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曹雪芹認為人分善惡的本質(zhì)原因是什么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們得出天地萬物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所有陰陽二氣的物質(zhì)性相同。既然天地萬物由物質(zhì)性相同的陰陽二氣所賦而生,在人身上為什么又表現(xiàn)出不同的善與惡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曹雪芹利用賈雨村所提出的《正邪兩賦論》的觀點了。
雨村道:“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馀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yīng)運而生,大惡者,則應(yīng)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yīng)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yīng)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span>
曹雪芹用的還是由表及里的推理方法。其還是以近取諸身來推天地萬物。他從我們?nèi)俗陨韥矸治觯l(fā)現(xiàn)天下的人從善惡來看可以分成三大類:大仁者、大惡者、除此之外的無大異者。大仁者順應(yīng)時運而生,因為時運昌隆天下興盛,順應(yīng)時運的大仁者又輔佐天下使世事得到更好的治理;大惡者因天下將出現(xiàn)劫難而生,劫難的產(chǎn)生會使天下陷入危難之中,這些大惡者推動了劫難的進程,使天下陷入更危難之中。
作者所列舉的大仁者全是提倡推行仁政,行有為之事的儒家圣賢。作者所列舉的大惡者全是殘忍暴虐之人,他們視黎民百姓如草芥,使天下陷入生靈涂炭、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擾亂天下。

天下間的人有善惡之別。為什么會有大仁、大惡與介于大仁大惡之間的人呢?人有善惡之別的最本質(zhì)原因是什么呢?
曹雪芹從氣的角度為我們進行了解釋,在曹雪芹看來,人有善惡之分的根本原因是賦而生人的陰陽二氣有正氣與邪氣的區(qū)別。
仁者所秉持的是天地之正氣,正氣具有清明靈秀的特點。賦而生人的正氣清明靈秀,由此所賦而生的人就表現(xiàn)出清明靈秀的一面,于是成為大仁者。
惡者所秉持的是天地之邪氣,邪氣具有殘忍乖僻的特點。賦而生人的邪氣殘忍乖僻,由此所賦而生的人就表現(xiàn)出殘忍乖僻的一面,于是成為大惡者。
因為賦而生人之氣有正邪之分,所以才會使由氣聚而成形的人也有正邪之分。
賈雨村的觀點在曹雪芹借湘云之口提出《天地萬物賦陰陽二氣所生論》時,也有提及。
湘云聽了由不得一笑,說道:“我說你不用說話,你偏好說。這叫人怎么好答言?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nèi)f化,都是陰陽順逆。多少一生出來,人罕見的就奇,究竟理還是一樣。”(《紅樓夢·第三十一回》)
因為有第二回賈雨村的鋪墊,所以作者在此處直接用湘云提出賦陰陽二氣所生的天地萬物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nèi)f化的本質(zhì)原因是陰陽順逆。
湘云在后文解釋陰陽的樣兒時說“不過是個氣”,所以“陰陽順逆”中的“陰陽”是陰陽二氣的簡稱,“陰陽順逆”是說賦而生天地萬物的陰陽二氣有正有邪之分。這才造成由陰陽二氣所賦而生的天地萬物有正有邪。
因為賦而生天地萬物的氣都相同,我們罕見的只是陰陽二氣順逆造成的,所以湘云覺得很多生出來罕見的事物并沒有什么奇怪之處。
作者用賈雨村所提出的《正邪兩賦論》只提到賦而生人之氣分正氣與邪氣。在此處用湘云推而廣之,得出宇宙中所有的陰陽二氣都有正邪之分。湘云顯然是對賈雨村觀點的概括。作者將其論據(jù)與結(jié)論藏得實在是太深了。
正邪在陰陽二氣中的分布又是怎樣的呢?作者在文中沒有說。筆者從“或正或邪”猜測應(yīng)該是各占一半,這樣才能維持整個宇宙的平衡。所以天地間所有的陰陽二氣中,有一半是正氣,有一半是邪氣。
氣有正邪之分,由氣所聚而生之物也有正邪之分,這就有了善惡之別。所以萬物有善惡之分的根本原因是構(gòu)成萬物物質(zhì)本原的氣有正邪之分。

曹雪芹的這種觀點其實并不是他的原創(chuàng),朱熹也認為“陰陽二氣各有清濁偏正”(《朱子語類·卷六十五·易一》)。曹雪芹與朱熹將陰陽二氣分為清濁偏正的觀點差別并不大,不同處在于朱熹認為氣的清濁偏正會發(fā)生變化,曹雪芹則認為氣的正邪本性永遠不會變。
甲戌本墨眉批對曹雪芹用賈雨村提出《正邪兩賦論》時寫下:“絕大議論,定能及前人所未及。”的批語。所以曹雪芹的思想必然會進前人一步,真正探尋到世界的本質(zhì)。曹雪芹的思想必定會超越朱熹,而把天道事理說透。我們將在后面的文章中慢慢道來,敬請關(guān)注。
注:本文由張延安(幽之鳴)原創(chuàng),歡迎轉(zhuǎn)載并保留版權(quán)。