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者被哈利波特迷“開除”!政治正確,是霸權(quán)武器?

在中文詞庫里存在著這樣一個詞匯“魔幻現(xiàn)實”,它描述了在現(xiàn)實世界中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也比如某城市的居民在一夜之間全部消失不見了。
但凡在現(xiàn)實世界出現(xiàn)如此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們都總會用上述4字來形容,好以表達內(nèi)心的那份驚訝---

《十二大戰(zhàn)》里的主戰(zhàn)城市便發(fā)生了居民一夜之間全部消失的魔幻現(xiàn)實事件...
當然,外星人和人口消失目前也只存在于想象當中,但這不代表現(xiàn)實世界就魔幻不起來了。
恰恰就在最近,一件極為荒誕魔幻的事情便降落到一位超級知名的作家身上了---

01.《哈利波特》作者被哈利波特粉絲“開除”!
作為一名90后,我相信各位不可能不知道《哈利波特》這四個大字,也不可能不清楚它的創(chuàng)作者JK羅琳,她和她的這本創(chuàng)作在小說界的地位就如同《圣經(jīng)》般的存在(總銷量已累計超5億本),也沒人會在看完《哈利波特》之后不會被羅琳對魔法世界的腦洞構(gòu)想(既天馬行空又邏輯縝密)拍案叫絕。
但即便如此,羅琳終究因為一番“不當言論”而遭到了海量粉絲的抨擊,乃至被全球最大的兩家《哈利波特》粉絲網(wǎng)站公然開除了“會席”,被明確表示除了《哈利波特》書籍之外,不會再展示羅琳的其它作品,也會用“#JKR(羅琳名字的縮寫)”來標記與羅琳相關(guān)的新聞標簽,方便網(wǎng)友對相關(guān)資訊的屏蔽---


這兩家網(wǎng)站名為MuggleNet和破釜酒吧,兩者均建立在千禧年前后,也代表它們支持羅琳已達20年之久了...
之所以會引發(fā)如此大的動蕩,歸根結(jié)底都在于羅琳在自家推特上轉(zhuǎn)發(fā)一篇名為《為來月經(jīng)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更平等的后疫情世界》 文章的時候,附加上了這樣一番話---
“‘來月經(jīng)的人’,我相信曾經(jīng)有個詞是用來形容這些人的---女人”

隨即這番話便被網(wǎng)友認定為羅琳否決“跨性別人群”可以作為女人的可能性(即沒有月經(jīng)這個生理特征,就不該被認定為女性)。
但我們都知道,在LGBT群體中是存在著不少生理特征為男人,但思想和內(nèi)心卻與女性無異的人群存在的。也就是說,羅琳的這番話直接否定了LGBT群體的女性化訴求,而你們要知道,羅琳所處的可是西方世界,是一個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將扶持弱勢群體當做政治正確”運動的地方。
那可想而知,羅琳的此番否定,必然也就遭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抨擊---

除了上述兩個全球最大的《哈利波特》網(wǎng)站之外,包括知名作家斯蒂芬·金、哈利波特主演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等大咖均表達了自己對羅琳看法的不滿(如今的羅琳可謂站到了好萊塢的對立面),認為羅琳就是公然對弱勢群體予以歧視...
一邊是排山倒海的抨擊聲浪,另一邊則是孤立無援的羅琳一人,那難道羅琳可真的是大錯特錯了?
我不知道你們的想法如何,但至少在我看來,此番爭吵也只是西方的大多數(shù)人借用所謂的“政治正確”武器去實行霸權(quán)而已。
02.假陰性和假陽性
西方世界的民眾對于政治正確的訴求無疑是深入骨髓的,除了這次譴責羅琳歧視跨性別群體之外,同樣甚囂塵上的一定得屬“黑人之死”事件。
自一位名為弗洛伊德的黑人被白人美國警察暴力致死之后,整個美國都陷入至水深火熱之中,直至今天都仍未走出陰霾---

不僅如此,在影視領(lǐng)域我們甚至能夠看到《小美人魚》《花木蘭》《海綿寶寶》等深受二次元觀眾喜愛的作品也均被出版方披上了一系列的政治正確色彩---愛麗兒換成了黑人,花木蘭撤掉了李翔,海綿寶寶被官宣是LGBT群體---

