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他教給我們的重要一課,發(fā)一篇16年寫的讀書筆記

莊子是古代的思想家,對于他的很多觀點,很多人都有獨到的見解,并且各種解釋或高或低或相互矛盾。我也看了很多的莊子的書,有些見解讀來也是模糊的概念,是他沒有說清還是自己理解不夠,對此總是不解。而毛澤東理解莊子,使我發(fā)現(xiàn)了更深刻的見解。
? ? ? ? 養(yǎng)生主中莊子有段話很是有名,而且我也時常在想他的深意: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
? ? ? ? 很多人的解釋是莊子提倡去智,這和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是一致的。這被很多人認同,也被一些人詬病。一個人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限的知識,真的是勞心傷神嗎?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對莊子有一句評價:其學無所不窺。意思是,莊子的學問很高, 沒有什么不知道的。于是我就在很多時候想,是應該學習呢,還是不應該學習,而畢竟莊子學到了這么高境界了,而且悟得了養(yǎng)生的訣竅。
不過他不是說少讀書、少學習,如果要學習莊子,就應該學習他的其學無所不窺,但不能陷于窺豹一斑的局限中。這就是我認為的應該學莊子的大局觀,才是學到了他的真意。也就是說不能無視自身的有限,心高志遠,非要窮盡某一片面的真理這是不對的。這是莊子所呼吁的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而之后的保身、全生、養(yǎng)親、盡年是在那個亂世應該學習的處世之道,不是不學,而是學這些方向的。
? ? ? ? 以上個人觀點本以為自己已想的很周全了,但一生與書作為朋友的毛澤東,他在青年的時候就對這段話有了更高的理解,他在為同學蕭子升的《一切入一》的讀書筆記序言中說了如下這段話:
? ? ? ? 子維莊生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今世學問之涂愈益加辟,文化日益進步,人事日益蕃衍,勢有不可究詰者。惟文化進矣,人之智慧亦隨而進,則所以究詰之者,仍自有道也。顧究詰也同,而有獲有不獲,則積不積之故也。
? ? ? ? 毛澤東卻對莊子的“生有涯而知無涯”做了正面的理解和引申。他認為如今的學問、文化、人事都是在發(fā)展變化的。于是人也就不能拘泥不前,人的智慧也應該隨之而進。很多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有所變化了,也就是知識不是一個具體不變的讓人攻克的一個山頭,而是隨著時間讓人去追問探求其自身也會不斷演化的寶庫。知識在更新,事物在發(fā)展,人于是要不斷去積累知識才能做出時下接近更正確的決定來。才能日積月累,積久成學,才能最終在知識的高處悟得真諦?!氨忧街亩鵀橐慌_,匯百家之說而成一學,取精用宏,根茂實盛,此與夫執(zhí)一先生之言而姝姝自悅者,區(qū)以別矣?!边@就是為學者應該持有的態(tài)度和精神。
? ? ? ? 這是我學到的更大的一種大局觀。莊子的“生而有限”是有消極的一面的,在莊子的亂世,有時候需要避開征伐,有排斥求知的一面。而毛澤東是推動求知。? 毛澤東在長沙求學時期曾說:“少年學問寡成,壯歲事功難立。”他一生讀書積學,恒久而不間斷。他那百丈高臺的淵博學識,正是一磚一瓦日積月累地筑起來的。更將所學、所思、所想運用到了自己的生活、工作、戰(zhàn)斗中去而得心應手。這就是生有涯而知無涯的學習精神,是我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