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10周棚拍布光大師班-Lindsay Adler

第一周
- 減少攝影棚內(nèi)的環(huán)境光
- 影像曝光的四個因素:光圈、感光度、閃光燈功率、閃光燈距離
- 相機設(shè)置:
ISO:100-200
光圈:F8-F11
快門速度:1/200s
第二周
- 平方反比定律:光的強度=1/光距的平方
第三周
- 數(shù)量、質(zhì)量、方向
質(zhì)量:
- 光源越大,光越柔;光源越小,光越硬
- 光點遠離物體,光越硬,光點接近物體,光越柔
方向:


- ↑蝴蝶光


- ↑環(huán)型光


- ↑倫勃朗光


- ↑切割光
燈位高低:
- 燈位水平則沒有立體感,角度越大,空間感越強




修飾光線(散射)

- 裸燈

- 柔光布(擴散、柔化光線)

- 柔光布靠近模特
修飾光線(反射)

- 裸燈

- 裸燈+小反光板(白)/3點鐘方向

- 裸燈+小反光板(白)/5點鐘方向

- 裸燈+小反光板(銀)/5點鐘反向

- 裸燈+白墻

- 裸燈+白墻(燈靠近墻)
需要考慮修飾光線道具的材質(zhì)、尺寸、形狀
- V板(模擬墻面反光)
道具:
- 標準罩
- 寬罩(制造更明亮的光場)
- 深罩(收束光線散射、增長光線距離)
- 雷達罩(增強對比度)
- 傘(容易散射)
- 透傘(作用類似于柔光箱,且易發(fā)生漫反射)
- 傘布(使傘光更加柔和)
- 柔光箱(柔化光線,使光的方向可控)
第四周
主燈、輔助燈、輪廓燈、背景燈

- 貝殼光(白)

- 貝殼光(銀)

- 證件照常用光(左右下側(cè)反光)
照明比率





第五周

蝴蝶光+銀板

蝴蝶光+白色V板

倫勃朗+銀板

倫勃朗+白板

倫勃朗+黑旗

倫勃朗+黑旗+銀板

棋盤光

輪廓光+銀板反射

背光+白板

背光+銀板(6點鐘方向)
- 旗幟:遮擋光線
第六周


柔光箱背光+標罩






底部加入反光板(銀)緩解陰影增加對比度

裸燈

八角柔光箱





八角柔光箱+四葉片(背景光;黃色濾鏡)

八角柔光箱

條形柔光箱(側(cè)光)


八角柔光箱+條形柔光箱(側(cè)光)
第七周
十個最常見的問題
- 主燈位低→臉部寬,陰影不真實

- 主燈位高→陰影過多

- 燈位太近→臉部寬

- 燈光過曝→失去細節(jié)

- 背光多余→產(chǎn)生炫光,轉(zhuǎn)移注意力

- 背景過曝→降低對比度

- 蚌殼光平衡失調(diào)→下頜線消失

- 光線交叉→陰影扁平

- 雷達罩角度錯誤→光線傾斜

- 金色反射器→色彩偏移

布光001


布光002


布光003


第八周
- 十個三燈基本裝置
NO.1
八角柔光箱:打亮面部
長條柔光箱:制造發(fā)絲輪廓
背景燈+遮罩:分離背景,加強空間感
倫勃朗方案



NO.2
八角柔光箱:打亮面部
條形柔光箱:消除陰影
背景燈:打亮背景
蚌殼燈方案



NO.3
八角柔光箱:照亮面部
銀色反光板:消除部分陰影,補充眼部光線
條形閃光燈:照亮發(fā)絲和肩部輪廓
背景燈+遮罩:照亮背景




NO.4
雷達罩+蜂巢:美化面部,指定光源方向
條形柔光箱:打亮左部輪廓
閃光燈+遮光板:打亮右側(cè)輪廓光




NO.5
雷達罩+蜂巢:指向性光源
裸燈+遮光片:補充陰影區(qū)細節(jié)
條形柔光箱:柔化背景光



NO.6
八角柔光箱:打亮主體
裸燈*2:打亮背景



NO.7
雷達罩+蜂巢:指向性倫勃朗光
裸燈:點亮背景下部制造剪影效果
裸燈:點亮背景上部




NO.8
裸燈:照亮主體加強光影對比
黑旗:遮光
裸燈:照亮背景
裸燈:照亮背景




NO.9
雷達罩+蜂巢
銀色反光板:消除陰影
裸燈*2:打亮背景與主體輪廓



NO.9
裸燈+V板:大范圍柔光
裸燈*2:照亮背景



第九周
濾色片(作用于陰影區(qū))
V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