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四次圈地和房地產危機有何關系?

歸納前幾次圈地與危機
?
03:41
?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
釋放的人力資本和集體經濟積累的貨幣資本的結合。使用本村資源,直接幾乎0成本占有土地,極低使用人力資源。以極低的要素形成早起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起步的積累。農民非農收入提高,拉動城市經濟發(fā)展,一盤棋活起來。農民自主占地興起當做黃金階段,產生積極效果。
?
05:45
?1988高通脹,89年的生產停滯,90年的蕭條。農產品賣難,大量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不景氣。
政策:所有企業(yè)一視同仁全部推進市場,原先的經濟模式生存的條件被取消了。資金不下鄉(xiāng),農村被遺忘,農村經濟迅速進入衰敗和凋敝,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占有土地的地方政府,就用土地套現(xiàn)來支付地方開支。地方政府以地生財,獲得財政的預算外收入。很多地方80%的開支來源于對土地的征占,它不是生產性,是消費性不具備真正積極意義的“圈地運動”
?
08:06
?97/98東亞金融危機,盤點中國金融賬本,銀行不良率1/3以上。金融市場化改革后,地方要想發(fā)展就必須以地套現(xiàn)。圈地套現(xiàn)支付前任留下的債務利息。原來消費性負債沒解決,新的消費性負債又產生的過程。領導的鍋沒法追責。圈地是為了拖住泡沫不崩潰,房地產恰恰是給地方“圈地”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好的托債空間。
上面不管地方債務財政收入的比例嗎?
三泡是由于多個因素疊加產生的。地方政府無度擴大消費開支,預算軟約束。債務增加,拖住債務不崩潰就出現(xiàn)這個問題。
有形負債,37萬億
隱性負債,66萬億
大量沒算入內的隱性負債
100多萬億,難以找到為他支付的主體。
中央也沒那么多錢。
?
11:27
?如此復雜局面難以簡單解決,慎重處置
改變激進發(fā)展模式
GDP——>GEP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