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的“大秦國”:中國移民創(chuàng)建的國家
大秦考之五(轉(zhuǎn)自生民無疆)
?
在唐代文獻中,除了前面說到的三個“大秦”(阿克蘇姆王國、拂林、大秦州),還有一個大秦,就是位于當(dāng)今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的“大秦婆羅門國”。

一
《新唐書·地理志》:
“一路自諸葛亮城西去騰充城二百里。又西至彌城百里。又西過山,二百里至麗水城。乃西渡麗水、龍泉水,二百里至安西城。乃西渡彌諾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羅門國。又西渡大嶺,三百里至東天竺北界個沒盧國?!?/blockquote>
《新唐書·地理志》描述的路線,其中有當(dāng)今國人熟知的騰沖、麗江。從騰沖出發(fā),往西行1600里,便到了個沒盧國。
個沒盧國,兩《唐書》又作“迦沒路國”。
大秦婆羅門國的位置,就在“東天竺北界個沒盧國”。
唐玄奘西游天竺時,就到過這個“個沒盧國”。在《大唐西域記》、《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為“迦摩縷波國”,并且留下了頗為有趣的故事。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五:
“經(jīng)二日,東印度鳩摩羅王遣使奉書,與戒賢法師曰:弟子愿見支那國大德,愿師發(fā)遣慰此欽思?!ㄐ剩┓◣熮o與使俱去至彼。王見甚喜,率群臣迎拜贊嘆,延入宮,日陳音樂飲食花香,盡諸供養(yǎng),請受齋戒。如是經(jīng)月余。戒日王……發(fā)使語鳩摩羅王:急送支那僧來。鳩摩羅王敬重法師,愛戀無已,不能舍離,語使曰:我頭可得,法師未可即來?!?/blockquote>
迦摩縷波國的鳩摩羅王聽說有一位大唐僧人在本國附近活動后,便派人一再邀請來本國做客。盛情之下,唐玄奘便來到迦摩縷波國,受到鳩摩羅王熱情招待。附近有一位“戒日王”,也曾派人邀請?zhí)菩?。戒日王?dāng)聽說被鳩摩羅王接去后,立即派遣使臣到迦摩縷波國,要求將唐玄奘送到他那里。鳩摩羅王說:要我的腦袋可以,若想要唐玄奘,那就得等一段時間。
戒日王,是虔誠的佛教徒,佛教史上著名人物。戒日王對唐玄奘的熱情,可以說與他的信仰有關(guān),更多的,是為了解有關(guān)中國的信息。
但是,鳩摩羅王和他的迦摩縷波國,則與佛教毫無關(guān)系?!洞筇莆饔蛴洝肪硎?/p>
“迦摩縷波國周萬余里,國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宗事天神,不信佛法。故自佛興以迄于今,尚未建立伽藍(lán),招集僧侶。其有凈信之徒,但竊念而已。天祠數(shù)百,異道數(shù)萬?!?/blockquote>
迦摩縷波國“周萬余里”,都城便“周三十余里”,顯然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但是,在這個國家,到處是異教的“天祠”,沒有一座佛教寺院。
鳩摩羅王,在《大唐西域記》作拘摩羅王。
鳩摩羅王為什么對唐玄奘如此感興趣呢?在《大唐西域記》卷十中,他與唐玄奘有這樣的對話:
“拘摩羅王曰:‘雖則不才,常慕高學(xué),聞名雅尚,敢事延請。’曰:‘寡能褊智,猥蒙流聽?!心α_王曰:‘善哉!慕法好學(xué),顧身若浮,逾越重險,遠(yuǎn)游異域。斯則王化所由,國風(fēng)尚學(xué)。今印度諸國多有歌頌?zāi)υX至那國《秦王破陣樂》者,聞之久矣,豈大德之鄉(xiāng)國耶?’曰:‘然。此歌者,美我君之德也?!心α_王曰:‘不意大德是此國人,常慕風(fēng)化,東望已久,山川道阻,無由自致?!?/blockquote>
翻譯如下。
鳩摩羅王說:本人不才,久聞先生大名,所以冒昧邀請您過來指教我。
唐玄奘說:本人才疏學(xué)淺,愧不敢當(dāng)。
鳩摩羅王說:先生了不起啊,不懼艱險,不遠(yuǎn)萬里,只身一人到異國他鄉(xiāng)游學(xué),能有這樣的精神,一定是圣王明君教化的結(jié)果。目前,印度各地很流行“摩訶至那國”的《秦王破陣樂》,這曲子,莫非就是來自貴國?
