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亦醉人——李兆文牛年寫生作品

李兆文,山東沂水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國畫院理事,山東省教育廳藝術水平考試考官。

一畫一世界 山水亦醉人
——讀李兆文近作之山水小品 王強
沉淪世務,月余不曾造訪兆文畫室。暮春夜月,推門,不覺眼前一亮,山水小品鋪了近半室地面,四壁是兩米多的紅色沂蒙大畫。
兆文說,大畫的畫累了,就讀書看畫,或是畫些山水小品。
畫不僅僅是“看”的,更是要“讀”的,眼前的“一畫一世界”,讓人讀出了寫意傳心的一片新天地。
酒能醉人,畫亦醉人。兆文之畫使人陶醉、沉醉、迷醉,畫面的靜謐之氣,流淌成一條清涼的泉流,任渴者啜飲,觀者醉心,心靜神逸。


陶 醉
兆文的畫,讓人陶然而醉。
兆文的山水小品,尺幅小,但氣象大。線條剛柔相濟,畫面空靈、氣象超妙,細節(jié)處理更顯氣象之大。胸中丘壑,心中山水,生活理想與藝術追求交織在一起。
兆文的畫,寧靜平和,意境幽深,含蓄內斂,清新溫潤,平和中有一種內在的力度,透露出悠遠靜穆的古典精神。他的畫沒有當下人的那種浮躁。
畫面里流動著飄逸、淡泊、寧靜、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氣息和志趣,使人觀畫,頓生清涼,神游畫中,自得天趣。
畫前悵望,心中追慕洇在宣紙上的山水氣象;恍惚之間,仿佛抬抬腳就可以邁入那方寧靜的山水世界。
好的畫,是直入人心的。讀畫的過程中, 能夠濾去身外太多的喧囂與浮躁,顯現(xiàn)自心本有的空明與純凈。從畫中看到生命,看到自己,看到中國文化的大智慧,看到生命的大境界。
讀其畫,澡雪精神,一片清涼。


沉 醉
文的畫,讓人沉浸而醉。
趙文竹先生論畫:“中國畫飄逸容易厚重難,厚重而不失飄逸尤難?!?/p>
可貴的是,兆文的畫能厚重而不失飄逸。
克里希那穆提說:“一旦發(fā)現(xiàn)真正愛做的事,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會有能力、信心和主動創(chuàng)造的力量?!?/p>
這句話用在兆文身上非常合適,也能夠從中理解兆文這些年的執(zhí)著與奮斗。
兆文有深情,摯愛國畫創(chuàng)作,學習態(tài)度執(zhí)著專一。
兆文有才情,有天賦,對畫面的形式感,對造型和筆墨的運用都有非常好的感覺。
兆文有膽識,有夢想,敢于去描畫心中的大美沂蒙。李可染先生有一方印章“可貴者膽”。
兆文有大格局,取法高,不狹隘。
兆文率真,好靜,是性情中人,人畫容易合一。
關鍵是兆文的本分和努力。筆墨功夫來自他常年不輟的錘煉。只要不外出學習,他都耐住寂寞,不被世風所擾,有足夠的定力,整日整日地窩在畫室,畫六尺八尺甚至更大的畫,畫他心中的八百里沂蒙系列;畫累了,也穿插畫小品;或者是讀書讀畫中調節(jié)自己的精神。
兆文善于學習,善于嘗試,善于創(chuàng)造。
兆文有時會感到迷茫。因為他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突破。他在成長。
兆文也曾糾結畫理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不講究畫理無法下筆,太講究畫理又將自己困住。在不斷的創(chuàng)作嘗試中,在各種關系的處理中,他找到了“大道自然”的真諦。


趙文竹先生說:“藝術的本質是處理關系。畫畫就是畫關系,從構圖上講有明與暗、虛與實、密與疏、冷與暖、大與小、方與圓、亂與齊等;從用筆上有枯與潤、濃與淡、澀與滑、疾與徐、剛與柔、曲與直、粗與細等等關系要處理好。所有這些關系都處理得恰到好處,作品就會很美,就會呈現(xiàn)出既有對立又能統(tǒng)一,既有對比又能和諧,既氣勢逼人又精妙迷人的效果。要同時處理好這么多關系,就不僅僅是個技巧問題,更是一個高深的哲學命題。因此真正的藝術家必定具備哲學家的氣質。藝術不是俗人玩的東西?!?/p>
中國山水畫受到道家哲學境界和內在品質,尤其是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影響最大。
《道德經(jīng)》里“知白守黑”的法則被書畫家用于表達黑白關系,也即是對筆墨和紙、構圖與留白等等關系的高度概括,如黃賓虹論畫云:“古人作畫,用心于無筆墨處,尤難學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不易言語?!?/p>
先前讀李世南先生的一則談話,李世南曾論到:“畫畫并不是把畫怎樣畫好,這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也不是不考慮,技術是基礎,也是一種難度高度,在你具備了這些條件以后,更重要的是你的心境。作品比什么呢?就是比人的境界,并不是比你的技術。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看畫首先看技術,這屬于低層次的。高層次的畫,讓人看了以后眼睛一亮,可能對你的靈魂是一種凈化,一種升華,這就是好作品。然后再去看他的筆墨,看他的技術,一個人最后的藝術狀態(tài)達到什么地步,關鍵是你的修為?!?/p>
心中有天地,筆下有神采,心手相應,筆筆生妙?!爱嫷缴鷷r是熟時”。生,未必壞,熟未必好,破去好壞之象,感受筆墨、意境之外的心靈,也是賞畫之一端。


迷 醉
讓人迷戀而醉的,是兆文畫的味道。
中國畫的妙處,在重“味道”。畫出味道,是意境、情趣、趣味的融合,當然有精彩的筆墨。筆墨“到位”是功夫,畫面“有味道”,是修為和心境,乃至是天賦和靈感?!拔兜馈币呀?jīng)超越了技術層面,包含了畫家的學識、修養(yǎng)、閱歷和見地。
其畫,也博大,也細微。讀其畫,看筆墨,看構圖,看意境,也看那種氣象與味道,看那些具有個人獨特感悟的東西。讀出其澄明的胸襟,映印出其心性的本真。
兆文是善于學習思考的,口袋里裝著小小記事本隨時記下思想的火花,包括反思、體會和不斷的構想。
沒有深度思考,藝術有時就會變成無“味”。術中有美,才稱之為美術;術中有藝,才稱之為藝術;藝與美,乃術之靈魂,無藝與美,術將無心無骨無魂,術,乃藝與美之體現(xiàn),無術,藝與美將無章無法無力。


趙文竹先生論畫:“畫欲高雅,人應脫俗;畫欲自然,人應率真;畫欲飄逸,人應灑脫;畫欲清遠,人應淡泊;畫欲豐富,人應淵博;畫欲寧靜,人應沉潛。”
當今世界日趨多元,誘惑太多,社會發(fā)展變化太快,又面臨藝術商品化,生存的壓力尤為突出和嚴峻,變化容易而堅守難。
目下,兆文正在藝術的上坡道上,躬身前行,雖不易,但執(zhí)著。
堅守一種信念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以我二十年來對兆文的了解,以兆文的堅守堅韌和堅持,他的發(fā)展將無可限量。
一畫一世界,山水亦醉人。
泡一杯香茗,嗅香咽甘之際,品茶讀畫,走進那個桃源般的山水世界,餐飲山光水色,不亦醉乎!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陽陽說畫」致力于為您呈現(xiàn)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fā),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