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想象的三年,他摸到了全能動畫人的極限

作者/彼方
排版/芋頭
所以,夢想是需要去呵護和捍衛(wèi)的。
去年11月,一部講述一名少女尋找族人和父親的經(jīng)歷的動畫短片——《原石奇?zhèn)髑皞鳌枥驄I》(以下簡稱《歌莉婭》)在B站上線了。
發(fā)布不到兩周,《歌莉婭》就憑借其出眾的制作水平以及極高的話題度,迅速斬獲了40多萬的點擊。隨后,在B站旨在扶持動畫新人的“小宇宙新星計劃”大賽當中,這部作品還一路披荊斬棘,摘得了銅獎的殊榮。

“他一個人就是一支制作團隊!”
“這就是‘六邊形戰(zhàn)士’嗎?”
除了稱贊本片極高的完成度,《歌莉婭》的彈幕和評論當中,也不乏上面這樣的評論——這部作品最令人感到驚訝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作者一風塵不僅嚴格遵照了日式商業(yè)二維動畫的制作流程,還包攬了除聲音制作外,幾乎所有的制作環(huán)節(jié)。


在二維動畫制作已經(jīng)高度團隊化、體系化的今天,選擇制作這樣一部作品,并為之付出數(shù)年的努力,無疑是非常令人感到驚訝的。
帶著對這部的作品的好奇,學術趴聯(lián)系到了一風塵,請他和我們分享這部作品的制作經(jīng)歷。

然而,雖然因為情況特殊,我們對該片的制作難度已經(jīng)抱有了一定的預期,但在實際采訪的過程當中,我們依舊被一風塵的經(jīng)歷深深地震驚了——
如果我們從頭梳理《歌莉婭》誕生的經(jīng)歷,就會發(fā)現(xiàn)這部作品的出現(xiàn)不僅關乎一風塵個人的努力,也同樣與時代大潮里動畫行業(yè)的種種偶然與必然息息相關。缺少其中任何的一個因素,它都無法如約來到觀眾的面前。
而從一個更廣泛的角度上來說,一風塵的經(jīng)歷雖然獨特,但卻也意外地非常典型。在這個行業(yè)里揮灑青春和汗水的動畫人們,也不難在他的身上找到自己過去的影子。
這篇專訪,就讓我們隨著一風塵的講述,來了解一下這部耗費近三年時間的個人作品背后,究竟有著怎樣令人動容的前世今生。
一、“那時候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做動畫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strong>
和許多其他90后的觀眾一樣,一風塵和動畫結緣的種子,遠在他開始制作動畫之前就已經(jīng)埋下了——曾經(jīng)在電視動畫時代熠熠生輝的《光能勇士》《神龍斗士》等日本動畫,都曾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與許多動畫愛好者不同的是,他比很多人都更早地意識到了做動畫的艱辛:因為親戚們的建議,從小學就憑著興趣開始畫畫的一風塵,在中考后選擇了入讀一所中專的動漫設計專業(yè)。
“當時接觸到過一些科普,最開始是說一秒要24張,每一張都要畫,我也看了一些教科書,包括學校也會講一點點,但是不會講特別多,比如會教走馬燈是怎么做成的之類的(知識)...所以那時候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做動畫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br>

熟悉國內動畫教育情況的朋友或許了解,在國內,入讀動畫的相關專業(yè),卻并不意味著一定能夠直接接觸到動畫制作的核心內容——不少動畫院校在二維動畫的教學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缺漏,其教授的內容有時與產(chǎn)業(yè)內制作現(xiàn)場的要求也相去甚遠。
一風塵告訴我們,他所在的中專雖然會開設一些和動畫有關的課程,但教授的內容卻都“比較粗淺和基礎”,他也因此沒能成體系地了解到動畫制作的相關知識。