唐玄奘說:正是,這是歌頌我國皇上的曲子。
鳩摩羅王說:先生果真來自“摩訶至那國”。我一直仰慕“摩訶至那國”,渴望建立聯(lián)系,苦于山川阻隔,沒辦法親自去?。?/p>
顯然,因為唐玄奘是中國人,所以鳩摩羅王對唐玄奘感興趣。他是希望借此增加對中國了解。
二
鳩摩羅王說仰慕中國,也一再付諸于實際行動。《新唐書·西域傳》:
“二十二年,遣右衛(wèi)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其國,以蔣師仁為副;未至,尸羅逸多死,國人亂,其臣那伏帝阿羅那順自立,發(fā)兵拒玄策?!咄ι肀纪罗鞅桑汆弴?。吐蕃以兵千人來,泥婆羅以七千騎來,……東天竺王尸鳩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絡(luò)。迦沒路國獻異物,并上地圖,請老子象。玄策執(zhí)阿羅那順獻闕下。”
在唐玄奘到達(dá)迦摩縷波國之后不久,貞觀二十二年,唐朝使臣王玄策一行平定天竺時,吐蕃出兵千人,泥婆羅派出七千騎兵,鳩摩羅則送去牛馬三萬和大批的軍用物資,配合王玄策一舉平定了“五天竺”。
此戰(zhàn)之后,與王玄策一見面,鳩摩羅王除了給大唐天子“獻異物”,還做出了兩件重大的事情:
第一,“上地圖”,即奉上版籍,主動對唐稱臣;
第二,“請老子象”,即皈依大唐的國教。
《舊唐書·西戎傳》有更多記載:
?“有伽沒路國,……王玄策至,其王發(fā)使貢以奇珍異物及地圖,因請老子像及《道德經(jīng)》?!?/blockquote>
鳩摩羅王提出“請老子像及《道德經(jīng)》”。
其實,在此之前,鳩摩羅王曾與大唐使臣李義表有過一場關(guān)于“宗教”問題的交流?!都沤穹鸬勒摵狻肪肀?/p>
“貞觀二十一年,西域使李義表還,奏稱:東天竺童子王所,未有佛法,外道宗盛。臣已告云:‘支那大國未有佛教已前,舊有得圣人說經(jīng),在俗流布。但此文不來,若得聞?wù)撸禺?dāng)信奉。’彼王言:‘卿還本國,譯為梵言,我欲見之,必道越此徒,傳通不晚?!羌聪码?,令玄奘法師與諸道士對共譯出?!?/blockquote>
貞觀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即王玄策平定天竺的前一年,李義表歸國后報告唐太宗:鳩摩羅王(即童子王)的國家,不信佛教,另外的宗教頗為興盛;我告訴鳩摩羅王,早在沒有佛教之前,中國就已經(jīng)有了道教,如果了解了道教教義之后,你們一定會皈依的。童子王說,麻煩你們把它翻譯成梵文,我想好好學(xué)習(xí),如果一定超越其它宗教,再傳播不遲。唐太宗下令唐玄奘與蔡晃、成玄英等一起組織翻譯。
可見,起初,鳩摩羅王還多少有半信半疑的成分。但是,當(dāng)王玄策平定天竺之時,他主動擔(dān)當(dāng)后勤任務(wù),之后,又當(dāng)主動獻上地圖,直接“請老子像及《道德經(jīng)》”,表明其態(tài)度有了根本變化。
此后,他與“五天竺”各國國王一樣,始終對大唐朝廷十分恭順。相關(guān)內(nèi)容參見《唐朝的附屬國:印度----五天竺》。
三
鳩摩羅王與其它天竺國表現(xiàn)不同,而中國史籍也稱迦摩縷波國為“大秦婆羅門國”,這意味著,當(dāng)時的中國人是認(rèn)同他們?yōu)橥摹?/p>
“大秦”,本身便意味著與中國有著密切關(guān)系。
印度人常以“摩訶至那”稱呼中國?!洞筇莆饔蛴洝肪砦澹?/p>
“戒日王勞苦已曰:‘自何國來,將何所欲?’對曰:‘從大唐國來,請求佛法。’王曰:‘大唐國在何方?經(jīng)途所亙,去斯遠(yuǎn)近?’對曰:‘當(dāng)此東北數(shù)萬余里,印度所謂摩訶至那國是也’?!?/blockquote>
戒日王問:先生從何而來?來這里做什么?
唐玄奘答:從大唐國來,來學(xué)習(xí)佛法。
戒日王問:大唐國在哪兒?離我們這里有多遠(yuǎn)?
