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凱和馬思純怎么還玩這一套


?摩托車開過這冷色調(diào)的夜晚,就像兩人相識于冰冷黑暗的世道。?緊緊相依的男女,如同共生的槍蝦和蝦虎魚,一體共生、彼此救贖——?如果說看到這里,觀眾們的內(nèi)心還存有一絲絲的狐疑。
那么當結(jié)尾,我們的男主人公大剌剌地念出了那封感人淚下的信:?“你在明面,我在暗面。黑夜給我,黎明給你?!?/strong>

坐在電影院里眉頭緊鎖了一個多小時的華夏人民,終于一下子全都神經(jīng)松弛了下來:
果然,這就是我們的國產(chǎn)懸疑之王——《白、夜、行》!?啊不,《少年的你》!?

?不好意思,再來一次——《斷·橋》!

??作為后起之秀,新片《斷·橋》成功被一大批網(wǎng)友封為:?新·白夜行中國分行。



如果說20年前,《少年包青天》卷入“抄襲風波”時,還會被指控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名偵探柯南》、《X檔案》等多部推理作品相似。
那么這幾年,國產(chǎn)懸疑的編劇作者們,似乎已經(jīng)統(tǒng)統(tǒng)實現(xiàn)了“斷舍離”:
他們的作品面臨的最大質(zhì)疑,全都變成了“好像白夜行”。?

圖源 《少年包青天》百度百科
從《少年的你》里的易烊千璽和周冬雨、《門鎖》里的范丞丞和白百何、到《斷·橋》里的王俊凱和馬思純……
多少懸疑編劇孜孜不倦、絞盡腦汁地辛勤建設著不同剖面的“白夜行宇宙”——
又名,“底層社會男青年守護乖乖女聯(lián)盟”。

從左到右依次為小混混大哥、修車工大哥和保安大哥
《白夜行》原裝女主雪穗有名言:
“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并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憑借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br>

所以在國產(chǎn)守護者聯(lián)盟里:
像靳東那樣西裝革履、發(fā)膠锃亮、連吃個海膽都只點名北海道海膽的商務精英,和地母賢妻般的劉濤、海清們,是不可能成為男女主角的——
他們只屬于咱爸咱媽。
一個合格的“白夜行式”男女關系,一定得復刻出一個孤獨且邊緣的男主,在黑夜中默默守護。
以及一個柔弱而堅毅的女主,在黎明中對抗著命運的不公。

在《斷·橋》里,王俊凱是殺了猥褻姐姐的兇手而四處逃亡的“逃犯男孩”。
“邋遢感”是他的關鍵詞。
頭發(fā)要忍著五六天不洗、臉龐要瘦出“刀削感”、走路時要略微佝僂、慣常低著頭,皮膚得是黝黑偶爾還帶著傷痕……從而彰顯一名“修車工”的身份。

他得藏身于小縣城或城中村的危樓,只在太陽下山黑夜來臨時,才悄悄出動。

就如《少年的你》里的易烊千璽,混社會的小混混他“生活在陰溝”。

她是乖乖女,是《少年的你》里的周冬雨。
在學校被白富美霸凌孤立的乖巧優(yōu)等生,唯一目標是通過考試逃離這所學校,逃出這座城市。

是《斷·橋》里,被養(yǎng)父帶大,卻發(fā)現(xiàn)對方竟是殺父仇人,所以一心想親手復仇的研究生。

或血海深仇、或校園霸凌,總之,男主無意中卷入了女主的人生,是愛情嗎?
不能這么簡單地概括,俗!
在《白夜行》里,它叫做“共生”;而在咱們的國產(chǎn)懸疑中,它叫“同病相憐”。
兩種情感模式的精髓一樣,都講究一個“男女互相救贖”。

但你要說不是愛情吧,它又可以在毫無動機鋪墊的情況下,突然就給復刻出一場男女間的吻戲——
總之,大熒幕下,你一臉問號:
說好的姐弟情呢,怎么說親就給親上了?

但不重要。
這樣才能完成“小忠犬為女神不惜犧牲自己,成全對方”的結(jié)局。
才能實現(xiàn)“我為你殺人為你背罪為你負重前行,深藏功與名”的敘事架構(gòu)。
才能扣上海報里那句,“黑夜給我,黎明給你”,從而一擊命中男女文藝青年的心巴。

觀眾轉(zhuǎn)念想想也罷了——至少,它貢獻了快樂。
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它開了“搞笑懸疑”的先河。
創(chuàng)新?怎么不算呢?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少年的你》深陷融梗爭議,原作者玖月晞本人也素有“融梗小天后”的外號。
而《斷·橋》是原創(chuàng)小說,所以這些都還可以算是巧合。
但在改編《門鎖》時,我們的編劇們,竟也復刻起“守護?!蹦且惶?,簡直就到了“虐戀白夜行”的程度。

翻拍自韓國同名電影,后者又翻拍自西班牙原著,《門鎖》原著里,兇手本應是范丞丞扮演的保安小哥。
然而在中國版里,范丞丞搖身一變,成了黑暗中默默守護女主的“桐原亮司”2.0。
簡直連東野圭吾看了都要自愧不如。

這些一明一暗的設定,完全可以無縫切換進“白夜行宇宙”的任意一個劇本里,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一整個套娃那味道,它就出來了。
然而,《白夜行》出版于1997年,在國內(nèi)大火差不多是2013年。
十年前你整這一套我驚為天人,拍手叫好。
十年后,你還在整“黑夜給我黎明給你”——咋,國產(chǎn)懸疑離了白夜行就不能獨立行走了唄?