而事情的轉機,出現(xiàn)在一風塵入讀中專的一年又三個月后——
這一天,學校通知將要參加全省范圍的中專技能競賽,而動畫制作恰巧也是其中的一項。為此,學校專門組織了一批對動畫制作比較了解的教師,并開始逐一教授團隊成員一些動畫制作的基礎。
“那個時候才有了一些專門教Flash或者說傳統(tǒng)動畫的老師,在課程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深究,最后慢慢做成片子...當時課程每天都開設在放學后,也就是晚上五點多到七八點,所以最后能留下的人就慢慢變少了。加上這個課程還需要做出一點成績,所以那時候(我)并沒有想怎么樣留到最后,就只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學了。”
雖然條件有限,但在比賽中最終完成了一部“比較簡陋”的Flash動畫的一風塵,也終于借此踏出了學習動畫制作的第一步。

也恰恰是在這個時候,命運跟一風塵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就在他帶領團隊首次踏入省級比賽后不久,偶然間看到的一部動畫短片,卻徹底顛覆了他對動畫制作的認識。
“你看到這部片子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我們問道。
“當時我問老師,這種片子是怎么做出來的,我可以學嘛。他去看了一會兒片子,說‘這些都是設計過的’,然后就沒有什么然后了...我覺得這個作者太厲害了,我一定要向他學習,然后問問他有沒有什么建議?!?/p>
這部短片,會是怎樣的一部作品呢?
二、“我就問他能不能加QQ”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斷發(fā)展,在近年的日本動畫業(yè)界,有一個新興的原畫師群體正在嶄露頭角。
與以往進入藝術類學校學習,繼而應聘動畫公司的傳統(tǒng)從業(yè)者不同,這一群體的原畫師多在社交平臺上公布自己繪制的gif動畫或者短片,并以此為契機被挖角進入業(yè)內。而在其中,也不乏自學成才的能人異士。
“興趣使然”“草根出身”“網(wǎng)絡發(fā)跡”“風格獨特”...這群身兼如此特征的創(chuàng)作者們,被稱為“Web系原畫師”(Web系アニメーター)。

雖然國內的二維動畫行業(yè)并沒有與之完全等價的概念,但有一位知名原畫師的經(jīng)歷,卻經(jīng)常因此被人提及——
2015年1月,一部名為《高溫VS排斥》的個人動畫被上傳到了B站。
在這部日后斬獲百萬點擊的動畫短片當中,一紅一綠兩個小人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世紀大對決。無論是分鏡設計、打戲作畫亦或是后期特效,它在很多方面都展現(xiàn)出了令人側目的水準。


而這也讓人很難想象,這部作品的作者——光學核心,竟然是一位興趣使然、從初二開始自學動畫,并最終進入動畫業(yè)界的原畫師。

在那個愛好者上傳自制動畫并不流行的年代,這部橫空出世的動畫短片曾一度在B站掀起了一陣手繪動畫的風潮。
而被這部作品震撼的觀眾當中,就有當時剛參賽完不久、對日本動畫的繪制手法(作畫)還完全不了解的一風塵。
“其實在看到這部動畫之前也我也有關注一些做動畫的業(yè)內人士。(遇到問題)也會私信一些大佬。但后來,得到回復的只有光學。他回了我,我就問他能不能加QQ,然后他說他的列表快滿了,所以也算是正好加到了他。那時候我抽時間會畫一些gif圖,就是那種火柴人的。從那時候開始,他就給我說一些學術上的一些東西,還把我拉到了一個群里...”


獲得光學核心的回復,隨后被拉進了一個有著從業(yè)者和深度愛好者的小社群——一風塵的面前,突然出現(xiàn)了一條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學習路徑:“特效作畫”*“吉成曜”*“作畫MAD”...這些與作畫息息相關的名字和術語,旋即闖入了他的生活之中。
*特效作畫:特效作畫是指在手繪逐幀動畫中,對于火焰、流體、氣體、爆炸、煙塵、建筑物坍塌等特殊效果的繪制。
*吉成曜:日本知名原畫師。

“(當時)我就開始問他,他是怎么學動畫的。他說他是在‘作畫MAD’里面學的,我一開始不懂還問了好幾遍,都是同樣的問題。他的回答還是那句話,然后我就開始相信了...”
光學核心所說的“作畫MAD”,是一種依據(jù)某一特定主題,將原畫師制作的鏡頭進行剪輯并配上音樂的集錦視頻。在網(wǎng)絡普及的如今,觀看作畫MAD早已成為原畫師們學習作畫、揣摩其他原畫師風格的一種重要途徑。

