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1 快與慢
動作迅速往往被看作是積極的一面,是果斷、機智的象征,在東北,如果夸一個人,常常說:這個人很“撒楞”(動作迅速)。
反之,如果一個人動作總是慢騰騰,俗話說慢性子,往往被看作反應(yīng)遲鈍,不夠機敏,是消極的。
動作慢往往被看作是優(yōu)柔寡斷,不能成事,圍棋界有一句話,叫作“長考出臭棋”,意思是長時間考慮,遲遲不能決定,往往不一定做出正確的決定。
心理學(xué)研究顯示,長期思維動作遲緩會誘發(fā)心里問題甚至抑郁癥。
但是,不知大家注意到?jīng)]有,官員們,特別是高級官員們,不論動作還是語言,并不迅速,甚至較慢,為什么呢?
官員們的慢并不是思維遲鈍,而是思維“沉重”,就是考慮問題全面,不是簡單思維。俗話說,“船小好調(diào)頭”,官員們的大腦是“大船”,自然不那么靈活了。
所以,迅速也是相對的,如果過于迅速,也不是最佳的行為方式,要適度,不是還有穩(wěn)重一說嗎?官員們不論說話還是舉止都很穩(wěn)重,既不快也不慢,顯得很有分量,這就是所謂的“官架”,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如果言談舉止過于迅速,就會給人一種輕浮的感覺,用東北話說,就是“毛愣三光”的,這當然不是好話,需要我們避免。
所以,古人也給我們總結(jié)出了最佳發(fā)行為方式,叫作“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就是該快時要快該慢時要慢,同時保持一種既不過快也不過慢的穩(wěn)重態(tài)度。
那么如何做到呢?僅僅懂得道理顯然是不夠的,還要貫徹落實下去,而且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審時度勢,進行思考判斷,也就是要擁有聰慧的大腦,那么聰明人,或者說成功人士的大腦與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呢?下期和大家談?wù)劇爸桥c勇”。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