再加上在大學錄取時的分數(shù)扶持,以及工作招聘時的特定配額要求等等作為,西方世界算是完成了全方位的對弱勢群體的幫助,而需要實現(xiàn)如此劃一的行為體現(xiàn),那就絕對不可或缺所謂的思想綱領(lǐng)的影響,而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化”操作---但凡出現(xiàn)不同聲音便會被視為異類,是必須剿滅的存在。
如此駭人的思想,顯然在本次《哈利波特》事件中又再度得到了更為淋漓盡致的詮釋。
表面看來羅琳確實對跨性別人群予以了不公的歧視,但事實上羅琳和大眾思想的差異也僅僅出于“假陽性和假陰性”的價值取向而已---

注:假陽性描述人們將原本不是確診的人視作為病人,是一種寧可殺錯不可放過的價值體現(xiàn),假陰性則相反...
羅琳堅持性別劃分可不是自私和嘩眾取寵的體現(xiàn),相反在其后來的言論中,我們能夠明確看到她之所以反對將跨性別人群視作為女人,離不開這樣一番苦衷---
“如果你對于任何相信或感覺自己是女性的男性,敞開洗手間和更衣室的大門,你就相當于對任何想進來的男性都敞開了門,這是事實。”

可以看到,羅琳的政治觀念的堅持離不開對女性群體權(quán)益的保護,她不希望看到一位擁有男性生理特征的人,卻借“內(nèi)心是位小公主”的理由去對女性同胞行不軌之行徑。
除此之外,羅琳甚至還坦白了自己曾在20歲遭到的一次侵犯,而這次遭遇的影響直至今天都仍然徘徊在腦海,讓她一直“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憤怒和失望,因為我相信我的政府對于女性和女孩兒的安全措施,做得不夠好?!?/strong>
事實上羅琳自始至終都沒有表達過她對跨性別人群的否定,甚至她還多次表示自己對這個群體的重視,也希望他們的權(quán)利能夠得到完好的保障。
但重視和保障的前提在于,羅琳所處的女性群體的權(quán)益能夠得到相應的維持,而非在放任跨性別人群進來之后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由此可見,羅琳的堅持并非自私,她同時帶有著一份毋庸置疑的公義考量,是為女性群體權(quán)益的爭取。
相反回看力挺跨性別人群的那部分網(wǎng)友和大咖,他們對弱勢群體采取了假陰性的價值觀(承認人心向善,即便允許跨性別人群進入女廁,也不會出現(xiàn)亂象),但他們堅持的所謂的扶持弱勢群體的公義根本站不住腳。
跨性別人群是弱勢群體,那曾被侵犯的女性又能不能算作弱勢群體呢?除了羅琳之外,究竟還有誰能夠去好好體諒后者呢?

美國知名的經(jīng)濟學家羅納德·哈里·科斯曾提出過這樣一個理論:所有傷害都是相互的,不是一方傷害另一方,而是雙方對同一稀缺資源的爭奪。
由此可以看到,所謂的《哈利波特》爭執(zhí)事件其實就是以羅琳為代表的女性群體和各路大咖為代表的跨性別群體對“女性概念解釋權(quán)”的爭奪,而羅琳的堅持會損害跨性別人群的權(quán)益,反之則會給前者帶來相應的風險。
這本身就是一件“平等的博弈”(雙方都有正義的考量,而且雙方都有弱勢群體,因此博弈應該建立在雙方都得有利益讓步的情況下交談,如力挺跨性別人群的大咖應該拿出部分自己的薪酬去長久支持弱勢群體,或者給女性群體補助),
但看過前文的你們應該知道,力挺跨性別人群的那群大咖壓根就是在夸夸其談,饒有一股何不食肉糜的傲氣,而這無疑就是有意或無意忽略了如同羅琳那般的女性受害者而導致的價值走向---

說白了,羅琳至少是坦誠的(清楚自己在捍衛(wèi)什么以及會傷害什么),但譴責羅琳的人卻是虛偽的(只能看到自己的追求而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傷害什么),這個事情不僅發(fā)生在女性和跨性別人群的爭吵中,哪怕在對黑人的扶持過程中其實也會對“貧窮的白人群體”造成極大的利益?zhèn)Α?/p>
如今學界已經(jīng)慢慢傳出一種聲音,美國真正貧窮的人,應該是生活在底層的白人,因為黑人至少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扶持---

那你們說,所謂的政治正確的扶持,難道不就是一種專制霸權(quán)的體現(xiàn)嗎?
只希望西方世界的民眾能夠盡快悔改,也能夠盡快給JK羅琳正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