“剛開始我最喜歡他那個片子里的特效,就是爆炸、氣流、水花那些,所以一開始學得最多、練得最久的就是爆炸了。最開始看的吉成(曜)吧,還有橋本(敬史),后面看得越來越多。當時可能還是覺得吉成曜的思路最容易破解的。(對于這些視頻)我很多都會選擇畫單張,或者是說逐幀去分析一下。就是把每一段的序列都導出來,一張一張動起來地去看?!?br>

一風塵說,那段時間,除了在群里灌水聊天,當他遇到作畫上的難題時,就會時不時地去找光學核心詢問或是和群里的伙伴們討論。
在他看來,光學核心這位今日已經(jīng)開始和他“商業(yè)互吹”的前輩友人,雖然本人“不一定會認”,但確實是他日式動畫的啟蒙老師。

“(在網(wǎng)上)比我厲害的人,我都可以把他們當做老師互相交流...不管別人說什么,不僅是光學一個人,包括一些業(yè)內的老師或者大佬,他們的一些話可能有時不太中聽,但是你還是得聽進去?!?/p>
就這樣,從素體的火柴人到日式風格的美少女,從基礎的煙塵、閃光到愈加復雜的爆炸特效,一風塵循著光學核心告訴他的學習方式,開始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雙無形的翅膀,大量吸收作畫的相關知識。
而隨著了解的深入,他也開始逐步接觸到了動畫后期(攝影)、背景繪制等更多制作環(huán)節(jié)的技能。


這些知識,為《歌莉婭》的制作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三、“沒有別的事情,基本上就在畫原畫了?!?/strong>
“ 那個時候的我其實非常迷茫,并不知道動畫畢設的故事該怎么寫,更不知道自己畢業(yè)了會從事什么工作。甚至后來我思考未來會走向哪里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連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都沒想好。”
《歌莉婭》的構想,來自一風塵對自己大學生活以及未來的迷茫。
升入大專,受到知名日本動畫導演新海誠的作品的影響,一風塵最初企劃的畢設作品,是一部都市題材的情感類短片。也是在這部短片的實踐當中,他從都市的場景入手,開始總結網(wǎng)上的教程,嘗試自己繪制山水、森林等背景。

然而,雖然相比中專時期,一風塵各方面的制作水準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第一次制作個人短片,他依舊發(fā)覺自己“畫得很慢,攝影也不太熟”。前前后后半年過去,一共“只做出了十個鏡頭”。
而讓他最受打擊的,卻并不是制作進度上的問題。
“劇本給老師看了之后,然后就被批下來了。老師說‘我覺得你要看一下書’... 其實之后真的改得挺久的,但那時候也沒有人教我?!?br>


修改無用,只好推倒重來。在好好思考了一番之后,一風塵對未來的迷茫,也最終成為了新企劃的一部分——《歌莉婭》講述的,就是一位不知道自己真實身世的少女尋找族人和父親的故事。
在前期的設計方面,喜歡奇幻作品的一風塵把故事的設定在了一個獸族、人族混居的世界里。這樣的安排,也使得他繪制打斗場景和爆炸特效的技能有了發(fā)揮的空間。而主角莉雅的人物設計,則在造型和色彩上一共做了共計七個版本的迭代。

此外,《歌莉婭》在劇本方面也做了相應的調整。一風塵說,他最初制作《歌莉婭》時的想法很“很單純”:他希望,自己的這部片子能像一部“旅游日記”,讓女主角跟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斗爭。在斗爭的盡頭,女主角見到自己的父親,如愿知曉了自己的身世真相。
少女抗爭的劇本已經(jīng)寫好,而現(xiàn)實里進入動畫中期制作的一風塵,也由此開始了和現(xiàn)實困難的斗爭——
除了老師教授的知識有限,在學校里另一個讓他有些苦惱的問題,就是身邊很難找到與之一起前行的同路人。

