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鏡詞并引
昏鏡詞并引
? ? 唐·劉禹錫《劉夢得文集》
【原文】
鏡之工,列十鏡于賈奩。
發(fā)奩而視,其一皎如,其九霧如。
或曰:“良苦之不侔甚矣?!?/p>
工解頤謝曰:“非不能盡良也,蓋賈之急,唯售是念,今來市者,必歷鑒周睞,求與己宜。彼皎者,不能隱芒杪之瑕,非美容不合,是用什一其數(shù)也?!?/p>
予感之,作《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既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今譯】
磨制鏡子的工匠,擺放了十面鏡子于市場上商人的店鋪里,在店里的柜中陳列著。
打開鏡盒一看,其中只一面鏡子皎潔明亮,其余九面則都是霧濛濛的,像蒙了一層霧一樣模模糊糊不甚清晰。
有人說:“這十面鏡子精良和粗劣不等,好的明鏡和差的昏鏡的優(yōu)劣比例,實在太懸殊了。
制鏡的工匠面帶笑容答謝說:“并不是不能使所有的鏡子都精良呀。沒有使每面鏡子都好的原因是做買賣的商人要這樣做的,商人急于出售,只是考慮如何盡快賣出去鏡子就可以了。
“現(xiàn)在來集市買鏡子的人,必定要一面一面地仔細(xì)照,細(xì)心周到地挑選,想要挑選適合自己要求的鏡子。
“那皎潔光亮的明鏡,是不能隱藏細(xì)微缺點和瑕疵的,連麥芒大的毛病也都能清晰地照出來,如果不是面目姣好、容貌很美的人便不能適用,不是非常漂亮的人不會買好鏡子,明鏡賣的不好。
“選擇購買昏鏡的顧客十個中有九個,而選擇明鏡的十個中難有一個,所以我做鏡子的時候才用了這十分之一是精良好鏡子的比數(shù)?!?/p>
我有所感慨,予感之,便寫了這篇《昏鏡詞》: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
(昏暗不明的銅鏡不是用上等材料制成,模模糊糊叫人看不清。)
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容貌丑陋的人大多自己欺騙自己,說昏鏡像其他鏡子一樣光明。)
瑕疵既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
(斑痕缺陷都照不出,于是美麗的姿態(tài)隨意想象產(chǎn)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一天要照四五回,自己認(rèn)為美貌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
(用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作系鏡的帶子,鏡匣則用高級玉石做成。)
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秦宮,相傳始皇時,秦宮中有一面明鏡,能照透人的心肝,故以秦鏡作為明鏡的代稱)。
(明亮的鏡子難道不貴重嗎?但它不適合丑陋者的心意,于是被看輕,非適乃為輕!)
【賞析】
?
鏡工制做的鏡子,十面有九面是昏鏡,只有一面是明鏡,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使用者多有缺陷而不愿意使用明鏡照出自己的瑕疵,明鏡不適用,非適乃為輕,而昏鏡能隱藏缺陷因而走俏,在市場上的銷量大,有需求,賣的好。
世上很多人不敢正視自己的缺點,它諷刺了以丑為美、自護(hù)其短的現(xiàn)象。
這篇文章在影射君主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不注重真才實學(xué),而重視自己喜歡的,使得能人賢士得不到重用。這里的“丑人”可能指不愿聽直言的統(tǒng)治者;“昏鏡”可能指阿諛奉承,粉飾太平的下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