東野圭吾的影子,已經(jīng)在國產(chǎn)懸疑里揮之不去。
原來,它還只是癡迷于“暗夜守護者”的模式,致力于讓你看完相信,你的守護者男孩,總有一天也會在一個放學后的傍晚出現(xiàn),踩著他的摩托車油門來接你。
現(xiàn)在,各路勢力紛紛入局,買版權(quán)搞翻拍,一波組合拳打下來,野心勃勃地準備在國內(nèi)玩出一個“東野圭吾宇宙”。

自從蘇有朋把《嫌疑人X的獻身》搬到中國大熒幕上,并收獲了4.01億票房后。
編劇們就好像一個個都看到了一座大金礦,紛紛拖著小礦車就嗷嗷跑去搬。
資本們也仿佛掌握了票房密碼,開始瘋狂往上押注。

一時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家萬戶齊翻拍。
你不得不承認,東野圭吾,幾乎已經(jīng)成為國產(chǎn)懸疑題材唯一的精神icon。
畢竟這幾年,就連來面試的實習生,“最喜歡的作家”也都從文青心目中的“通用符號”村上春樹,改成東野圭吾了。
人稱“出版界行走的印鈔機”、“斷層級數(shù)據(jù)之王”,他老人家是當之無愧的頂流。
幾乎壟斷了中國人最愛看的推理小說前五,把阿加莎和柯南道爾都甩在老后面。
對比其他日本同等級作家,在中國的圖書銷量,就是他的九牛一毛。

然而,我們的影視是咋改編的呢?
除了朱亞文和金晨合作的《十日游戲》,拿下了豆瓣7分外。
王俊凱和迪麗熱巴出演的《解憂雜貨鋪》,評分5.0;鄧家佳和張新成拍的《回廊亭》4.0……
無論電影還是劇集,一溜的成績慘淡:一頓操作猛如虎,收視跌破0.5。


可以說,編劇們對東野圭吾有多虐戀,對懸疑題材的想象就有多貧乏。
改編自《回廊亭殺人事件》的《回廊亭》,播出后被封為“年度詐騙大戲”。
觀眾紛紛討伐它打著東野圭吾的旗號,找到了張新成和鄧家佳,然而劇情卻跟懸疑沒有半毛錢關系。
原著里,男主心思毒辣,為了謀奪財產(chǎn),巧施美男計,內(nèi)心卻時刻想著掐死女主,火燒她全家。
到了國產(chǎn)編劇筆下,儼然成了癡戀女主的年下小狼狗。
動不動倆人就來一出“超欲吻戲”、“滿滿性張力”,“她逃他追她插翅難飛”。
哈嘍?您這拍的是東野圭吾,還是甜寵小網(wǎng)文?

《解憂雜貨鋪》,原著豆瓣評分8.5,電影5.0,連及格線都沒到。
在很多淑芬看來,這翻拍撲街,凈在意料之中。
因為人原著人物就多得要死,而且極其分散,也沒啥懸念,重在一個“暖心治愈”。
這注定了它就是更適合文本敘事,而不是搬到大熒幕。

回過頭看,這么多年過去,《嫌疑人X的獻身》卻成了“開局即巔峰”。
然而,即便觀眾吐槽滿滿,還是擋不住編劇們“魔改”東野圭吾的熱情。
馬上,王千源版《彷徨之刃》、賈樟柯版《悖論13》、彭昱暢的《綁架游戲》……一大波翻拍劇將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觀眾來襲。
還有一些小眾得估計連很多書迷都不知道的《十一字殺人》《布魯特斯的心臟》《白金數(shù)據(jù)》啥的……也都買好了版權(quán)。
一個熱知識:光是《回廊亭殺人事件》這一本小說,咱就不僅翻拍了劇版,還有個電影版,敬請期待。

現(xiàn)如今,東野圭吾已經(jīng)不能單算是一個劇種了。
甚至連音樂劇也要把《嫌疑人X的獻身》再薅一遍,而在此之前,已經(jīng)薅了版《白夜行》。

就像逮著一只肥羊,金主爸爸們熱情洋溢、躍躍欲試,準備干一票大的,誓要把東野圭吾搞出一百個中國分吾,薅干、薅凈、薅禿嚕皮。
但,一頓飯它就是再好吃,天天吃也膩味了,何況還三天兩頭地燒糊燒焦燒成灰了呢。
我現(xiàn)在光是看到“守護”、“東野圭吾”、“國產(chǎn)懸疑”幾個詞,都要PTSD了。
疲的不是懸疑這個品類,而是編劇們八百年不變的品位,和對同一套情感模式的虐戀癡迷!
畢竟,東野圭吾被這么多人愛,不是因為那些詭計本身,而是背后的人心關系。
而情感,也絕不是狗血和瑪麗蘇齊飛,吻戲和船戲一色。
如果都照現(xiàn)在這個改編勢頭下去,誰看之前不得先下一個國家反詐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