唐玄奘答:印度人所說的“摩訶至那國”,就是大唐,位于這兒的東北方,距離幾萬里。
如前所述,鳩摩羅王也以“摩訶至那國”稱呼中國。
“摩訶”,就是“大”;“至那”,就是“秦”。
“摩訶至那”,即:大秦。
摩訶至那、大秦、支那、china、中國,是一個意思。
中華強盛之時,便是“摩訶至那”;衰弱之時,便被省去“摩訶”成為“支那”。如此而已。
在佛教文獻中,即便是在中國國內(nèi),有西域僧的場合,也常以秦、大秦稱呼中國。如《高僧傳》卷六:
“晉彭城郡有釋道融……融與婆羅門擬相酬抗……融乃列其所讀書并秦地經(jīng)史名目卷部,三倍多之。什(指鳩摩羅什)因嘲之曰:‘君不聞大秦廣學(xué),那忽輕爾遠(yuǎn)來’。婆羅門心愧悔伏。”
這是發(fā)生在國內(nèi)的故事。文中以“秦地”代“國內(nèi)”;而來自于大月氏的名僧鳩摩羅什,便稱中國為“大秦”。
以“大秦”稱呼中國,很可能與大月氏有關(guān)。世代生活于祁連山的大月氏人,帶著對秦人的深刻印象,征服了西亞、南亞的廣大地區(qū),隨即讓“大秦即中國”這一概念在這里扎下了根。
在西域,但凡與中國有著較重的中國風(fēng)味的國家或者人群,皆被稱作大秦。《魏書·大秦傳》:
“大秦國……其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儀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blockquote>
?“大秦”國名,并不是中國人起的,是來自“外域”。也就是說,是從“外域”翻譯過來的。
可以肯定,“大秦婆羅門國”之名,也是來自“外域”,即印度人對他們的稱呼。
迦摩縷波國,因為他們明顯有別于當(dāng)?shù)厝?,故被稱為“大秦”;因為不信奉佛教,而是信奉“外道”,故而稱之為“大秦婆羅門國”。
而其它信奉景教的“大秦”,則別有一號:拂林。(參閱文末的鏈接文章)
四
迦摩縷波國人,確實與一般印度人不同。
按唐玄奘的記載,這不同之處,首先表現(xiàn)在人種上?!洞筇莆饔蛴洝肪硎?/p>
“迦摩縷波國……語言少異中印度……此國東山阜連接,無大國都,境接西南夷,故其人類蠻獠矣。詳問土俗,可二月行,入蜀西南之境?!?/blockquote>唐玄奘發(fā)現(xiàn)了迦摩縷波國的幾個特點:
第一,這里的語言與中印度有所不同;
第二,這里與中國西南地區(qū)接壤,距離中國西南邊境只有二個月的路程;
第三,最重要的是,他們與中國南方的族群差不多。
事實證明,唐玄奘所言不虛。
迦摩縷波國與唐代西南地方政權(quán)南詔接壤,二者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唐人樊綽《蠻書》卷十:
?“大秦婆羅門國,界永昌北,與彌諾國江西正東安西城樓接界,東去蠻陽苴咩城四十日程。蠻王善之,街來其國?!?/blockquote>
迦摩縷波與南詔之間往來頻繁,關(guān)系友好。
《舊唐書·西戎傳》有更多記載:
?“有伽沒路國,其俗開東門以向日?!?/blockquote>
? ??迦摩縷波國人崇拜東方,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高度一致。因此,鳩摩羅王向王玄策提出“請老子像及《道德經(jīng)》”,就在情理之中了。唐玄奘說這里“事天神”,遺憾的是,他沒有描述更多內(nèi)容。
迦摩縷波國人,與中國傣族人同根同源?!栋⑺_姆邦的那些人和事阿薩姆紀(jì)行之四》(https://www.fmprc.gov.cn/ce/cein/chn/sgxw/t1369823.htm):
“接待我們的印度朋友講,當(dāng)?shù)胤窖苑Q阿薩姆為‘Asom’,就是撣族的意思,與我國的傣族屬于同一個民族。穿行在阿薩姆街頭,發(fā)現(xiàn)這里的民眾與我們確實很有‘親戚像’。在與邦首席秘書會談時,執(zhí)掌禮賓行政事務(wù)的女士就穿一身傳統(tǒng)筒裙裝,并告訴我們她就是傣族,讓我們倍感親切,仿佛見到了家鄉(xiāng)人。邦首席秘書講,應(yīng)邦政府邀請,2014年云南保山市組團到訪并參加當(dāng)?shù)匚幕?jié),反響熱烈,他也很想去云南看看,鄰居畢竟越走越親??!
阿薩姆民風(fēng)淳樸,人民熱情好客,許多人主動與我們攀談,說起中國唐代高僧玄奘游歷阿薩姆的故事。這可不是牽強附會,而是確有其事。《大唐西域記》載,公元7世紀(jì),玄奘接受了當(dāng)?shù)貒蹙心α_(kumāra)的邀請來阿薩姆邦講經(jīng)說法,對當(dāng)時強大繁榮的迦摩縷波王國贊譽有加。無論是當(dāng)年還是今天,玄奘在阿薩姆都是擁有千萬粉絲的‘明星’。玄奘之后,阿薩姆的佛教衰落了,但拜玄奘之福沒有消亡。在丁蘇吉亞地區(qū),我們探訪了這里的佛寺,廟內(nèi)常有信徒奉燭,香火還挺旺。”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