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概論》摘錄7-第七章:民俗信仰
鐘敬文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二版,2020年2月二十印?

民俗信仰(民間信仰):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在民眾中產(chǎn)生和傳承的一套神靈崇拜觀念、行為習慣和相應的儀式制度。
巫覡信仰:
最早由氏族首領兼任,后來才出現(xiàn)了專門的巫覡或薩滿。他們沒有特權,人人都可通神,平時也參加生產(chǎn)勞動。原始形態(tài)的巫覡信仰具有自發(fā)、樸實、神秘的特點。
文明時代初期,在多神信仰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主神,天神、祖先神也躍居主導地位,巫覡階層發(fā)生了分化。奴隸主階級為了維護王權統(tǒng)治,也借助于宗教力量,他們不允許民間巫覡溝通天地,而由上層祭司專門通天。改變“民神雜糅”“家為巫史”的局面。
進入文明時代后,科學文化有相當?shù)陌l(fā)展,人為宗教相繼出現(xiàn),當時的巫覡信仰發(fā)生兩極分化,一般巫覡仍在民間活動,但他們大多喪失了在科學文化領域的作用,有些巫覡則皈依道教,成為巫道的主事。
近代民間的端公、鬼公、土教師等,多為巫道的結合。他們既從事民俗宗教活動,又掌握一定的民間娛樂活動。
第一節(jié)? 信仰對象
一、靈魂
起初,人們認為靈魂都歸故鄉(xiāng),由祖先管理
后來,認為由泰山神管理
佛教興起后,閻王成為陰間地域的主宰
萬物有靈
二、自然神
天體、自然現(xiàn)象、無生物、生物
三、圖騰
源于北美印第安人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為“他的親族”,認為人與某種動物、植物之間有一種特殊的血緣關系。每個氏族都起源于一個圖騰,并以該圖騰為保護神、徽號和象征。在同一圖騰內(nèi)禁止通婚。圖騰還有一定的祭祀和禁忌。
四、祖先神
五、生育神
六、行業(yè)神
第二節(jié)? 信仰媒介
一、靈媒
二、巫的種類
(一)巫覡
(二)祭司
(三)術士
三、巫的職能
1.預測人的命運的好壞
2.主持祭祀活動
3.驅疫求吉巫術
4.主持人生禮儀
5.主持神判,處理糾紛
第三節(jié)? 信仰表現(xiàn)方式
一、預知
1.對預兆的信仰(天體兆、動物兆、植物兆、人體兆)
2.預言
3.占卜
二、祭祀
三、巫術
模仿或相似巫術(以相似的事物代替當事人或事,作為施行巫術的對象)
接觸或感染巫術
第四節(jié)? 民俗信仰的基本特征
突出的功利性。
強烈的神秘性、保守性、封閉性。
較強的包容性
較大的滲透性。
俗信化趨勢。觀云測天——氣象學研究內(nèi)容,拔火罐驅疫鬼——中醫(yī)療法,放風箏除靈巫術——民間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