“我身邊做動畫的同學很少,基本就是我跟老師在交流...像我們那邊,(課余時間)有不少同學抬頭就在打游戲,可能玩得最多的還是《英雄聯(lián)盟》吧,一走過走廊,其實都看得非常清楚?!?/p>
一風塵說,大專的課程設置還是比較輕松的,而雖然自己在入學之初也會跟著朋友們一起玩,但是因為做畢設等原因,他在大二就“基本上不怎么碰了?!?/p>
“當時身邊也沒有專門畫日式的同學,而那個時候(我)也開始了解到,比如說畫鏡頭,肯定也得要給別人一點錢或者其他之類的?!?/p>
除了伙伴難覓,一風塵家里的情況也成為了他前進道路上的掣肘。因為存在經(jīng)濟困難,一風塵在制作畢設的同時,也會接取一些插畫的商單來補貼家用、支付學費。大學期間,他還曾設想去日本留學學習動畫,因此也報名了自費的日語班。

學習、畢設、生活的壓力疊加在一起,即便沒有什么課余消遣,他的日程也很理所當然地被塞得滿滿當當。
“(一天的安排)其實整天就畫一些插畫,然后接點單子、掙學費,剩下一些在宿舍的時間,就在做片子...到后來,除了上課、吃飯、洗衣服、睡覺,沒有別的事情,基本上就在畫原畫了?!边M入中期的制作,日程也逐漸變得緊張起來,這樣的日程也隨即成為了一風塵畢業(yè)前的日常。
所幸,一風塵的努力并沒有白費。
2018年的最后一天,一風塵在B站上傳了他的畢設——“畢業(yè)動畫短片《歌莉婭》PV”。發(fā)布僅僅數(shù)日,這部時長30秒的短片就已經(jīng)獲得了超過十萬的點擊,成千上萬的觀眾開始在評論和彈幕里為他加油打氣。

此外,據(jù)一風塵透露,視頻發(fā)布后,也有不少的動畫、游戲公司聯(lián)系了他。這其中,就包括他隨后入職的動畫公司瀾映畫——《歌莉婭》的PV,也成為了他正式進入動畫行業(yè)的敲門磚。


在很多人看來,或許這樣的結局就已經(jīng)足以為故事畫下一個完滿的句號了。但一風塵心里卻很明白,這部PV只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正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樣,一風塵對于這部作品的構想,并沒有止步于此。
為了完成這部屬于自己的作品,一場長達兩年多的“長征”,悄然開始了。
四、“其實,我也每天在給自己喂雞湯?!?/strong>
“沒有他們的幫助,我也無法站在這個舞臺上,謝謝你們,是你們成就了我?!?/p>
在小宇宙新星計劃的頒獎典禮上,除了自己的父母師長,一風塵還單獨點名感謝了兩位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友人。

其中一位,是上文中提到的原畫師光學核心;而另一位,則是曾為《凹凸世界》《天官賜?!贰鹅`籠》等多部熱門動畫制作音樂的音樂人楊秉音。
“最初找了幾個音樂人,微博私信基本都不回。沒他的幫助,我肯定是沒辦法參加這次比賽的。”

一風塵如此感謝楊秉音的參與,與他在工作期間的制作《歌莉婭》的經(jīng)歷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
“可能大學的時候稍微好一點,但是在工作之后,有時覺得自己真的很累,眼睛都抬不起來的那種?!?/p>
《歌莉婭》的PV發(fā)布后,一風塵得到了進入動畫公司機會,但這卻并不意味著他制作《歌莉婭》的難度有了一絲一毫的下降。恰恰相反,面對堆積如山的制作內容,進入社會的一風塵也進一步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事實:他現(xiàn)在最缺、也最珍惜的,就是一天里所剩不多的時間。
“工作之后我一邊照顧父母一邊上班,我們租的房子比較遠,來回就要三個小時。公司十點上班,所以我必須六七點起床、洗漱,畫點自己的東西,然后去趕地鐵。下班大概七點左右。八九點到家繼續(xù)畫到十一點、十一點半,然后睡覺?!?br>

說起來或許一點兒也不夸張,在那段日子里,一風塵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光就是與動畫一同度過的。而人非機器,可想而知,長期處于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一風塵的身心健康自然也都面臨著的極大的壓力。

