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艘30萬噸超大型智能油船,打破技術瓶頸,西方曾揚言不可能

隨著中國首艘30萬噸超大型智能型油船即將建造成功,這艘叫做凱征號的超級油輪打破了多個西方各國曾揚言中國做不到的技術瓶頸,那么凱征號到底打破了什么樣的瓶頸,才會讓全世界各國對這艘超級油輪如此重視?

首先,凱征號最大的特點就是它自身足夠大,作為一條超大型智能化油輪凱程號自身的長度超過300米,可以一次性運作超過30萬噸的重油,當然,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不管是日本還是韓國都能夠生產出像沈凱稱號那樣單次可以運送超過30萬噸重油的超級油輪,但問題在于凱征號上面搭載了大量先進的電子導航設施設備,甚至能夠讓這艘超級油輪能夠在航行的同時自行思考接下來應當如何才能有效執(zhí)行航行任務,而這種能力是其他國家目前所能建造的超級油輪完全沒有的。

那么,像是凱征號這樣的智能化油輪與普通的油輪之間的差別到底在什么地方?首先,凱征號可以根據自身傳感器所感知到的信息,以及氣象預報發(fā)過來的各種參數,自行設定航行路線以及航線規(guī)劃,為船長提供決策信息;其次,如果凱征號在航行途中遭遇各種突發(fā)事件,艦載智能控制系統(tǒng)將能自行生成意外解決方案供船只的成員們進行參考,從而最大限度降低船只在遭遇意外時所需要承受的損失。
其次,凱征號上面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不僅能夠為船長規(guī)劃航線、為船員們提供突發(fā)意外事件的緊急參考方案,還可以提高船只貨物進行貨物轉運和運輸的效能;作為一艘智能化的油輪,改正號上面的智能控制系統(tǒng)會參考船體內部傳感器傳輸回來的狀況,對艦船內燃油泵和油庫的運轉和裝容狀態(tài)進行調整,有效提升船只的裝卸效率,從而讓像是他那樣的超級油輪能夠以更短的速度完成船只來石油液貨的裝填和卸載工作。

凱征號上面的智能規(guī)劃系統(tǒng)不僅能夠針對預報環(huán)境和船體數據狀況,給船員們提供多份有關于航行路線的參考意見,而且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被關閉,切換到完全手動模式,從而在自身失去作用,或者無法為船員提供參考意見的時候,讓船員們自行操作,以便于他們使用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凱征號油輪所需面對的各種問題,從這里也就可以看出,中國不僅會想方設法提升船只的智能化水平,為船員們提供各種各樣的智能化解決方案,讓油輪的運行變得更高效,而且,他們還非常重視船員們的主觀能動水平,從而確保在船只自動化系統(tǒng)無法解決問題的前提下,船員們也同樣能夠有效解決他們所將要面對的問題。
當然,西方各國們重視的事情并非凱征號未來的船員們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而在于現在的中國已經能夠能建造高端智能化艦船的能力,而且,隨著中國造船業(yè)可以使用的技術逐漸得到提升,未來中國造船業(yè)將會有著足夠讓日韓船業(yè)們頭痛無比的強大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