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寒 走路功(十三) 開始走路有風
人用「站如松,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來形容理想的行、住、坐、臥體態(tài)。
?
古人講話都惜字如金,儉約的太有想象空間。
?
他說「站如松」,卻沒說是哪一種松?
?
但是由前面的練習,我們能體會是那種挺拔入云的松,不是那種糾結扭曲的松。
他說「行如風」,卻沒說是哪一種風?
?
但無論是微風、颶風還是龍卷風,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飄然向上,而不是沈墜向下。
?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說如何從「站如松」到「行如風」?還好我們在上一章解決了這個問題。
?
這一章要處理的問題是,既然把自己交給地心引力,應該是沈墜向下的「行如鐘」呀,為什么能是飄然向上的「行如風」呢?
?
【練習一】
左腿站立(體弱者可以背部靠墻),右腿屈膝抬起,雙手食指交叉環(huán)抱于右膝前下方,盡量將大腿靠近胸膛。
?
一、把膝蓋部位往上提起,是否感覺髖關節(jié)外移,整個脊椎連同上身都往下墜落?這是錯誤的力量,會使能量散失,大多數(shù)人每天如此。
?
二、 兩手從膝蓋部位把大腿推入髖關節(jié),是否感覺推力由髖關節(jié)推向骨盆,循薦椎使整個脊椎連同上身都推拔向上?這時腰椎自然挺直,胸腔自然往前移動,與站姿練習的體態(tài)相同。
?
多練幾次,記住這個感覺。
?
【練習二】
一、回到正確的站姿,改變重心開始移動,在胸腔隨著地心引力往前滑動的同時,抽拔左腿髖關節(jié),依循【練習一】第二節(jié)同樣的感覺,把力量推向脊椎。
?
二、左腿抬起前落的同時,右腿內(nèi)側從髖關節(jié)暗暗伸展到膝關節(jié)再到腳底,等于是從髖關節(jié)內(nèi)側朝地面暗暗的撐一腳,但是腿并沒有因而伸長。
?
三、 右腿撐那一腳的反作用力,從地面循原路推向脊椎,正好趕上胸腔前移的動作,把身體推向前方。
?
四、左膝微彎(保持小腿與地垂直,所以步幅越大,彎度越大),落腳接住重心。
?
五、左腳落地的同時馬上暗暗的撐地一腳,產(chǎn)生反作用力,右腿抬起,重復前述動作。
?
這是一連串精細覺察的動作,大自然的地心引力在前面拉著,人為的提腿、撐腿動作在后面推著,感覺像是騎自行車下坡,【拾壹章】的練習是讓自行車隨勢而下,這里的練習是加上踩踏之力,增加行進的力量和速度。
?
這個走法的重要除了「走路有風」之外,更重要的是那個下?lián)紊习蔚牧α颗c「生命能量」合而為一,也就是說,每次我們走路的時候,就幫助生命能量向上發(fā)展。
?
熟悉了這個走法之后,腰背越松,胸腔越往前移,抬腿的步幅越大,撐拔的力量越強,您就越走越行走如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