“其實,我也每天在給自己喂‘雞湯’?!?/p>
一開始,我們還以為一風塵提到“雞湯”,只是一種開玩笑的說法,但隨著他的解釋,我們卻發(fā)現(xiàn),他所說的其實卻是真正意義上的“雞湯”。
制作期間,一風塵會在網(wǎng)上搜尋各類“勵志視頻”,其中大多都是一些名人演講和哲學科普的內容。一風塵坦言,事實上從大專開始,他就會在遇到變故或者家里遇到困難的時候觀看這些視頻,以獲取一些前進的力量。時間久了,他也逐漸養(yǎng)成了習慣。

“我肯定有喪氣的時候,有時我甚至覺得和親戚吃個飯都會影響制作的日程安排。不過最后不論被各種因素影響多少,我還是得想辦法為自己打氣,去完成這個‘對自己的交代’??赡軐τ谝恍┤藖碚f,這些(內容)可能有點大道理,沒什么用,但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p>
在“雞血”的陪伴之下,《歌莉婭》的制作進度也穩(wěn)步地推進了下去。而與此同時,事實上自從PV發(fā)布之來,對于自己的作品,一風塵心里仍然有著一個心結。
“那時候其實也沒有想過去參加小宇宙比賽,因為自己也沒條件、沒資格參加這個比賽。比如音樂就是我的短板。那段時間(我)比較閉塞,音樂也都用一些國外的BGM,然而它們都是有版權的。”
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對于《歌莉婭》這樣依照商業(yè)流程制作的作品,缺少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作品本身都會顯得非常不完整。而聲音方面的制作,就是一風塵憑自己的力量,再難邁過去的一道坎了。
為了解決配音的問題,一風塵先從身邊下手,在學校里找到了他心目中歌莉婭理想的聲音——他與隔壁班的一位配音愛好者碎碎多番打磨,而后又去微博上聯(lián)絡了月夜橋以及北斗企鵝的小狼兩位配音演員,總算完成了作品的配音工作。

而配樂的制作卻讓他陷入了困境——如上文所說的那樣,不僅身邊難尋合適的人選,他在微博上也聯(lián)系了大量的音樂人,卻并沒有人回復他的請求。
一籌莫展之際,憑借PV進入了動畫業(yè)界的一風塵,卻在公司里卻交上了一份好運——
2019年末,在入職瀾映畫不久后,一風塵結識了瀾映畫的創(chuàng)始人Lan以及繪夢動畫的創(chuàng)始人李豪凌。經(jīng)李豪凌的介紹,楊秉音看到了《歌莉婭》的PV,并表示有興趣為作品制作音樂。

“從背景音樂到主題曲,我寫了多個BGM要求,楊老師都能快速地準確抓住曲子風格和情緒。在主題曲寫詞時,我也時第一次嘗試著寫了兩版。楊老師整合了一版作詞,在完成后,我也很驚訝自己的詞能都順利用上。
最后讓劉牧老師演唱時,效果也是非常棒,沒多久我自己就單曲循環(huán)了。當時動畫都還沒做完哈哈。那時心里就想著這是自己人生中第一首屬于自己動畫的歌曲,有一種十分釋懷、神圣的感覺。”


楊秉音的參與,圓了一風塵擁有一首動畫歌曲的夢想,也為《歌莉婭》這部作品拼上了拼圖的最后一塊。
五、間章
采訪進行到這里,這個勵志的故事似乎也到了結尾的時候。
如序言所說,一風塵的經(jīng)歷,不僅與他自身的努力有關,也同樣與如今動畫行業(yè)的各種偶然與必然息息相關——
作為一位出身大專的動畫人,一風塵拼盡全力地制作了《歌莉婭》,并依靠異于常人的毅力和執(zhí)念叩開了動畫行業(yè)的大門;他雖然出身動畫相關的專業(yè),但其學習路徑其實更多地繼承了“閃客”時代Flash動畫創(chuàng)作者的特質,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賦予了他跨越自身限制的自學資源以及一群有著同樣愛好的良師益友;而國內動畫行業(yè)前輩友人們的守望相助,也同樣成為了《歌莉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歌莉婭》發(fā)布以后不久,除了收獲的大量好評和鼓勵,我們也注意到一風塵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了一些令人在意的動態(tài) 。由此,我們也對一風塵進行了一次追加的采訪。
而這一段《歌莉婭》發(fā)布后的經(jīng)歷,事實上才讓我們真正看到了這個勵志故事背后,更加鮮為人知、也更為人深思的另一面。
六、“希望喜歡歌莉婭、喜歡我的人能等著我”
或許對于很多人而言很難想象,在拼盡全力制作了《歌莉婭》、收獲了小宇宙的獎項之后,一風塵在此后的近半年時間里,在社交平臺卻經(jīng)?!伴_心不起來”。

