有沒有邊界?
霍金的研究結(jié)論得出:宇宙是有限的,但是無法找到邊界,就如同地球表面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在地球上朝任意一個方向去走,永遠都不會找到邊界一樣;同時,時間也是有開端的,這個開端大約始于150億到200億年前。
而現(xiàn)在更為精確的時間開端是宇宙大爆炸之后的10的-43次方秒,而在此之前的,時間并不存在,而就在這一刻起,時間就此誕生。
以上的一切,仿佛是我們對于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的所有認知,但是霍金不僅僅是在我們眼里的那樣嚴謹,他同時還擁有著一個有趣的靈魂。
有趣的靈魂
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這句話是霍金對于人生的感悟??赐赀@句話后,其實感觸很多,因為在這句話的背后,是一位需要常年依靠輪椅生活,只能通過機器與其他人交流的科學家。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多么大的胸懷,有可能他的胸懷就像宇宙一樣寬廣吧。
在2016年4月12日上午十點左右,霍金開通了新浪微博主頁,并且發(fā)出了第一條與全中國網(wǎng)友的對話:
我的中國朋友們,你們好嗎?好久不見了!我上次拜訪中國是2006年,當時在北京參加了一場物理會議,那次經(jīng)歷非常難忘。我的首次中國之旅是在1985年,我那時候走火車游歷了你們雄偉的國度。這些旅行使我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和文化略有了接觸。不過現(xiàn)在,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和你們交流了——通過這個微博,我希望和你們分享我的生活趣事和工作心得,也希望能在互動中向你們學習。

而霍金教授的最后一條微博,是在2017年的11月24日發(fā)出的,內(nèi)容是在回答王俊凱提出的一個問題,并且通過視頻方式來回答。
就這樣一始一終之間,還有其他18條微博。這20條微博都是用中英文結(jié)合的方式發(fā)送的,而從中仔細觀察,卻可以發(fā)現(xiàn)霍金博士對于中國粉絲的細心——從開始的英文到中文的內(nèi)容順序轉(zhuǎn)變?yōu)閺闹形牡接⑽牡膬?nèi)容順序。我也知道,有很多人會說“這些微博不全是霍金教授本人親自發(fā)的?!?/p>
對此,在這細節(jié)處理的背后,任何的爭執(zhí)已經(jīng)變得毫無意義了,不是嗎?因為,這是來自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偉大科學家的細節(jié)和貼心。
除此之外,霍金是一個非常懂得享受生活的一個人。青年時報記者曾經(jīng)采訪霍金的機械師馬?。?/p>
“你肯定猜不到他喜歡現(xiàn)代音樂吧?其實他還喜歡跳舞?!?/p>
“他怎么跳?不會是在輪椅上跳吧?”
馬丁微笑的點了點頭。
在2007年霍金參與零引力公司提供的零引力飛行體驗,親身體驗零引力的感覺。在結(jié)束體驗之后,還歡快的進行評價:
好奇妙的感覺!我希望可以永續(xù)這樣的體驗。太空,我來了!

同時,他還在很多部影視作品中進行客串和配音。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生活大爆炸》。

再比如,在《星際迷航:下一代》里與學界的大牛們一起打牌:

除此之外,還參加了《辛普森一家》的配音,其中就是為“自己”進行配音:

看完這些之后,真的很佩服霍金教授,因為他不僅在專業(yè)領(lǐng)域有著極其高的研究成果,同時在業(yè)余生活中同樣是如此精彩。
超乎常人的大腦再加上如此有趣的靈魂,給全人類帶來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樂趣。
“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
巨人的隕落
曾記得,當我翻開霍金教授所著的《時間簡史》時,雖然里面有些內(nèi)容并不能理解,但是卻可以感覺到那沉甸甸的重量。而這個重量,并不是書本的重量,而是整個宇宙和時間的重量。
1988年,霍金教授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這本著作也被稱為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到1995年這本書的發(fā)行量已經(jīng)超過了2500萬冊?!稌r間簡史》已經(jīng)從第一本發(fā)行之后,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版了十幾個版本了,逐漸被中國讀者所熟知,直到現(xiàn)在也被科學家稱為:一本了解物理和宇宙領(lǐng)域的重要的入門書籍。
之后,有出版了《時間簡史》的姊妹篇《果殼中的宇宙》。

我們經(jīng)常說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世界,才能看到更遠的世界”。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巨人?
我想,霍金教授應(yīng)該就是這樣一個人。
這樣說的原因,并不是在于他有著超乎常人的思維邏輯和對于物理和宇宙的洞見,而是他愿意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和文字來向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講述物理、宇宙和時間的故事。
這是一種什么力量?這是一種分享知識的力量。
雖然我們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得懂《時間簡史》或者《果殼中的宇宙》,但是我們能從其中看到霍金教授對于知識的分享和深刻知道其可貴的價值。
科學家,這個常人看來是帶有神秘色彩和崇拜意味的職業(yè),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站在各個領(lǐng)域前沿的精英。但是為什么近些年對于這個職業(yè),人們漸漸的不關(guān)心他們在研究什么或者在不想聽他們所說的話了,寧愿去聽一些、信一些騙子或者“專家”的話。
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科學家不懂得分享知識和科普知識的價值??茖W家越來越不想說,同樣的,人們也就越來越不想聽。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久而久之,還會有人去相信科學嗎?

在我看來,科學家的職責并不僅僅是處于每一個領(lǐng)域前沿的精英們,每天都研究著高精尖的科學技術(shù);同時,他們更是一群“擺渡人”,將人們從無知的對岸接到科學的彼岸。這其中,就是要通過對于科學知識的普及,更重要的是要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和文字來傳播和分享。
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巨人,全人類才能看到越高越遠。
霍金教授就是這樣的一個巨人,雖然他隕落了,但是他用他的一生不僅推動了人類對于宇宙、對于世界的認知,同時他也用不屈服疾病的精神詮釋了人類生存的意義:即使身體受限,思想?yún)s不會。
正如他自己所說:
雖然我行動不便,說話也需要機器的幫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
雖然巨人隕落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閃爍!
星辰大海
著名攝影師Platon Antoniou曾分享一則關(guān)于霍金的故事。他在為霍金拍攝短片時,霍金的狀態(tài)已經(jīng)不太好了,這點他看得出來。在拍完要離去時,他還是轉(zhuǎn)頭問了霍金教授一個問題:
“您能不能給我一個詞,談?wù)勀雽@個世界說什么?”
霍金教授的護士接過話說:“對不起先生,霍金先生已經(jīng)很累了,他眼睛下面的肌肉也在萎縮,他恐怕做不到?!?/p>
就在這時,光標移動的聲音隨即傳來:霍金教授正在用眼睛下面那一小塊活躍肌肉指揮著光標,停在了字母“W”上。
護士聽到后,略帶歉意的說:“不好意思,霍金先生這段時間打字常常不受控制,有時會打出來一些無意義的字。”
但她剛說完這句話,光標又動了,這次它停在了“O”上。
直到最后,光標定格在“W”上。
霍金教授用盡全身力氣,打出他想對這個世界說的話:“WOW”。

他的一生,即使一生都被禁錮在這小小的輪椅上,他依然覺得這個世界值得驚嘆與熱愛!
最后,就以霍金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所說的話作為結(jié)尾吧,這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在此分享給你:
記住要仰望星空,不要低頭看腳下。無論生活如何艱難,請保持一顆好奇的心,你總會找到自己的路和屬于你的成功。生命不息,希望不止。

仰望星空的人,最終成為了星空!
霍金先生,走好!愿天堂沒有病痛和折磨!
生命不息,希望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