讓一風塵感到消沉的源頭,來自觀眾的反饋以及他在《歌莉婭》發(fā)布后遭遇的一些事情——
作為一部從畢設發(fā)展而來、由一人完成絕大部分制作工作的作品,《歌莉婭》雖然在制作上有著很高的完成度,但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短板。在鼓勵和肯定之余,觀眾的反饋里也不乏批評的聲音。


故事、編劇、臺詞...大多數(shù)觀眾批評和建議主要集中在《歌莉婭》劇本上。一風塵愈發(fā)真切地感受到,即便有了很高的畫面完成度,缺少一個足夠好的故事,自己的作品依舊是難以讓觀眾滿意的。
而如果說觀眾對《歌莉婭》的反饋,讓一風塵意識到了自身作品的問題所在,那么作品發(fā)布后的一些經(jīng)歷,則更讓他切實地感受到了動畫創(chuàng)作這件事情,在業(yè)界其實更是一件非?!艾F(xiàn)實”的事情。
“在放出后PV不久,我也被另一家媒體私信過,他們稱是想等到正片出來后再進行采訪,先做個邀約。而正片出來我就再也沒得到任何消息,自己主動問候幾次后,也依舊毫無回復。我就知道我應該被鴿了...肯定是因為我動畫叫鴿莉雅(笑)?!?/p>
說到底,因為對作品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歌莉婭》獲得的評價和反響,仍沒有達到一風塵內心的預期——這也是所有創(chuàng)作者都要面臨的一個終極問題。

面對不期而遇的批評和冷遇,這幾個月以來,一風塵一直都有些糾結。情緒時不時的反復,也讓他很是苦惱。
但動畫的道路還是要走下去,他也并沒有因此停下前進的腳步。
一風塵告訴我們,在作品發(fā)布以后,他已經(jīng)閱讀了《作家之旅》《故事》《對白》《救貓咪》等一系列的編劇書籍,也針對觀眾集中反映的臺詞設計缺陷、場景信息量少、敘事太慢等問題做了不少的歸納和總結。
在這幾個月里,學習編劇知識又逐漸成為了他工作之余的主旋律。

“目前還學到的,就是想當個好編劇必須多去外面走走、觀察身邊的人?;叵肫鹱约褐罢臓顩r,真是完全不同,不過還來得及。未來我會奉上好的作品的,也希望喜歡歌莉婭、喜歡我的人能等著我!”

結語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像一風塵這樣拿近三年的時間打磨一部個人作品的事情實在是有些極端,不僅匪夷所思,也同樣不可復制。
但偏偏,選擇付出如此這般努力的創(chuàng)作者,在動畫這個行業(yè)里其實并不難找。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說,《霧山五行》的導演林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導演餃子等人,都曾經(jīng)歷過一個人悶起頭來創(chuàng)作的苦日子。

一些創(chuàng)作者有幸在苦熬多年之后走到臺前,但其實更多的人,即便自己的聲音從未被人聽到,也還是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無聞地支撐著這個行業(yè),與后來人薪火相傳、守望相助。

在采訪的最后,我們問起了一風塵對堅持夢想的理解。在這里,就讓我們用他的這段回答來結束這篇采訪——
“我覺得夢想其實非常像某種物品,很多人都喜歡把它封藏起來,但是你不能把它單純放在某一個角落。因為如果你放了太久,當某一天你回去看、打開擠滿灰塵的箱子的時候,它其實已經(jīng)不在那里了,它其實是會消失的。
所以,夢想是需要去呵護和捍衛(wèi)的?!?/strong>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